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軍人待遇怎麼樣

在民國時期,當個職業軍人,可不是什麼好差事。其實從待遇上來說,民國時期的軍人待遇還是很高的。畢竟,在亂世中,秀才不如兵,要打天下,就得有一幫為你賣命的士兵。而當兵這個差事,又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隨時都可能喪命,所以待遇自然要比其他行業高。

民國時期的軍人待遇怎麼樣

民國軍人 網絡圖片

民國時期軍人的薪水按級別最高的上將,是每個月800銀元;而最低的士兵也有個月10塊銀元。在抗戰爆發前,民國的物價還是比較穩定的,當時的1塊銀元,相當於現在的50塊錢左右。這個水平在當時自然是比較高的。抗戰爆發前的工資,如果是在鄉下,一個傭工一個月的工資也就是1元;在城裡一個保姆的月薪也不超過3元。所以,當兵對窮苦人家來說,也不失為一個出路,只是危險程度比較高罷了。而在軍隊中,各方面開銷也是比較小的。一個職業軍人,每個月的固定伙食費用是1元。10元的月薪,扣掉伙食費和一些日常開銷,每個月起碼能省下個六七元。對於當時的一般人家來說,已經不少了,相當於一個傭工不吃不喝大半年的工資了。而且,對於民國軍人來說,若是想為日後的生活作打算,在鄉間買地也是不錯的選擇,民國的地價還是比較低的,當時的一畝地售價大概是20元。這麼一來,軍人們一年的薪水,扣掉開銷後,起碼能買三四畝地。幾年下來,買二三十畝地回鄉務農,衣食無憂,這日子也是不錯的。

民國時期的軍人待遇怎麼樣

關鍵是,當時的多是軍人,儘管餉銀較高,但都沒有買地的打算。這些軍人多是亡命之徒,一來花得多,存得少,入不敷出是常有的事兒;二來,過慣了刀尖上舔血的生活,讓他們回鄉安分務農,是不可能的事了。更何況,生逢亂世,鄉間務農也是難以為生,苛捐雜稅一大堆,也確實不是什麼好的選擇。

民國軍人高工資的情況,一直持續到抗戰爆發後,才發生了變化。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物價飛速上漲,軍人的薪水也是不斷縮水。儘管民國政府一直調高軍人薪水,但還是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到抗日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哪怕是最普通的士兵,月薪也有50元,可這在當時也就只夠買幾盒火柴了。

民國時期的軍人待遇怎麼樣

還有一點,儘管民國政府規定了軍人的工資,但多數情況下,能夠按時發放的不拖欠的,也僅限於蔣介石的中央軍和嫡系部隊。至於地方部隊,則因地而異。有的地方窮,發不出工資的,只能放任士兵隨處搶掠,作為一種補償手段;有的地方,如雲南,盛產煙土,乾脆不發錢,直接發煙土充當工資,結果就造就了一支吸毒成癮作戰無能的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