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樓市泡沫不會破!

對不起,樓市泡沫不會破!

1

我認為,鼓吹樓市下跌只是政治正確而已。

現在大家總說,這麼多年最後悔沒有聽朋友的勸告及早買房,還有人說,當初如果有人告訴我今天的房價結果多好呀。

其實,有人一直在告訴我們,任大炮一早就告訴了,我也一直勸告身邊的朋友儘早買房,只是有很多人不願意相信房價會持續上漲而已,很多人當時還罵任志強呢,即使現在還有。

我們為什麼不相信任志強?因為動不動就有經濟學家拿日本樓市崩盤事件出來唬人。

我記得2006年就有人說中國房地產市場要崩盤,這些人言之鑿鑿地說“世界上沒有永遠上漲的資產”。

其實這句話毫無意義,如果一項資產要永遠上漲才有投資價值,那麼這世界就沒有什麼值得投資了。

投資者是喜愛波動趨勢的,只有波動才會有投資分歧,才能帶來收益,每次房價下跌,很多人都會離場,而成熟投資者則會繼續堅守。

我早年在香港生活,結識了很多優秀的投資界朋友,他們都說“歷史性機會都是跌出來的,這種機會轉瞬即逝”。

回想2009、2013年樓市暴漲,這個買入窗口期也就僅6個月,普通人覺察到樓價要漲、準備入場時,成熟投資者早已翻倍獲利了。

這一輪大行情,我在2014年末開始大量建倉。元旦那天,冒著冷雨奔波在看房的路上,那時的艱辛至今歷歷在目。

為什麼我們堅定看漲,而新聞卻天天喊跌呢?

現在回想,2006年說中國房價面臨崩盤的經濟學家,這是什麼水貨經濟學家,憑什麼在一個13億人口大國剛剛開始住宅市場化時,城鎮化正如火如荼進行時,判斷中國房地產市場崩盤?

說這種話的人,只有兩種原因:一,真傻;二,裝傻。

最近某房企也在高調做人,大喊“一切為了活下去”,這是真傻嗎?

很多人看了這些新聞,就覺得樓市變天了。我只想說——

別人在做戲,認真你就輸了。

人家一邊喊活下去,一邊在背後搞投資併購,收儲土地,押寶下一輪行情。

暴跌論、崩盤論是政治正確的,似乎是對社會負責的,於是很多經濟學家傾向於喊崩盤,因為即使不崩,也會讓群眾心裡得到安慰。

在輿論不斷強化之下,我們都認為日本就是市場的樣子,是房價的最終宿命。房價的結局一定是崩盤嗎?所有市場都是日本模式嗎?

我看未必。

2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曾經出現下跌的城市房價走勢圖,它們分別是紐約、香港、倫敦,以及關於新加坡、香港、中國臺灣、日本樓市分析。

1.首先來看紐約。

紐約自從1980年以來,總的趨勢是上漲的,幾乎漲了40年,如果從二戰之後算起,紐約的房價持續上漲了70年。

這70年紐約房價下跌之後,總能再次回升,並且價格比之前更高。


對不起,樓市泡沫不會破!


紐約只在金融危機時有過短暫時期的下跌,但是反彈的很快。

金匯兌本位制的佈雷頓森林體系是在上世紀70年代崩潰的,從此之後,房價總的趨勢幾乎是一直上揚的,因為金本位廢除之後,各國都進入了紙幣主權信用時代,開始了長期、持續、有計劃的通脹,使得避險資產一路上揚。

所以——

那些幻想中國樓市暴跌的人,可能會失望了,因為一個超級大國的房價上漲可能橫跨你的一生,你甚至沒有足夠長的生命遇到暴跌的時刻。

2.其次來看香港。

香港,在1997年金融風暴時下跌,頹勢持續到2003年非典。

從2003年之後就是一直拉昇的過程,有數據表明最近13個月漲了21%。現在香港的均價差不多是12萬元人民幣每平米,深圳是5.2萬左右,香港是深圳的2.2倍左右。


對不起,樓市泡沫不會破!


未來深圳的房價將會大幅超越香港,均價15萬人民幣。

千萬不要覺得不可思議,很多人只會用今天的幣值看未來的房價,所以他們總是想不明白為什麼將來北京、深圳的均價會到15萬每平米。

還記得2006年,人均工資只有6000元的時候,董潘說北京的房子如果賣不到10萬單價就等於給全世界丟臉嗎?

當時,引起一陣指責、謾罵。

現在想想,到底打了誰的臉?

3.再次來看倫敦。

倫敦只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有過回調,它這種幅度只能算回調,不算暴跌。


對不起,樓市泡沫不會破!


數據顯示,倫敦房價在過去50年中穩步上漲,達到“50年100倍”的增值幅度,年化複合增長率達到10.05%。

除了在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出現過較大幅度的調整,且跌幅在兩年多的時間便得以修復。

4.接著,再來比較香港、中國臺灣和新加坡。

尤其注意的是,新加坡。

很多看跌樓市的專家動不動就拿新加坡的公屋模式出來唬人,實際上新加坡的房價已經漲了幾十年。

我曾經在新加坡工作生活過幾年,當地人對於房產的追求絲毫不小,地產建築行業仍然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


對不起,樓市泡沫不會破!


5.最後,我們再來看日本樓市。

日本自從90年代暴跌,再也沒有起來。但日本是一個特例,日本不是所有國家樓市的最終宿命。


對不起,樓市泡沫不會破!


日本社會結構對房價影響深遠,一是造成了通縮;二是稅收重以承擔老齡社會;三是導致對於房屋的需求很弱;四是日元曾經在國際上遭受重創。

日本的問題不單房價的問題,而是全社會的問題。

3

那麼,中國樓市泡沫會破滅嗎?

我認為,如果不主動刺破,泡沫就不會破滅。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美日港泡沫中窺探一些規律。

除了日本,房價長期趨勢看,還是漲的。只不過在漲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漲得太快會形成泡沫,這個泡沫也不是自動破滅的,不是我們想當然的“有漲就會跌呀”,“我就沒見過只漲不跌的東西”。

那種有漲就有跌的理論是適用於普通商品的,普通商品價格高漲會引起產能急劇擴張,從而平抑價格,才會有漲有跌,但是房子即使價格高漲,也不能急劇擴張產能平抑價格。

中國的按揭貸款採取的是固定利率,只要基準不變,那麼即使這個月新增貸款利率上浮,那你之前的貸款利率依然不變。

反觀美國,美國的按揭貸款是有固定利率的,也有浮動的,大部分次級貸都採用了浮動制。

因為當時聯邦基金利率比較低,所以當美聯儲連續大幅度加息時,次級貸業主償付能力就出現問題了,違約現象不斷增多,房價下跌進一步凍結了房產流動性,於是,很多人只能坐等著法院強制執行。

美國的次級貸,本意是為了給沒有房子的窮人設計一個可以買得起房的機制,很多在正常信貸審查情況下不能通過的貸款都以次級貸的名義通過了,後來更是製造了據說高達8萬億美金的金融衍生品流向世界。

這個是美國的情況。

再來談談香港。香港的樓市泡沫,是被大時代風暴刺破。

香港1997年金融風暴時為了保衛匯率也加息了。不過,香港更多的是受外界大局勢影響,香港作為一個小小的風暴中心,就像小船一樣容易被顛覆。

當年的香港不僅是金融風暴眼,還是政局大變動時期,後來更是碰上非典,屋漏偏逢連夜雨。

可見泡沫不是自己破滅的,是被外力打爆的,看看美國、日本、香港那種過山車似的降息和加息,便知道當局如果不突然提高基準利率,樓市泡沫是不會主動破滅的。

這一切,給我們的啟示是:

如果央行不連續提高基準利率,那麼中國的房價泡沫不會被刺破,回調的是限購造成購買力衰竭的部分,即10%左右,並不會出現暴跌。

目前,央行基準利率一直維持4.9%的水平,也就是說只要不換房辦新增貸款,那麼之前的優惠利率依然保持,月供無問題,新增貸款利率上浮與我們無關。

所以,依我看,樓市基本盤穩定。

4

說到這裡,除了基準利率可以刺破泡沫外,還有哪些手段也可以做到?

我能想到的辦法,大概有——收縮流動性、放開土地供應、放開外匯管制,我們逐個分析一下。

1.收縮流動性:

不論是美聯儲縮表也好,中國改為穩健中性貨幣政策也好。

歸根結底,對房地產產生影響的都是從緊的流動性,但是,這個收縮有限度,那就是以不產生系統性風險為準。

中國已經在有意識地減少M2增速,再疊加表外監管,引起了市場的股債雙殺,於是央行隨後進行了多次幾千億的中期借貸便利的發放,從而緩解流動性的壓力。

突然收緊流動性,等於讓一個正在供房的人,突然失去收入,從而無法沒錢還房貸,被逼債務違約。

所以,央行如果突然收緊流動性,不再釋放新增貨幣,那麼就會引起全社會的集體違約。大量的企業,無法償還債務,中國出現一個陡峭的債務懸崖,這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高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釋放新增貨幣,緩慢地去槓桿,這就像一臺急速行駛的汽車,如果突然停下來,必定側翻。

根據我們掌握的數據,外匯儲備在美聯儲第一次加息時,資金持續外流,但是,第二第三次加息的效力幾乎沒有了。那些天天拿特朗普、美聯儲唬人的專家也可以洗洗睡了。

目前個人和海外資金轉移都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因此,無論老美,特朗普怎麼鬧,中國就是沒事,看他丫乾著急。

2.放棄土地財政

1998年的房改產物之一土地財政,實際上令到中國數百個城市一夜之間成為“上市公司”,城市的土地就是融資物,只要還有土地,就能吸引更多資本。

這一點來看,中國與日本又有所不同,中國的土地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日本是掌握在私人手中的。

在中國,房價下跌了,那政府就少供應土地,減少了供應,價格下跌就止住了,原來一年賣數十塊地,建10萬套房的,好了,現在只賣少量的地塊,只有5萬套房,供應減少一半,一下子房價就穩住了。

這一招其實與香港的“減量化供應土地”如出一轍,香港當年為了平復高房價的民怨影響,曾經推出“八萬五”計劃,大量供應,結果導致房價連續下跌,數十萬業主上街遊行。

自此以後,香港再也不敢大量供應土地,而是轉向實施“減量化供應”政策,維持高價,穩住資產。

3.放開外匯管制

美聯儲縮表加息對於中國的影響,都會引起資本外流。不過,有理由認為我們有能力運用各種政策手段阻止資本外流。

根據我們掌握的數據,外匯儲備在美聯儲第一次加息時,資金持續外流,但是,第二第三次加息的效力幾乎沒有了。那些天天拿特朗普、美聯儲唬人的專家也可以洗洗睡了。

目前個人和海外資金轉移都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因此,無論老美、特朗普怎麼鬧,中國就是沒事,看他丫乾著急。

以上幾招肯定能讓房價大跌,但是政府放開的可能性有多大?這幾乎是讓政府把主動的財政、貨幣能力都放開,拱手讓人,你說可能嗎?

5

最後,我再次闡述幾點——

1)房價長期看,還是呈現上漲趨勢的,只有少數國家例外;

2)短期大漲會形成泡沫,但是泡沫不會自己破滅,需要外力強力刺破,一般是央行被迫連續多次提高基準利率,導致很多人月供還不起,引起拋售。

3)我國這輪調控已經使用了收縮流動性和縮減個貸的方法,目前看,只是降低了成交量和引起部分回調。

如果政府不主動強力刺破泡沫,比如連續加基準,比如放開土地外匯管制,恐怕泡沫很難刺破,房價不會大幅下跌。

最後,我提出幾點真誠建議——

1)控制槓桿率和現金流,家庭總資產負債率不要超過70%,在有其他收入的前提下,預留所有貸款24-36個月以上的月供,長期抗衡,等待下一輪大漲。

2)不是筍盤不出手,折價10%以上的筍盤不怕跌,平時多跑盤,對比分析。

3)堅決不買遠郊區高價盤,遠離價格不紮實的板塊,守住資產安全線。

4)打死不買公寓、商鋪、海景房、旅遊地產,這類房產在價格回調的時候,沒有足夠的剛需購買力支撐,最容易回撤,甚至喪失流動性賣不掉。

5)趁年底返鄉置業大潮到來,把小縣城的房產高價賣掉,去省會或更高級別的城市。

6)不要幻想房價暴跌,數億人口的美國,一線城市紐約、舊金山的房價漲了70年還在上漲,中國房價從1998年到現在至少還能再漲20年,手裡的優質房產不要輕易賣掉。

因為賣了之後,手裡拿著幾百萬,一時也沒有更好的投資,持有房產比持有貨幣,更為有利。

7)開發信貸,到處籌集資金,留意未來半年部分優質城市的買入機會,那些超跌的城市,已經跌無可跌,可以衝進去撿筍盤了,總有一些人恐慌或急用錢拋盤。

8)多看站在購房者角度的文章,怎麼辦貸款、怎麼找筍盤,如何判斷價格高低才是你真正應該關注的,眾生喧囂,看太多新聞性的水文,對你房產投資毫無益處。(來源:樓市團長)

地鐵2號線南延線、1號線東延線或有進展

瀋陽市向國家上報《瀋陽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7-2023年)》。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審議首批5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瀋陽市第三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順利通過會議審議。

國家發改委網站近日將陸續公佈長春和瀋陽市的批覆文件。近日,瀋陽市發改委通過民心網回應了這個熱點問題。

近日有網友提問“地鐵規劃何時批覆”?記者從民心網瞭解到,瀋陽市發改委通過民心網回覆稱,“我們於2018年10月18日10時55分與您電話溝通,向您介紹了我市地鐵建設第三輪規劃報批工作進展情況。

2016年9月,我市向國家上報了《瀋陽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7-2023年)》。建設規劃包括3號線一期、6號線一期、7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和1號線東延、2號線南延、4號線北延,共新建線路172.1公里,總投資估算1201.88億元,資本金比例為20%。

2018年7月3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第19次主任辦公會議,審議首批5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我市第三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順利通過會議審議。

9月6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已經公佈了蘇州的批覆文件,近日將陸續公佈長春和我市的批覆文件。您可通過關注國家發改委網站的方式獲取更多我市地鐵建設第三輪規劃報批工作進展方面的信息。”

另外,依據近日公佈的《瀋陽市加強和改善民生工作方案》第41條,在完善城市軌道交通體系方面,瀋陽市將加快推進九號線一期、十號線一期項目建設,力爭2019年實現試運營。同時,方案提出,要積極爭取早日批覆瀋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輪建設規劃,積極做好批覆後地鐵2號線南延線等工程開工前準備工作;適時做好地鐵1號線東延線、7號線一期等項目前期工作。開展有軌電車與渾河兩岸地鐵和綜合交通樞紐銜接線建設,強化城市“一河兩岸”交通聯繫。2020年地鐵運行里程達到150公里,初步形成“一橫、兩縱、雙L”地鐵網絡主骨架。(來源:遼瀋晚報)

長青橋施工 明起三條公交線臨時調流

由於長青橋施工需要,南堤中路(長青橋下段)將於10月23日22:00進行施工(預計工期20天),機動車道將全部封閉,涉及公交線路臨時調整。

渾河雷鋒號,南堤路長青街終點臨時取消,由盛京大劇院始發至萬科金域藍灣臨時終點,臨時取消長青橋南、南堤路長青街等2個站位。

V105路,由恆達路經朗明街至渾南中路回原線,臨時取消朗明街南堤路、長青橋南、南堤路長青街、文匯街南堤路、沈音學院南校區等5個站位,臨時增設朗明街渾南中路、渾南中路朗明街、沈音學院南校區(位於渾南中路)等3個站位。

155路,由渾南中路直行經朗明街至南堤中路回原線,臨時取消沈音學院南校區、文匯街南堤路、南堤路長青街、長青橋南等4個站位,臨時增設沈音學院南校區(位於渾南中路)、渾南中路朗明街、朗明街渾南中路、朗明街南堤路等4個站位。(來源:瀋陽晚報)

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示範項目落戶瀋陽

10月20日,中科北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SC35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示範項目在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奠基。該項目的落戶,意味著瀋陽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再添一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國家高科技成果項目成功轉化落地、國家戰略安全得到更堅實的保障。

用“堅如磐石、韌如髮絲”來形容碳纖維材料毫不為過。高性能碳纖維被稱作“21世紀的黑色黃金”,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主要應用於航天、航空、核能、汽車、機器人等領域,更是國防軍工和民用高技術領域不可替代的關鍵戰略性材料。

SC35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示範項目由中科北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共同建設。據中科北方公司總經理陳華介紹,SC35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示範項目是中科北方公司落實中科院“面向國民經濟發展主戰場”辦院方針的具體措施,將採用“交易中心+智能倉儲+現代物流+供應鏈金融+科技成果轉化”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全力推動高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

該項目位於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園內,總投資70億元,預計於2020年竣工投產。從籌備到奠基,已有60多家客戶前來尋求上下游合作。鐵西區委主要領導說,在已經擁有一批骨幹龍頭企業的基礎上,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落戶,進一步完善、提升、擴充了鐵西、瀋陽的產業結構;該項目的實施,是瀋陽貫徹落實“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要求的有力實踐,必將為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提供堅實的基礎和重要的保障。

SC35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示範項目規模化投產後,將為瀋陽、遼寧等周邊高端製造業提供大量的先進基礎材料,並對沈飛、華晨寶馬、新松機器人等製造業企業的新材料升級起到支撐作用。從更高層面、更廣領域來看,該項目的投產將有效緩解我國高性能碳纖維市場供應緊張的局面,降低國內市場對國外此類產品的依存度,為維護國家戰略安全貢獻力量。(來源:遼寧日報)

黃河、北陵高架橋 下月新增一條“潮汐車道”

下月起,一環崇山路黃河、北陵高架橋行車道將“擴容”至雙向5車道,中間增加一條早晚高峰可變的“潮汐車道”,緩解橋上高峰時段堵車。目前,橋樑在保證正常通行的情況下,正在進行對交通組織形式的改造。預計本月底將完成改造工程。

“潮汐車道”增加高峰期行車空間

昨日,記者在黃河、北陵高架橋處看到,施工人員已經將兩座高架橋兩端的限高杆拆除,還在橋頭處新建了指示杆,橋上路面的地面行車標線已經處理掉,下一步準備施劃新標線。

據市城建部門介紹,改造工程從十一開始進場施工,施工中儘量減少施工所佔空間,確保施工期間橋樑依舊保證雙向4車道正常通行。目前,橋上行車道現狀為雙向4車道,車道寬度均為3.5米。改造後,橋上將變為雙向5車道,寬度分別為2.9米、2.85米、2.9米、2.85米、2.9米。

為固定行車方向,中間設一條可變行車方向的“潮汐車道”。“潮汐車道”早高峰行車方向為由西向東,晚高峰行車方向為由東向西,這樣能夠緩解早晚高峰行車壓力,增加“潮汐”行車空間。

下一步,施工單位將在橋頭處指示杆上安裝潮汐指示燈,安裝道路實施標牌等,重新施劃橋上地面行車標線等附屬工程。對黃河、北陵兩座高架橋中間的接駁段及其兩側橋頭百餘米的地面道路交通標線按照新的交通組織形式進行改造。

黃河高架橋段將裝隔音屏

目前,已經對黃河、北陵高架橋橋頭處限高杆進行重建建設。改造後,高架橋上限高由目前的3.6米降至2.8米,但是小汽車、小型廂貨車、麵包車等城市內大多數車輛均可走橋上通行。其餘的大型車輛需要通過橋下的崇山路地面道路通行。

此外,黃河高架橋上兩側擋牆將進行改造,兩側將增加隔音屏設施,最大限度減少行車對兩側居民的影響。(來源:瀋陽日報)

商品房預售制短期不會取消

10月19日,合肥市房地產管理局發佈《關於加強新建商品房現房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為深化商品房預售管理,探索建立新建商品房現房銷售備案制度,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新建商品房現房銷售前,應當到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新建商品房現房銷售備案手續。優化、簡化備案手續,減輕企業運營成本,鼓勵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實行新建商品房現房銷售。

在業內人士看來,合肥鼓勵開發企業實行現房銷售具有信號意義,未來現房銷售的模式也會不斷擴大推廣。但是基於目前的房地產市場現狀而言,現房銷售只會在部分城市試點。

短期內不會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

與現房銷售不同,目前房地產開發企業多以商品房預售為主。所謂商品房預售制度,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與購房者約定,由購房者交付定金或預付款,而在未來一定日期擁有現房的房產交易行為。其實質是房屋期貨買賣,買賣的只是房屋的一張期貨合約。它與成品房的買賣已成為我國商品房市場中的兩種主要的房屋銷售形式。

中國內地現行的商品房預售制度起始於1994年,並在《房地產管理法》和隨後發佈的《城市房地產經營管理條例》、《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等法律文件中予以明確。

商品房預售制度設立的初衷是通過縮短房地產企業資金迴流的週期,來緩解房地產行業的資金困局,從而促進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宇嘉認為,從目前的情況而言,短期內不會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李宇嘉指出,推行現房銷售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推行現房銷售一方面要考慮市場上的供應量、房價以及房企的資金流問題。另一方面,現房銷售應在新房佔比不太高的城市,即進入存量房市場的城市先行推進。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現房銷售是大勢所趨,但是短期看,如果取消預售制度,會帶來供應量短期銳減的擔憂,不利於平穩市場,房地產要進入現房銷售必須要在房價平穩週期內,而且房地產市場已經基本進入存量環節時代,房地產企業的負債率降低的情況下。

可通過土地出讓合同規定“現房銷售”

儘管商品房預售制度推動了行業的發展,但是預售制度也帶來了房地產市場的各類質量及交付問題。

9月21日,廣東省房地產協會曾向各副會長單位下發《關於請提供商品房預售許可有關意見的緊急通知》。《通知》指出,商品房預售制度存在導致工程爛尾、違法違規銷售、交易不公平、房屋面積管理職能難以釐清、不平衡發展和低效率競爭等風險,建議降低預售制帶來的高槓杆效應,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全面實施現售。

儘管廣東省房協相關人士表示目前通知正在徵求意見過程中,是否會正式發佈還待最終意見的彙總和研究。但是現房銷售是否會全面鋪開仍是大眾關注的焦點。

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指出,短期來看,現房銷售不會大規模鋪開。現房銷售應逐步推進,或者說可以作為調節手段根據市場情況來要求是否推行。

陳晟指出,“現房銷售”的要求可以在土地出讓的時候在出讓合同中規定或者明確“結構封頂”後銷售等來賦予商品房預售制度彈性。

據澎湃新聞整理的廣東省中山市國土資源局官網網站的信息顯示,5月至今,中山市合計推出16宗住宅及含住宅的綜合用地,規劃建築面積約152萬平方米,無一例外均要求“商品房現房銷售”,即要求開發商直接銷售證件齊全的已經成型待售的商品房。

有城市推行後又取消現房銷售

而在更早之前,江蘇省蘇州、江蘇省宿遷、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江蘇省南京、浙江省杭州市等就已在住宅地塊出讓時探索現房銷售。不過,杭州、南京等卻在推行一段時間後,改變土地出讓規則。

2017年3月24日,杭州市國土資源局發佈土地新政,當溢價率達到50%時地塊所建商品房屋須在取得不動產登記證後方可銷售。但是僅4個月後,杭州推出的土地出讓就開始改變規則——“溢價50%須現房銷售”的條款刪除了。

據《錢江晚報》報道,3月24日後的杭州土地出讓,主城區共出讓十宗涉宅地塊,其中有九宗必須現房銷售,在兩年內無法形成有效供應。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助推了供應不足、房價上漲的預期。

南京的現房銷售政策則始於2016年8月。據《上證報》報道,為給土拍市場降溫,南京市規定,當網上競價達到最高限價時,仍有2家以上單位要求繼續競買的,停止網上競價,改為現場搖號產生競得者,並在最高限價基礎上再加一個加價幅度作為成交價。當網上競價達到最高限價的90%時,該地塊所建商品住房必須現房銷售。2017年6月2日,南京再出規定,當住宅用地、商住用地網上交易競價達到最高限價時,停止競爭地價,改為在網上競爭保障性住房建築面積。

但在7月份掛牌的5幅地塊條件顯示,取消了“競價達最高限價的80%申領預售的施工進度門檻,以及競價達最高限價的90%需現房銷售”的要求。(來源:澎湃新聞)

多地禁長租公寓自行推出“租金貸”

杭州長租公寓鼎家於8月23日因“租金貸”模式引發資金鍊斷裂,隨後宣佈破產。2個月後,浙江省針對“租金貸”業務發佈了相關指導意見,要求長租公寓企業需要徵得房東書面同意,才能展開和金融機構推出“租金貸”,同時企業定期通告租金收付情況。

“租金貸”,又稱租金消費貸業務,一般有兩種模式,一是企業引入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等產品向租客提供小額消費金融貸款;二是通過類似ABS的方式,將租客一年的租金的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以獲取資金,投入公寓運營——裝修或獲取更多房源等,而貸款期限與涉及的利息,被設計為租客交房租的方式,即一次性按月度、季度、半年或一年的分期方式支付房租,時間越長利率越低。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自如、蛋殼等較大的租房平臺,均存在這種租房消費分期貸款產品。

這種被稱作租賃“新金融”的產品,被宣稱成長租公寓為經濟緊張的租房年輕人提供瞭解決方案,同時也被認為緩解長租公寓運營的融資難問題。但這只是理論上理想的狀態。

但舉債拿房本身就是件高風險的事情,長租公寓企業靠這種方式增加房源儲備後,失去新客源就意味著失去能覆蓋這部分新增債務的現金流,屆時資金鍊將會和爆雷的P2P一樣脆弱。

以成立於2016年的鼎家為例,作為中介,它從房東處獲得房源,統一裝修後轉租給租客,2017年鼎家開始長租公寓業務,並與“51返唄”等4家第三方金融機構開展“租金貸”業務。《財經》雜誌報道,鼎家手中約有1950套房源,剔除空置房源後約有1700套,其中大約不到20%的房源涉及分期業務。與其合作的四家機構,待還資金敞口共計600萬餘元。

而且,在推行“租金貸”業務時,鼎家並未向房東和租客告知該業務的存在。租客每次支付的房租,實際上是向金融平臺還貸款。租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貸款”風險是,中介資金鍊斷裂或跑路後,租客不僅收不回押金,還需要繼續向平臺還錢,而原房東在沒有收到中介的後續租金,則會收回房子驅趕租客。受鼎家的資金鍊斷裂影響,超過4000名租客捲入其中、利益受損。

鼎家之外,同樣推行“租金貸”上海愛生活愛公寓、上海寓見等長租公寓企業也出現了類似問題。寓見在10月16日,由上海市徐彙區市場監管局宣告因資金鍊斷裂已無法運營。寓見公寓成立2014年,主要在上海和華東有43家門店,房源大概2萬戶。2015年年底跟上海華瑞銀行合作,用房租作抵押拿貸款裝修。10月15日,華瑞貼出告知函讓寓見公寓還完貸款,另一方面寓見房源原房東因未收到租金,則上門驅趕租客。目前其租客正處於進退兩難中。

浙江出臺針對“租金貸”業務發佈了相關指導意見,是繼9月以來上海、合肥、西安之後,為規範長租公寓市場推出的舉措。

這幾個的規範指導意見相似,對將開展“租金貸”的長租公寓企業、合作金融機構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包括必須徵得原房東書面同意,必須告知租客租金貸業務、且住房租賃合同禁止涉及“租金貸”;如果租客需要貸款,則另起合同、且貸款期不長於合同約定租賃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2個月。同時意見要求,長租公寓企業禁止與無放貸資質的機構合作開展“租金貸”等。(來源:好奇心日報)

70城房價分化明顯:京滬深全跌

國家統計局20日發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9月全國房價已經降溫。

來看兩項數據

房價上漲城市數量:9月份為64個,比8月份減少3個,部分城市開始步入降價行列。全國平均房價漲幅:9月份,7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上漲1%,較8月份回落。多位分析人士認為,若市場觀望情緒繼續加重,房價降溫的城市數量還會繼續增加。

京滬深房價都開始降了

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均下降。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由8月環比上漲0.3%轉為下降0.1%,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由8月持平轉為下降0.1%。從上表可見,四大一線城市中,廣州是唯一房價環比仍在上漲的城市,不過9月環比漲幅已較8月份回落。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與廣州要鬆綁“限價”的傳言有關?

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表示,9月份廣州樓市實際上已經降溫,出現價格上漲是因為廣州是一線城市裡唯一的“雙合同”城市,數據統計逐漸加入之前未統計部分。什麼是“雙合同”?就是在政府“限價”“限籤”雙重壓力下,開發商為了能夠順利進行網籤使用的一種違規手段。舉個例子。為了控制房價上漲,相關部門要求,某某地塊的樓盤,網籤價格不能高於2.8萬/平米,然而多數樓盤已經賣到了42000元/平米-48000元/平米。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開發商就想出了“雙合同”的辦法。籤一份“購房合同”均價為2.7萬/平米,再籤一份“裝修合同”,均價為2萬/平米。而購房合同就用於網籤備案。這樣一來,沒有超過相關部門規定價格也就能順利備案了。“過去幾個月每家店都能成交六七套,但最近兩個月每家店也就能成交一兩套,帶看次數也不多,大家都在觀望。”北京鏈家地產一位房產經紀說據記者日前走訪了北京多家房地產中介機構,大家普遍感受到深深“涼意”。

10月份成交低迷的情況或將繼續。據研究院最新監測數據,10月上半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9月上半月減少35%。與二三四線城市相比,一線城市環比減少幅度最大。

研究院研究員沈昕表示,10月上半月受國慶長假影響,成交有所回落,這或與長假導致網籤滯後有關。進入四季度,開發商在資金壓力趨緊的情況下,預計推盤量會有所增加,考慮到調控政策難有放鬆,成交量也難以明顯增長,預計會趨於平穩。

統計數據還顯示,9月份,二三線城市新房和二手房環比漲幅均有所回落。此外,一二三線城市前三季度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累計平均漲幅比去年同期均有所回落。

這些西部城市房價仍在快速上漲

不過,從環比上漲的城市名單來看,西安、呼和浩特、瀘州、貴陽、西寧和昆明等城市房價上漲過快,這些城市都屬於西部二三線城市。其中,新房環比上漲最明顯的是西安,漲幅高達6.2%,其餘幾個城市漲幅也超過2%。

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上述城市購房政策相對寬鬆,後續若房價上漲過快,面臨管控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張大偉指出,部分中西部城市去庫存接近完成,而且當下投資需求依然集中,疊加上棚戶區改造,使得中西部房價上漲全面領先。

他說,目前支撐樓市上漲的主要原因就是中西部的市場成交。從統計局公佈的房地產市場成交額看,中西部地區同比上漲均超過20%,而東部和東北地區銷售面積均出現了下調。

對於未來樓市形勢,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分析認為,房地產市場仍會出現城市間分化情況。一二線城市需求長期比較有潛力,而土地供給緊張,市場總體還是有潛力。但是,三四五線城市房屋空置率較高,且有大量的供給,土地和住房的潛在供給仍在增加,會不會形成新一輪的庫存值得警惕。(來源:中國經濟網)

萬達命運十字路口:王健林緊抓文旅 佈局商業造護城河

王健林再次成為陝西政府的座上賓,擱置許久的西安萬達城計劃,眼看又要熱鬧起來。

不久前,王健林前往西安,言辭懇切,稱要與現有大型文旅項目錯位發展,推動旅遊與文化、商業和體育等深度融合。在這背後,或是他希望加快660億元巨無霸西安萬達城項目落地。

好壞消息總是如影隨行。在隨後的大半個月裡,談及王健林徹底退出文旅業務的謠言四起。萬達官方聲明頗有深意,他們不但完全否認了全盤出售文旅資產給融創,還明確表示“今後將繼續投資文旅產業”,而文旅集團將是萬達的“永續發展”產業。一紙延安紅色旅遊小鎮計劃,就是表明萬達想要繼續投資文旅的決心。

30歲的萬達站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64歲的王健林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通過大手筆轉讓資產,清理海外債務,引入投資化解對賭尷尬等一系列動作成功將危機排出體外,讓萬達找到能夠通往未來的路徑。

他也在尋找文旅和萬達廣場之外的新支柱產業,影視、體育、教育、醫療等都在視線範圍內。

“萬達輕資產租金分成超過10億元,以後可能每年以10億級別增加。萬達電影、寶貝王、文化旅遊這些輕資產公司也要加快發展,”在王健林看來,萬達體育產業要回歸國內和自有IP;影視板塊要向非萬達物業擴張發力;要儘早做到管理百家高星級酒店。

此外,考慮到中國3億兒童的教育消費升級,王健林特別強調看好寶貝王的發展,認為這一業務有可能超過萬達電影,成為萬達新的核心企業。

2018年,萬達計劃收入2479億元,其中商業地產收入約佔比1/2,文化集團約佔比1/3。離最終驗收,還有兩個月時間留給王健林和他的萬達團隊。

繼續投資文旅信號

發源於秦嶺終南山東部的滻河,向北在西安市境內流入灞河。他們所環繞的數百平方公里,形成了今天的西安滻灞生態區,也是“一帶一路”對外新窗口。

不出意外的話,西安萬達城即將落子於此。

兩年前的12月,西安相關部門的人專門奔赴南昌萬達城調研學習。南昌萬達城,是首個以“萬達城”命名的超大型文旅商綜合品,這在萬達文旅產業發展史上有里程碑意義。4個月後,西安萬達城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並將此項目列為重點項目正式簽約。

萬達冬天的寒潮,來得猝不及防。直到不久前,西安萬達城才再次被提上日程,但具體土儲量和具體位置尚為對外公佈。

在過去的大半個月裡,談及王健林徹底退出文旅業務的謠言四起據記者瞭解,坊間論調有兩種:其一,繼此前將13個萬達城的91%股權賣給融創、將長白山文旅項目轉讓予大連一方後,萬達擬將剩餘西安、長沙、廈門、武漢等4個萬達城的資產和運營均轉給融創。

?其二,融創有意將13個文旅項目完全收入囊中,從此獨立運營。這涉及萬達文旅的設計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業務部門,但具體交易對價、交易方式,以及共計130億元的品牌使用費是否取消等,仍是未知數。

“這種消息很難立得住腳,這四個萬達城裡,有的地(西安)還沒拿,有的是輕資產項目,根本沒辦法轉讓,”一位接近萬達的知情人士告據記者,據他了解,確實有交易在談判進行中,但主要是針對此前13個萬達城的剩餘股權,“萬達還沒有將文旅集團整體轉手的想法。再說了,萬達文旅的產品邏輯沒有問題,王健林不會輕易罷手。”

萬達的澄清公告隨後就到,第一句即是“融創將全部接盤萬達文旅的消息失實”。此外,“文旅集團(含文旅規劃、建設、項目管理部門)將繼續作為萬達的重要產業集團永續發展”一句,已為文旅業務的今後命運定性。

原本可以和和氣氣,私下完成的交易和交割,為何會搞得如此沸沸揚揚?

生意場裡永遠充斥著變數。去年4月底,萬達內部高層會議上,為萬達城找買家的議題拋出。

在王健林的謀篇佈局中,萬達城的地位曾遠遠超過萬達廣場和萬達酒店。它代表著新方向和未來,是萬達從不動產向消費型企業轉身的重要動作。他們甚至立下軍令狀,要在2020年建成20座的速度在國內外落地萬達城。

但這些萬達城擴張後帶來的負債壓力,曾在去年年中一度決定了萬達的生死命數。不久後,王健林找到了文旅買家孫宏斌,並一道搭售了萬達酒店給李思廉的富力。

王健林當時的邏輯很簡單:大量減少負債,收回鉅額現金。一年之內,他就能收到637.5億元款項,而原計劃這筆錢要三年內才能全部收回。他曾坦言:“經過數學模型分析,每個大型文化旅遊項目需要七八年有息負債才能往下走,十幾年才能收回投資。萬達十幾個文旅項目疊加在一起,雖然通過銷售物業能回收大部分現金,但至少五六年內,每年淨增1000億元負債,壓力相當大。”

事實上,過去多年,無論是萬達商業還是萬達文旅,萬達系金字招牌從政府手中獲取了大規模的廉價土地。而在眼下,對於王健林來說,重塑與地方關係,獲取地方各類優惠政策與配套,仍是萬達發展的關鍵之一。因而在有噱頭有看頭的文旅領域,無論面對誰,萬達都斷然不會讓去文旅的核心技術。

“等抗過這波行業低潮期,萬達或許還是會考慮做文旅。”一位接近萬達的人士如此判定。萬達在公告中亦提及,今後他們還將繼續投資文旅產業。

就在西安之行的前兩天,萬達與延安市政府簽訂了一份《紅色旅遊小鎮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照片中的王健林滿面笑容。

關於這筆投資的相關細節,萬達至今還未作任何披露,但傳達出的信號是,在甩賣了大筆資產、這兩年鮮有投資的情況下,萬達仍在低調地切入文旅產業。

護城河和圍棋論

過去一年多里,王健林變得低調和隱忍,不再到處輸出他的王氏價值觀,就連萬達30週年也沒有過往轟轟烈烈的大肆慶祝。

在萬達內部,他忙著翻開萬達商管故事的新一頁。今年年初,騰訊等巨頭攜340億元入局,提前結束了王健林與一圈投資大佬的對賭協議,讓萬達商業IPO的緊迫感大大紓解。而萬達商業的話語權,還牢牢掌握在關鍵先生王健林的手中。

在2021年12月底或萬達商業再度上市之前,馬化騰、張近東、劉強東、孫宏斌都必須捆綁在萬達商業這輛戰車上,中途不許有人下車。

近300個萬達廣場,依然是王健林優質的核心資產,也是萬達能吸引豪華投資隊伍的底牌。在公司的內部會議上,王健林都會強調:“萬達廣場與AMC是萬達的非賣品。”

“截至2018年底,全國將有285座萬達廣場開業,總持有物業面積4256萬平方米,”萬達商管集團首席總裁助理兼招商中心總經理王銳據記者透露,到2019年,全國萬達廣場數量將超300座,其中三四線城市開業數量佔比超七成。

在今年,王健林決定將萬達商業拆分成商管、地產兩個子集團,以商管公司名義上市,再搏一回。他迫切希望摘掉“地產商”標籤,並想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不當地產商,萬達商管這個公司更值錢。

他對萬達商管的籌謀,是做一個純粹的商業物業持有和運營管理商,目的之一是為了有更高的市場估值。

根據萬達集團2018年的工作目標,萬達商管計劃實現總收入366.4億元,其中租金收入達到326.8億元。一家名為地產集團的新公司,將負責消化商管集團的地產業務,整個消化週期將在1–2年間,但利潤將歸商管集團。

王健林給這個新地產集團設置了債務上限,“這個上限是很低的,他們就是在負債上限下考慮業務發展,不要求做多大規模。除了商管公司剝離的地產業務之外,地產集團還將開發萬達廣場重資產,也不排除純粹搞一些住宅開發”。

“今後,優秀人才向商管傾斜,萬達學院培訓也要向商管傾斜,形成風氣。”商管才是王健林的拳頭產品,他在內部有過訓示,他說,“要加快萬達廣場的全國佈局,儘快多籤多建項目,更快千店規模,這就是萬達的護城河計劃。”

千店規模,就意味著全國336個地級以上城市,萬達廣場能覆蓋90%,它們會像細胞分裂一樣迅速佔領中國的大小城市。

在王健林的投資理念裡,建設萬達廣場就像下圍棋一樣,需要佔先手,“商業中心有競爭半徑,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萬達廣場一旦落地,一定半徑裡競爭對手很難再投資”。

萬達要駛入新的方向,他將利用騰訊、蘇寧、京東海量線上流量和本身巨大線下商業資源開展多方面合作,共同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中國“新消費”樣板。

作為智慧商業時代的開創者,這個題材在資本市場將會價值幾何?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萬達商業在A股IPO目前最新排名為第56位。(來源:時代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