家電的那些“智能”標籤,該如何體驗才是標準

作為產業發展的風向標之一,近幾年的各大科技展會都見證了“智能”產業的發展。從2012年的萌芽,到2013年的興起,再到2014年的泛濫,幾乎智能化產品每前進一小步,都讓我們對未來生活充滿了無限期盼。

家電的那些“智能”標籤,該如何體驗才是標準

智能家電已成為必然趨勢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智能家電都已經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據國外權威調研機構預測,全球智能家電市場規模2015年將擴大至150億美元。智能化、雲端融合、人機交互已成家電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回顧2012年的CES,智能電視異軍突起,經過忍辱負重潛心修煉後,展示了全新的一面。以三星ES8000系列智能電視為代表,基本擺脫了遙控器的束縛,開始嘗試通過手勢和語音來進行操控的全新體驗方式。而同年的IFA展會上,西門子也展示了一款遠程廚房,可以通過iPad遠程操控廚房的洗碗機和烹飪家電。再到了2013年,智能電視產品得到了進一步完善,甚至出現了能夠智能升級的電視產品,讓人大開眼界。

而到了今年的CES大展上,智能化傢俱產品更是向著平臺化發展,如三星的智能家電的軟件平臺Smart Home、多房間音響Shape揚聲器系統、LG的 HomeChat系統、Lowe's的Iris系統等等都顯示出了智能家電產品已經開始從點到面進行擴展,前進步伐勢不可擋。

家電的那些“智能”標籤,該如何體驗才是標準

便捷生活是智能家電的初衷

智能家電的誕生的初衷,並不是廠商們閉門造車,而是實實在在的方便。可以想象一下,當你舒服的躺在沙發上,只要通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就能操控著電視調臺,電飯煲煮飯,消毒櫃洗碗,蒸燉煲煲湯,洗衣機洗衣服,這一切全都無需人工干預,那將多麼愜意的生活?

如果有客人來的時候,你能通過一個移動終端,來分析訪客喜好,再分別對大廳空調、音響、燈光等下達指令,為訪客營造最為舒適的環境,而這一切變化全部自動完成,又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而這一切,並不是很遙遠。隨著智能家電的不斷普及,以及智能家居的興起,這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很平常的一幕。

家電的那些“智能”標籤,該如何體驗才是標準

不是貼上“智能”標籤的家電都智能

現在,不管是電視、冰箱、洗衣機這樣的大家電,還是豆漿機、電飯煲、電磁爐、消毒碗櫃、蒸燉煲這樣的小家電,都貼上了“智能”標籤。而面對著這些洶湧而來的“智能”家電潮,它們是否都是我們需要的呢?實際上目前的智能家電市場環境並不樂觀,甚至可以說是魚目混雜。

例如,在一些廠商對微波爐或者冰箱等產品進行的智能宣傳中,可能會說這些產品具備了一些“光波殺毒”、“電腦控溫”等花哨功能。雖然從文字上看,這些產品都像是有了“大腦”般的智能功能,但這其實並不能算是真的“智能”,甚至與我們所說的“智能”定義還差的很遠。從目前來看,某些所謂的“智能”家電大多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些甚至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實際體驗。

家電的那些“智能”標籤,該如何體驗才是標準

1、操作複雜。作為智能家電,首要的條件就是便捷。要是需要連接各種配件,弄得不是專業人士都不會用, “智能”還有什麼意義呢?像目前的一些智能電視產品,它們擁有電腦所有功能,不僅能看電視,同時能玩遊戲、唱歌、運動甚至是上網瀏覽資訊,這些功能對於看慣了傳統電視的用戶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把它們買回家後卻發現由於智能電視的操作系統比較複雜、遙控器佈局繁複、操作困難,家裡的老人操作起來非常困難,可以說這是從根本上違背了“智能”的含義。

2、功能不實用。有些家電產品,用各種不適用的功能來製造噱頭,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例如電視上的有什麼健康功能,小家電上的有報警功能、各種時間預約功能,用微博遙控的空調等等,實用性其實並不高。

我們在網絡上就曾經看到有消費者反映,買回家的電飯鍋預約功能體驗很差,工作時間比預約的拖延了一個小時,這不僅耽擱了家裡的客人吃飯,同時也讓自己十分鬧心。可見這些所謂的“智能”只是一個“噱頭”而已。再比如,給冰箱配置智能操作系統,且不說軟硬件成本的問題,價值真的就有那麼大嗎?當然,作為一個方向去探討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作為大眾產品去推廣,就值得商榷了。

3、功能不完善。某些廠商為搶佔先機,會匆匆把技術還不是很成熟,功能不是很完善的智能家電推向市場。

家電的那些“智能”標籤,該如何體驗才是標準

例如,我們曾經見過一個號稱智能的垃圾桶產品。它內置了紅外感應器,只要人手出現在感應範圍,垃圾桶的蓋子就會自動打開。而且,這款智能垃圾桶還附帶有報警功能,外出時只要按相應的報警按鈕,家裡有小偷時垃圾桶就會自動發出警報。但是,我們仔細研究之後發現,它所謂的報警功能,只是在小偷潛入家裡之後發出警報,但究竟會報給誰,想必企業開發產品的時候並沒有想到。可見,這些所謂的“智能”反而顯得“智障”了。

4、通用性差。有些稱之為智能家電的設備控制封閉,只能管理自身,通用並不高。例如,現在熱炒的一些智能窗簾、智能燈泡等產品,幾乎每個設備都需要一個遙控器,而每個遙控器又只能控制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樣一來,使用中不僅增加了控制成本,萬一丟了哪一個遙控器想要去另配都沒有辦法。

我們發現,有這種情況的產品多出於國產品牌。他們自己經常要制定一攬子解決方案,通過設定自身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數據中心,來確保自身的中心地位。但是,這樣的方案、系統缺乏通用性,換一個品牌的家電就傻眼了。顯然,這樣的產品實在難以讓消費者喜歡。

家電的那些“智能”標籤,該如何體驗才是標準

“智能”應該為體驗服務

其實,所有的智能家電,最終目的都還是為用戶體驗服務的。無論是家裡的洗衣機、烘乾機、冰箱、空調、烤箱,還是廚房電器或小家用電器,智能化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的生活更輕鬆、愉快。這才是推動智能家電發展的源動力。

因此,廣大智能家電廠商只有真正去研發、研究、製造給我們日常生活“減負”的智能家電才是根本,而不是通過各種無用的功能、不成熟的產品來製造噱頭忽悠消費者。這是對智能家電的傷害,更是對自身的一種傷害。

目前來看,“智能”家電需要真正普及,還有三個問題需要注意:

1、價格太高。現在的家電產品,只要套上“智能”兩個字,價格就居高不小。如何能讓我們喜歡上你呢?到底是成本所致,還是宣傳所致,企業也要反思一下。

2、缺乏完善的標準。到底是有人機互動的就算智能家電,還是具備聯網功能的就算智能家電呢?這些問題目前都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

3、隱私和安全性有待提高。智能家電的廣泛引用,可能會產生的隱私和安全方面的問題,以及可能會導致的可用連接選項的混淆,這同樣也是各大廠商不得不靜下心來仔細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