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最悲凉的一句古诗是什么?

刺猬戈多戈


人生有悲伤,也有无奈。关于悲凉的诗句很多,要选择一句最悲凉的诗句真的很难,也不必选择。每个人读诗的感受都不一样,在此分享几句我认为十分悲凉的诗句。

1.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的《赠去婢》。这两句诗写出了恋人分离时的那种无奈,尤其是这“路人”二字令人伤感。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虞美人》。李煜昔日为帝王,今日为阶下囚,这样的人生落差,天下间有几人能接受,心中有的只是无尽的愁苦。

3.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的 《浪淘沙》。有重逢就会有离别,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4.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性德的 《浣溪沙》。纳兰性德的一生过得并不顺畅,他饱尝人间离愁别苦,这首词将他心中的惆怅写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5.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的《江城子》。苏轼与妻子王弗阴阳相隔已十年,但对妻子的爱是不会随时间而磨灭。

6.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是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可是现实却让他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壮志难酬,这种落寞、孤独、压抑在这种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阅读与思维


“文无第一”,不好说那一句最悲凉!也许不同的际遇让人对悲凉的理解不同。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诗句举例二三: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在元稹去世的第九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白居易在病痛的折磨中写下如此沉痛的诗句!死亡,切断了所有的念想和可能!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为了因。

这是苏轼写给自己的弟弟苏辙的一首诗。在乌台诗案中,苏轼以为自己难逃一死,写了这首绝命诗。当时的狱卒不敢私传信件,把它上报给神宗皇帝,据说神宗看了非常动容,最终赦免了苏轼。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春闺佳人与荒野白骨,生与死,梦与现实,爱情与战争,像电影的蒙太奇画面,让人不进潸然泪下!


梦魂惯得无拘检


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凉是人生一种无可避免的情感,几乎谁都要体验过,但是大多数人的悲凉是欲语还休,能淋淋尽致地描述出来就不容易了。下面是我认为写悲凉心情写得最好的十句古诗词,按倒序排列如下,欢迎大家拍砖:

NO.10、我本心将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狗咬吕洞不识好人心”的痛苦不说也罢!】

NO.9、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真如白驹过隙也,未曾年轻就老了!】

NO.8、人似秋鸿有来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过去的事,连一点痕迹都没有,怎么一个悲字了得!】

NO.7、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如果是红颜知己那就更好了,而今要分手了,对谁谈风花雪月呢?】

NO.6、还珠明珠双泪垂、恨不逢君未嫁时。【造化弄人,还能说什么呢?】

NO.5、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难言的孤独,难耐的寂寞。】

NO.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一杯,致敬万里之外的故乡,何等苍凉悲壮!】

NO.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人生如梦似幻,谁是主人谁是客呢?】

NO.2、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逝去了那些当年的所有美好,再也不会回来了】

NO.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刻一别,来生再见!】


李中东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很难体会到纳兰性德诗句中的对于人生的悲凉和无奈从何而来,只是这一句的前半句,总是让人心生同感,当年初见之时,谁都没有预料到经历了风风雨雨人生路的我们,竟然再也回不去了。

也不禁让人想到《半生缘》中的顾曼桢和沈世均,这对恋人的结局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沈世均带着两个孩子遇到同样领着孩子的顾曼桢,回顾曾经的爱情,只是一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半生缘》电影剧照

初见那年,一切都还不曾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没有纠缠、没有伤痛,我们大家都是言笑晏晏、欢声笑语,此去经年,所有都变了模样,心态和现实都比不得曾经,倒不如只是在当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看历史的画卷,了解了这首诗的作者纳兰容若的生平才了解,“慧及必伤,情深不寿。”妻子早逝的他,词意婉约、极尽哀思,堪与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后主李煜齐名。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此句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是一首与友人的绝交之词,全诗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总是从不如意中才会衍生连绵哀伤,我们无法体会这位满清才子在经历了爱妻卢氏亡故而日渐消瘦,但是从留下的词章中窥见一二,悼亡诗中最著名的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但纳兰容若的诗句更为平和,更切合这位满清词人并未受到汉人礼教束缚,在词句间尚未受到遵循中庸之道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影响,所思所感都是直抒胸臆,并未见整理情绪后再感叹的一波三折。

《 青衫湿·悼亡 》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正是在对亡妻的思念中,才对世间事有了悲凉之情,感叹也才更加真挚,这位31岁早逝的才子,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这样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

人生有多少次的初见,变成了后来再也不见。倘若知晓在某一天,注定要不再相见,不如将所有的美好就留在当初的初见,不必再经历世间的悲戚哀怨,徒留遗憾。


佳木春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出自杜甫《登高》诗圣杜甫的律诗有着相当高的造诣,很多学者认为杜甫律诗冠绝古今,而这首《登高》被则后人称之为“七律之冠”。

后人称李煜的《虞美人》是满纸血泪,而这首《登高》道出的却是无尽的悲凉。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白帝城登高时所做,安史之乱后杜甫孤独漂泊,居无定所,好不容易在成都过了几年安生日子,但是由于好友去世,顿时失去依靠,无奈流落到了夔州,这时杜甫年老多病,在白帝城高台登高望远,秋风萧瑟,看无边无际的的树木落下了叶子,滚滚江水从远处奔来,看时光飞逝、觉壮志未酬,顿时百感交集,写下这千古名作,悲凉之情跃然纸上。三年后,杜甫在回乡的小船上去世,何其悲哉!


平民对对话诗词


最近喜欢上纳兰性德的《纳兰词》,其中有一首,每每读起,不胜悲凉!!!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最后两字,谢桥,解说:一种象征,只要桥头站着那位心爱的女子,那座桥便配得上称为“谢桥”

风也萧萧,雨也潇潇,醒也无聊,醉也无聊,风雨萧瑟,即使喝醉,醉的一塌糊涂,睡梦中都能梦到亡妻站在桥上,可现实中只有孤身一人,不免太过悲凉!


子淑儿


绝命诗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万念俱灰, 随波逐流。

心情好像已经成灰的木头,身子好像没有停锚的小船到处飘荡。

苏轼末年回首人生所作概括了自己饱经坎坷、备受流离之苦的一生。

其中的最后一句三个地方是他三次被贬谪的地方。

如此诗句,真个是字字泣血,催人泪下,唉……


布衣天涯


最悲凉的一句古诗莫过于南唐后主李煜的那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短短十一个字,却囊括了整个寰宇。曾经的繁华,时过境迁后都如流水带走落花一般,从此天上人间。

李煜是个不错的文人,但做皇帝就另当别论了。南唐在他手中葬送,北宋灭了后唐以后,李煜及其家眷都成了俘虏。

一个俘虏皇帝的命运可想而知,当年他跟小周后抚琴吟唱的岁月再也没有了,小周后樱桃破的小嘴从此黯然失色。囚徒生活是没有什么权力可言的,最终小周后被好色之徒赵光义侮辱。

李煜被囚禁在汴京,对过往家国和旧人无限思念,感伤之余遂写成了这首《浪淘沙令》,可谓千古绝唱,最是结尾一句,囊括无限悲凉!每每读来都有种潸然泪下的冲动!


青年诗话


杜甫《登高》中的两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景观之悲,人生之悲,差不多都在这里了。 万里,受战乱影响,离家路远,有家归不得;秋,心上之愁,喜欢秋天的人不太多,总是充斥着萧瑟凄凉;常,长时间;作客,流浪他乡;百年,老了;多病,年老体衰;独,孤独无伴;登台,高处不胜寒。 艰难苦恨,无一好字;霜鬓,再强调年老体衰;潦倒,一代诗圣,居无定所,食不裹腹,还不算潦倒?!浊酒,想借酒浇愁,但,连好一点的酒也消费不起,浑浊的酒水,低劣的酒质,也因年老体弱多病而停杯长叹!

仔细读之,无一字不悲,无一字不凄凉。 国无奈,家无奈,人生之无奈,大概都在这里了吧……


窗边的小豆豆988



苏轼为亡妻千古第一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中学时候背下的词,当时还不能理解

现在细细读来,苏轼的对亡妻十年的情意,经历了几千年,还是能够让我为之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