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劉積仁 流水的國資

作者/嚴學鋒

今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第一個發言的企業家是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10月 “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發佈,劉積仁亦在其中。1991年東軟集團成立時是國企,國資、日本企業分別持股51%、49%,劉積仁作為創始人之一併沒有持股,身份是東北大學教授即體制內身份。其後,通過強有力的員工持股、引入國際投資者、上市等,如今東軟集團已經形成無控股股東、股權分散國際化、國資是第二大股東的股權結構,劉積仁1993年任總經理、1999年任董事長至今,成民營企業家而非國有企業家。

“鐵打的”劉積仁“流水的”國資(持股比例大幅下降,從控股到不控股的第一大股東,繼而第二大股東):劉積仁實現了“我們管理團隊對這個公司的駕馭”。深化國企改革、弘揚企業家精神之際,這種企業家在控制權方面的“野心”及智慧,對於當今的國企高管們富有啟發意義。

從國資佔51%到10%的民企

在2016年的一次演講中劉積仁稱,“管理團隊對公司的駕馭,是我們企業治理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駕馭即控制權。企業家要掌握控制權,基礎工作就是推動股權改造、形成適合企業家控制的股權結構。

一方面是股權分散多元,越分散則個別股東對管理者的制衡力量越小。央企寶鋼集團、日本東芝、美國英特爾、荷蘭飛利浦等大型企業先後成為重要股東,東軟集團1996 年上市,股權進一步分散、公眾化。

另一方面是強有力的員工持股,越有力則企業家的話語權越大。成立的次年,東軟集團即實施員工持股。起初員工持股25%,屬於比例較高的。1996年IPO前,東軟集團職工持股佔總股本的10%,劉積仁持0.082%。另一塊員工持股的資產是東軟有限公司,1998年設立時東北大學、寶鋼集團、東軟技術公司分別持股49%、50%、1%。次年,東軟工會受讓東北大學、寶鋼集團、東軟技術持有的10%、10%、1%股權,持股達21%:顯然高度重視員工持股。

最終,股權分散、無控股股東、員工持股強有力。2008年,東軟集團完成整體上市。2008年底,公司的前6大股東是:東北大學17.6%、員工持股公司瀋陽慧旭科技17.1%(市值超27億元)、阿爾派13.9%、寶鋼集團9.9%、東芝4.7%、Intel公司4.2%。股權分散、國際化,無控股股東。

長期以來國資(東北大學)是東軟集團的第一大股東。2016年底,東北大學科技產業集團、大連東軟控股有限公司分別持股10.69%、10.67%居前兩大股東。其後,東軟集團的第一股東變為非國企東軟控股,2017年3月底前兩大股東持股是:東軟控股11.37%、東北大學科技產業集團9.99%。2018年9月底,前三大股東持股是:東軟控股12.38%、東北大學科技產業集團9.99%、阿爾派7.94%。東軟控股2011年成立,股東為大連康睿道管理諮詢中心(有限合夥)、東北大學科技產業集團、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阿爾派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億達控股有限公司等。按東軟集團2018年5月的公告,大連康睿道持股東軟控股29.655%,為第一大股東;劉積仁、東軟集團總裁王勇峰間接持有大連康睿道的投資份額。

對應股權結構,從薪酬、股權激勵來看,東軟集團的機制應該是高度市場化了。東軟集團2015實施了股權激勵、激勵對象包括劉積仁,佔公司總股本的1.3%;劉積仁2017年度年薪600萬元,遠高於國企董事長。

第三類控制

控制權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企業家的命運,這是很多企業家在乎控制權的內因。除去傳統意義上的內部人控制,控制權模式主要有三類。

同股同權的股權控制,這在中國很普遍。國有企業的字面含義即國資控股的企業,通過控股掌握控制權。在有控股股東的企業,如果企業家不是控股股東,則客觀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股權加人力資本(往往是創始人)聯合控制,主要通過同股不同權,如小米、百度。《國務院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今年9月發佈,提出推動完善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和資本市場相關規則,允許科技企業實行“同股不同權”治理結構。這意味著,同股不同權在中國將漸多。

企業股權分散無控股股東,由於公司治理包括業績及企業家相對優秀,持有少量股權的企業家得到股東、內部管理團隊的(理性的)廣泛支持,掌握控制權。劉積仁可能屬於第三類。東軟集團是科技型企業、劉積仁為創始人之一,是獲得控制權的加分項。

有志者事竟成

2013年上海市深化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工作會議上,時任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表示,要完善有利於企業家成長的任職機制,讓懂市場、懂經營的人來幹企業,讓幹得好的人以企業為家,不能總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今年10月召開的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強調,當前國有企業改革正處於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的關鍵階段。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人物,是企業改革發展的關鍵行動者。如今,深化國企改革、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在一些情況下特別是國資“宜參則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的企業,企業家們理應有掌握控制權的野心。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方面先行者劉積仁提供了有益啟示,特別是富有勇氣、智慧、耐心。

勇氣(包括野心)。投入真金白銀較大力度持股,身份從體制內轉為職業經理人,謀取控制權等需要很大的勇氣。劉積仁從大學教授變為民營企業家、領銜持股;白藥控股2016年混改,總裁王明輝不再保留省屬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身份和相關待遇,變為職業經理人,無疑需要大勇氣。

智慧(包括能力特別是業績、公心)。以“3萬元、3個人、3臺286電腦”起家,東軟集團2017年營收71億元、淨利潤10億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12.78%;截至2017年底淨資產89億元。由是國資、員工、其他股東獲得了共贏,國資的增值巨大。所謂公心,企業家的一切行為包括謀取控制權,必須在合規的基礎上致力於全體股東、公司利益最大化,私心過重往往會問題多。謀取控制權的過程中,國資持股比例降低應合規地、市場化地進行,企業家可以主動推動,但不能是被企業家等人違規稀釋,造成國資流失。

耐心(包括信心)。2001年,劉積仁在東北大學全體幹部會上述職時,得到了全場長時間的掌聲。劉積仁稱,為了這掌聲,他奮鬥了10年,這讓他懂得了,一個人做事情只要堅持,一定會得到支持。這背後是,當年身為東北大學教授的劉積仁創業,長期遭受不少老師的不理解乃至質疑。聯想控股1984年成立,17年後的2001年實施員工持股,2009年形成中科院、職工持股會、中國泛海(中科院轉讓)分別持股36%、35%、29%,即,創建25年後,國資不再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在外界的眼中是民營企業家。

想成為鐵打的企業家,就要成為自身硬的打鐵者:富有勇氣、智慧、耐心。

(作者系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混合所有制與資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