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罵之前,請等一等真相

央視網消息:兩車相撞,一方是公交車,一方是由女司機駕駛的小車。如果讓你來猜測事故原因,你會怎樣猜想。

大概很多網友在看見“女司機”三個字以後,腦海裡就瞬間勾勒出了一場事故:女司機開車不穩,看見對向駛來的公交車,一緊張就錯把油門當了剎車。剛巧她還穿了高跟鞋,腳在油門上一打滑,手也跟著一哆嗦,然後就越過實線,撞上了迎面而來的公交車……

開罵之前,請等一等真相

以上情節並非筆者胡編。就在這兩日被全國網友關注的重慶公交車墜江事故中,由於公交車在墜江前曾撞上一輛迎面開來的私家車,隨後才落入江中。通過視頻錄像我們可以看出,此次兩車相撞,是由於公交車突然變道開到逆行方向,且剎車燈未亮起。對面小車躲閃不及才被撞到。

然而在事故原因的官方正式通報前,“小轎車逆行導致大巴墜橋”、“司機是女司機,還穿了高跟鞋”、“女司機已被警方控制”等謠言經由部分媒體有鼻子有眼的描述後,引發大量網友在線上罵了該司機一整天。甚至拉上了整個女司機群體一起罵。

人在車中坐,鍋從天上來。當事人無辜被撞,無辜車毀,驚魂未定,又受到網絡暴力的再次攻擊。“欠女司機一個道歉”,雖然在官方通報後,網友紛紛喊話造謠及傳謠者,但心裡留下的陰影和傷,或許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

開罵之前,請等一等真相

網絡暴力,在近年來的網絡熱門事件中屢見不鮮。近期就有諸如“網紅”打孕婦、女教師被某網絡作家的粉絲“人肉”攻擊、因孩子被狗咬衝動摔狗後被“愛狗人士”發出死亡威脅……等等一系列事件。這其中,很多都在真相水落石出時,發生了劇情反轉。這讓我們不禁要發問:等一等真相,就這麼難嗎?

時效與真實,是新聞報道最重要的兩環。在網絡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人人皆記者。但在“流量為王”面前,誰先報,誰就會博得更多流量,搶速度成了大家競逐的第一落點,卻因此,常常忽略了“真實”這一新聞存在的根本基礎。加之如今造謠成本太低,在功利主義下,有些從業者可能根本不會去反覆考證新聞事件背後的真實細節與故事。在他們心中,或許只有什麼是網友愛看的、寫什麼是能抓人眼球的,而後抓住一些細枝末節的點,從流量至上的出發點來迅速炮製一篇網友想看的故事。

可怕的是,假新聞往往比真新聞傳播更快!當事實和真相還在穿鞋時,情緒和謠言已經跑了好幾條街。譬如在此次公交車墜江的事件中,當官方正式通報發佈時,“事故原因是因為女司機”的謠言已經沸沸揚揚傳了一天。即使通報證實了該女司機並無責任,卻由於之前爆出的新聞過於言之鑿鑿,仍有不少人一邊質疑通報的真實性一邊繼續對女司機進行攻擊。

在之前多個熱點事件中,被網絡暴力的一方不堪重負選擇自殺的結局屢見報端。在筆者看來,一方面,不論他們有無過錯,都應交由法律來評判,媒體和網友並不能充當審判官。另一方面,對於被未經查明的謠言而傷害的人,不論報道者或者謾罵者,都不能獨善其身。媒體必須要快中求實,不論官媒或是自媒體,都要以真實作為信息發佈的基礎,經過慎重求證、釐清事實之後方可發佈。僅僅為了追求速度和博人眼球而肆意散播的謠言,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作為受眾來說,對於熱點事件,不妨“讓故事飛一會兒”,等一等,等到更多事實細節曝光,等到官方發佈正式通告,等到真實情況完全瞭解後,再發表意見也不遲。

淨化網絡環境,改善輿論生態,需要身在“網”中的每一個人共同推動。更專業更權威的傳播應受到鼓勵,那些惡意傳播更應受到打擊,不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也是媒體人和受眾共同的義務。(文/劉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