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農業 大聯合 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大農業 大聯合 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徹底摒棄以前人民公社的落後方式,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空前發展。

但這場以土地為核心的農村改革,當時是以國家行政手段而非市場手段推行,加之又脫離集體經濟組織,離開了"統"的功能發揮,家庭聯產經營實質上就成為個體小農經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後,這種制度變遷的衝擊已經釋放完畢,它的侷限性也明顯暴露出來。

從改革的本身看,聯產承包把整塊土地分割成許多小塊分戶經營,很多地方農民還在沿用傳統手工勞動工具,生產效益低下;超小規模的家庭經營,使中國農村經濟帶有濃厚的小農經濟色彩,極大地限制了農業生產規模,影響了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進步;超小規模的家庭承包,使我國農業生產長期滯留在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階段,導致農產品成本過高,缺乏市場競爭力。

從改革的現實結果來看,也並非制度設計者所預料的那樣,農民只是普遍解決了溫飽問題,而收入依然沒有大的增加,甚至很多還依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農民的生存狀況並沒有得到大的改善。農民們已經認識到,光依靠單一的土地承包解決不了致富問題。

洶湧的“民工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農民們寧願放棄祖祖輩輩耕種,寧肯荒田荒地荒山,背井離鄉,也要外出打工。很明顯,第一輪的農村改革還遠遠沒到位。

為了破解農業發展困局,國家層面正在深化農村改革,出臺推進大農業大聯合的發展政策。比如,鼓勵發展農業合作社,把更多的農戶組織起來;鼓勵發展專業種養殖業,吸引大學生和農民工回鄉創業,聯合農戶發展新型農村產業。

全國各地也在不斷探索大農業。比如,黑龍江各地以農業合作社為平臺,組織農戶發展水稻專業種植。還有不少企業和城市人帶著資金,規模投資農田水稻種植。湖南.四川等地吸引大學生和農民回鄉創業,發展當地的特種水產專業聯合養殖。有的地方還綜合利用荒山荒地,聯合農戶開發林業和林牧業種養植。

這些規模型的聯合生產經營,不僅完全符合現代大農業發展的要求,而且大大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了農民的收入,使更多的農民加入到了農村的種養殖中來。只要國家政策對頭,各地持續組織推進,大農業發展時代就一定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