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的德意志黑科技——H&K G11无壳弹步枪

20世纪60年代,各国都开始出现换装小口径步枪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换用5.56mm步枪。但西德并未跟随美国使用5.56mm步枪替代原有的G3步枪,而是认为小口径步枪性能有限。在1967-1968年,西德军方、H&K公司、诺贝尔炸药公司达成一致,决定直接越过小口径步枪,直接开发研制并装备无壳弹步枪。而在此前,无壳弹步枪技术一直是个难题,二战德国与战后美国都曾尝试攻关,但均以失败告终。

1970年,西德国防部提出了关于无壳弹步枪的设计要求:

武器全长:750mm以内

包括100发弹药的重量:小于4.5KG

武器装弹数:50发左右

可进行高命中率的3发点射

不校正瞄具时的有效平射距离:300m

最初参与设计的公司只有H&k与诺贝尔炸药公司,H&K负责武器部分的设计,诺贝尔炸药公司负责无壳弹的设计。两家公司并称为GHGS(德语,意指无壳弹步枪系统联合企业),后德国的光学仪器公司Hensoldt/Wetzlar也加入GHGS,负责设计其使用的1倍光学瞄具。1971年,H&K制造出了1号和2号原理验证机。

生不逢时的德意志黑科技——H&K G11无壳弹步枪

1号验证机

为了提高点射时的命中率,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射速,减小第一发对后面两发的影响。为此,H&K研制了一种圆柱式转膛枪机来提高射速,使其三发点射时的射速达到了1800RPM。

1974年,H&K制造出1型原型枪,此时的原型枪已经具有了许多G11的特征。如:置于枪管上方的弹匣,匣内弹头朝下垂直于枪管轴线,采用无托结构,1800RPM的高速点射与400RPM的低速全自动射击。

1974年到1977年,H&K先后制造出1-5型原型枪,但发现4.3mm无壳弹风稳性差,精度表现不如5.56mm步枪弹。在5型原型枪上,H&K试验了4.3mm和4.7mm无壳弹,并决定从6号原型枪开始改用4.7mm无壳弹。1981-1982年研制的14号原型枪交付部队进行野战测试,并被国防部正式定型为G11(后被称为G11K1)。后期,在改进中,原有的光学瞄具被改为可拆卸的瞄准镜,加装了刺刀座,聚合物弹匣的容量由50发改为45发。经过改进的G11K1被命名为G11K2,并交付部队,测试中G11K2的精度表现突出。

生不逢时的德意志黑科技——H&K G11无壳弹步枪

G11K2

生不逢时的德意志黑科技——H&K G11无壳弹步枪

G11K2使用的4.7mm无壳弹

1990年4月4日,德国陆军部宣布,G11K2已满足部队使用需求,并向H&K下达一份价值6000万马克的订单。1990年6月,柏林墙拆除,8月,两德统一。华约解体,威胁减弱,东德建设......这一切使得G11K2的装备不再迫切。10月,G11K2的生产、采购与装备计划取消。此后,虽然H&K仍尝试出口,但其设计与弹药特殊,销路并不太顺畅,但其中许多的技术却是十分具有参考价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