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清朝好像没出过什么昏君,那清朝的灭亡是不是真的气数已尽?

徐雪丹


清朝的灭亡,是实实在在的气数已尽。皇室已经没有人才了,最后掌握的一个性格胆小怕事的小女人裕隆太后,一个是摄政王载沣,25岁担任军机大臣,清朝灭亡的时候,也才27,28岁。

徐世昌曾说:大清之亡,不是亡于革命党,而是亡在一班“小爷们”身上。说的就是监国摄政王的载沣。末代皇帝溥仪曾经说:载沣胆小怕事,难堪大任,无法给予儿子一点保护。

严格来说,末代皇后和末代摄政王的共同点都是优柔寡断,唯唯诺诺,比较忠厚的类型。如果是慈禧当政,辛亥革命就比较危险了。从慈禧一贯作风来看,首先,铁良等人不会被赶出练兵处,而是一起与袁世凯掌握北洋军。

正是因为,载沣将熟悉军事的铁良等人赶出北洋军,才导致袁世凯做大。其次,是从慈禧分化曾国藩势力来看,慈禧一定会超越加封,袁世凯的部下骨干人物,让他们的职位与袁世凯同级,甚至是超越。

从而使用各种手段掌握北洋军的控制权,只有保障军权在手,才能保障皇权。真正导致清朝灭亡的,其实是皇族内阁的推出。慈禧比较注重满汉大臣的均衡,来换取汉族地方大员和军队的支持。

而摄政王和皇后推出了一个皇族内阁以垄断权力。这一下激怒了所有被动员起来的政治力量,不说民间的反满势力,即便是温和的士绅阶级和权力中心的北洋势力,也从此心怀异心,谋求突变。这一切已经说明,清朝最后,已经没有人才,灭亡已经是注定的事情。


深度军事


清的衰落确实是“气数已尽”,但不是什么上天注定、龙脉尽失这种虚无缥缈的文盲原因。

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一样,辉煌和耻辱并存,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国家强盛的原因中,君主英明与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中国古代是一个标准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他的制度决定了古代我们大天朝500多年的繁荣富强,但这种制度在近代民主觉醒和工业革命的时代洪流里是必然会被淘汰的,任何以近代或同时代西方的标准去苛责清代,都是很不科学的,只是站在上帝视角的意淫而已。

清可以说是拥有秦之后最成功的开疆拓土功绩,1760年,康熙大帝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清朝疆域达到极盛,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 ,虽然晚清1908年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什么原因大家应该都清楚。

到了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为过,而清十二帝中康熙、乾隆两位也确实是古代历史上排的上号的明君,纵使他们的文化专制等种种过错给中国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但在当时确实是巩固国力的有效手段。

那这个盛世为何走向没落了?

因为世界变化了。

乾隆盛世的出现,有赖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传统人治明君的所有技术资源,这也是中国传统体制的全部潜力,如果在汉朝或者唐朝,依旧是天下第一帝国,因为那时,野蛮和贫困依旧横行于整个地球,古人称其他国度为“蛮夷”确实不过分。

然而,十八世纪,是人类历史伟大的转折点历史开始跑步前进,速度达到了令人头晕目眩的程度,这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相辅相成的爆炸性进步:

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

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论法的精神》;

1776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美国宣布独立;

1789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四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提出了“主权在民原则”;

1795年,乾隆皇帝退位后的第二年,华盛顿宣布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

十八世纪,世界文明大潮的主流是通过立宪制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西欧社会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普通人的公民权利保障大为提高。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时代如涌进的激流,而清朝的统治者却在做着相反的事情,仿佛逆水行舟,不仅没往前滑,而且一门心思的倒着滑。

清朝的盛世不过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大总结和大重复。这个盛世的特点是君主拥有空前的执政能力,优点是金字塔顶端的人很强大,但专制精神造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孱弱、保守、僵化,不但是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现代化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艰难曲折的原因。

让人高兴的是,后来的我们意识到了这个时代“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意识的不算晚。

总结来说,每个时代都有历史特征,每个文明的兴衰都存在有迹可循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科学的、客观的正式历史。

进步,使我们铭记历史最重要的意义。


乾隆潮全球巡展


其他的不做评论,我们一起看看满清历代帝王的画像所体现的:“精、气、神”也就知道清朝后来的几个君王到底是不是昏庸了!

一、清太祖/清高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二、清太宗/清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

三、清世祖/清章帝:爱新觉罗.福临;

四、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五、清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六、清高帝/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七、清仁宗/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

八、清宣宗/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

九、清文宗/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

十、清穆宗/统治帝:爱新觉罗.载淳;十一、清德宗/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

十二、清恭宗/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


求图55


没错,清朝的皇帝可以说都是职业皇帝,几乎每个皇帝在任期内都是朝五晚九地处理公务,有时候彻夜不眠也是常事。每次皇帝稍有懈怠的时候,旁边的人就会提醒他,你是不是想学朱厚照!!


可以说,纵观整个清朝历史,除了最后一个皇帝还没来得及懂事就下台了,其它的皇帝没有一个是昏君,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中还是特别少见的。

但是,清朝灭亡的最主要因素也是这些勤政的皇帝!

清朝的存在时间是1644到1912在这276年的时间里,我国专治皇权达到巅峰,思想进一步被禁锢,科举制变成量产腐儒的机器,闭关锁国,科技停滞。那些勤政的皇帝,从早上到晚上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中国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原始农业大国。这就好比开车出去上班,却一挂了个倒档而且还猛踩油门,直接怼进了自家卧室!

正当我们的统治者正在为康乾盛世洋洋得意的时候国外则出现了君主立宪,出现了共和国,新生资本主义疯狂崛起,思想解放,科学技术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而那些个勤政的皇帝,看着外面的世界翻天覆地,却一心想着如何关起门来好好种地!

皇帝虽然不昏庸,却一心只想开历史的倒车。可以说,这样的朝代,没有不亡的理由!

除了这个关键因素,还有一些个原因。

比如清朝后期慈禧乱政。光绪皇帝虽然有志革新,却志大才疏,昏招叠出,以及失去对北洋军的掌控等等。


守仁看剧


这个命题本身就不对!其实认真说起来,清朝只是相对没有出暴君,到但几乎都是昏君!整个清朝不昏庸的估计只有雍正!

我们眼里高大上的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三藩收台湾,征伐准格尔丹,看似光辉名大!但是他的昏招也不少,比如宽纵怀柔(大臣侵吞公款);吏治不明(黄河工程以次充好,连年大水);割让土地给沙皇;还对各党争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太子,四爷,八爷,十四爷)。这些都使得雍正即位后几乎无法伸足蹬腿!

雍正继位以后,严抓贪腐,治挪用公款;亲自督战黄河工程;铲除党政,甚至可以赐死自己的长子,无一不是在个乾隆铺路!

乾隆看似十全老人,文治武功标榜青史,但是乾隆却禁止了一个最不该禁止的事,海运!致使国内闭关锁国,故步自封,沦为时代弃子!这便是昏君!


优己


清朝没有出过昏君…我的天,道光的鸦片战争不是耻辱?对外耻辱,对内节约被下面太监大臣忽悠的团团转还不是昏君?咸丰被人打进国家首都,丢下祖宗基业还不是昏君!?同治光绪傀儡还不是昏君?溥仪跑东北当日本儿皇帝不昏?自道光起,那个皇帝没有割地赔款过?鸦片战争被打成猪还是继续闭关锁国,最后咸丰时代都被打进帝都了后才搞个假模假样的洋务运动,结果甲午战争时被晚几年改革的日本打成什么了?都说明朝昏君多,好,都自己查一下明崇祯科罗湾海战去,看看明末跟海上强国荷兰的海战,有明一朝明都没有割地赔款过一次,清自道光起割地赔款无数竟然没有昏君!?现在的满遗也太强大了吧,电视剧的清宫剧真是害人不浅,洗脑的很成功。


宋安之


是的,气数已尽。

这不是清王朝的锅,是整个封建制度的锅,每个封建王朝到了后期,都会被数百年积弊(土地兼并,政治由清明到腐化,土地等资源耗尽,人口膨胀)压得喘不过气来,随后大厦倾覆,大下大乱之后才由下一个王朝达到稳定,这是自然的历史规律,不可抗拒。

清朝这个封建国家的国家机器已经非常强大了,毕竟清朝是封建制度的巅峰啊,所以就像题主说的一样,清朝没有出现什么太暴戾,荒唐的昏君,这便是清朝封建制度强大的体现之一。

但是问题是,封建制度本身是有问题的,在19世纪的时候更是严重落伍了,清朝尽管能多扛几年,但也免不了毁灭。

按理说嘉道中衰之后,白莲教紧接着“发捻回拳”四大乱,按照中国传统的历史规律,清朝早该灭亡了,但清朝没有,竟然还能搞出一个“同治中兴”,太平天国这种规模的民变之后竟然还能扛60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且更糟糕的是,清朝之个时候不仅有内部的阶级矛盾,洋鬼子还闯进来了,虽然洋人势力还不至于彻底灭亡清朝,但这些洋人势力却像吸血鬼一样,不断地吸着大清这具身躯的鲜血。

所以才有了一个“生于不义(占了李自成的便宜,得国不正),死于耻辱(被外敌频繁蹂躏,灭亡时上层毫无骨气,也几乎无人殉节,末代皇帝后来竟甘为外敌傀儡)”的大清王朝。

而封建制度也走向了终结。


国史拾遗


清朝哪个是明君?

顺治,无力反抗太后专权,在外寻花问柳,不理朝政,生性病而亡,这是明君?

康熙三万大军打800俄国土匪,花了数年,还是签订城下之盟,让人家大摇大摆地扛着武器走了!最后还割让大片土地给俄国,才算了结争端。对西方进贡的先进武器,机械,放在国库里停灰,把明朝时火器收缴,不拿来裝备军队,光提倡骑射,这也叫明君!

乾隆只会游山玩水,劳民伤财,重用贪害,大兴文字狱,也是明君?

道光,百万大军不敌英吉利2千远征军,签南京条约,也是明君?

咸丰,百万大军不敌2万英法联军,落荒而逃,最后被吓死在承德,也算明君?

同治,光绪,连一个慈禧老巫婆都没对付,一个郁闷而死,一个被囚禁毒杀,这两个也想明君?

傅仪,甘当日本走狗,出卖祖宗,当汉奸,也算明君!

昏君,就数满请最多!十个就有八,九个是昏君!


风儿潇潇15


清朝的皇帝可以说个个都是昏君,就连清粉鼓吹的康熙也真不怎么样,在1685年和1686年的中俄雅克萨两次大战中!800多名雅克萨城中的俄国守军,在粮食缺乏,武器弹药补给不上,战损相当严重的的情况下,一万五千清军居然没能拿下雅克萨城。雅克萨之战中清军使用的最大火炮——“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只能算是6磅炮,其威力只是二十年前郑成功收复它湾时最小火炮的一半,

从郑军收复台湾时使用的是24磅炮而清军轰击雅克萨所用的则是6磅炮这点上也可以看出,中国自身的火炮水平,在郑军攻台到雅克萨之战这二十年间,也在大踏步地后退。

作为胜利的一方,大清帝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胜利意味着什么——东亚再也不是孤立的世界了,而且“天朝”已经沦为技术上落后的一方,只是依靠人数优势和较短的补给线才勉强获胜。随着在未来的岁月中,清朝火器技术的日益停滞。

与此同时彼得大帝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而我们还沉迷在所谓的康熙盛世中,大行文字狱,以修四库全书的名义,焚毁古代典集,严重禁固人民的思想。文化停滞,科技停滞甚至倒退。这都是明君的所作所为吗?明朝的昏君多,但整个明朝对日本,葡萄牙,荷兰的战争都胜利了,明朝还产生了不少的思想家,科学家,科技上也不断向西方学习。这就是昏君的所作所为。


云台山闲人


大清的灭亡固然是一种历史大趋势,但是也有若干值得注意的地方要指出:\n1、大清的封建制度固然落后,但从中国历史上看,清朝的的政治制度相对来说还是最宽容最开化的,然而在宽容的封建制度在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冲击下,也变成一种愚昧的落后和野蛮,这个是可悲的。

2、清灭亡的原因并不在于它的汉化,(如果不汉化根本持续不了270年,早就灭亡了),而在于他不敢任用汉人。由于清朝是满族统治,出于对汉人的不信任,他不敢放手发动民众,因此在鸦片战争中,清朝以数千或者数万的兵力去对抗数量几乎相当的外国侵略者,由于武器战术的差距,失败是一种必然。当时清朝只有八旗军和绿营兵。

3、民族矛盾是大清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如上所述,清朝不敢放手任用汉人,后期任用了曾胡左李到袁世凯,最后还是被袁世凯终结了。但这是一种无奈。

4、丧权辱国使大清失去了神圣合法的外衣。弓箭遭遇了火枪大炮,人力畜力遭遇了蒸汽机,藩属一个一个的丢掉,这些都是它“罪不可恕必将灭亡”的理由。

5、内忧外患使清朝疲惫不堪。举个例子,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清朝的主力部队还在南方和太平天国交战。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朝还能保全这么大的领土是很难得的,清朝之后的民国倒是丢掉了外蒙古。

6、腐化堕落颛顼。这些问题是任何一个老大帝国到了晚期的应有之象,清朝的症状并不比别的王朝更重,甚至还轻得多。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也不是那种传统的亡国之君。无奈所有的问题都遇到了一起,就是秦皇汉武再生也解决不了了。不过,现代人很多只看到了这一点,认为只是这一个原因造成了清的灭亡,这是不公正的。\n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综上所述,简单的说气数已尽是清灭亡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