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軟CEO劉積仁:醫療行業沒有快錢,技術可以賦能但無法顛覆

記者 | 彭新

新冠疫情助推了互聯網醫療的短時間爆發,但想要在這一領域獲得成功並不容易。

“為了做互聯網醫院,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在全國各地註冊了二十幾家醫療機構。那時候很多人嘲笑說,東軟是做IT的,真不知道什麼叫輕資產,什麼叫流量、點擊,什麼叫網紅,投這麼多物理醫療機構,怎麼能做得了互聯網醫療?後來,國家衛計委下了一個文件,任何沒有醫院資質的機構,都不能做互聯網醫療。”近日,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在中國企業傢俱樂部主辦的一場在線活動中如是回憶稱。

以軟件起家的東軟集團於1995年進入社保行業,以此為契機切入醫保支付領域,此後在大型醫療設備、醫療信息化、雲醫院等多領域進行佈局。

此前,劉積仁曾對外稱,東軟佈局大健康業務,服務於醫療、醫保多年,這一垂直門類將幫助東軟從2B(企業端)生意轉化為2C(消費者端)生意。他看到未來互聯網醫院將是以信息技術構建的醫療新生態,符合東軟以軟件賦能的戰略。

劉積仁還表示,醫療是一個複雜且連續的系統,一個優秀的醫生離開了優秀的醫院,功力會大打折扣,而醫療資源有限,又很難將引流變成可靠的服務。加上醫療服務的安全性,服務的質量是醫療的核心,方便、快捷在安全和質量面前是病人最弱的考慮因素,互聯網在醫療中的應用一定與電子商務和其它行業不同,只能在符合醫療規律,法規的原則下才能健康發展。

“但互聯網醫療也是醫療,互聯網醫療取代不了實體醫院,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不受監管的醫療機構。“劉積仁說,互聯在醫療領域裡面就要遵循醫療的規則。

對於技術和醫療的融合,劉積仁認為兩者之間會越來越緊密,有諸多潛力可挖,但難點並不小。他舉例稱,以時下較熱的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疾病鑑別領域來看,問題仍然十分複雜。

“我認為到現在為止,這個領域的發展還處於初級的階段。我們看到一大批創業的,暫時沒有找到一種好的盈利模式。”

究其原因,一是影響或者判斷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的情況十分複雜,疾病的交叉,疾病的個性化,技術人員缺乏醫學的知識,都直接影響著可用性。二是沒有商業模式,不能產生持續的收入。

就5G技術而言,劉積仁表示,低延時的5G通訊技術帶來了更簡單廣泛的連接,在物聯網的應用和對數據的獲取也是當前醫療所亟需的。

更大層面來講,他認為5G將使得醫療更加公平,好醫院的能力能夠得到一個更好的擴展,讓好醫生更多,讓好醫院更大。

比如在基層醫院裡的超聲設備雖然很多,但是基層醫院缺少好的醫生,通過5G就可以讓基層的醫生在本地操作,北京的醫生看圖像進行診療,對解決醫療的均衡問題找到解決方案。在5G條件下,遠程醫療成為可能,手術可以在本地進行,而操作可以通過遠程醫療進行。

談及技術與醫療的關係,劉積仁表示,技術是為醫療賦能,而不是一個顛覆醫療的工具。技術與醫療共生、並行發展。

“過去有人說要讓互聯網醫療取代現在的醫療,網上醫生取代醫院裡的醫生,這是絕無可能性的。而且在醫療行業,有公益性,安全性,公平性的制約,有醫保對醫療費用使用的合理性的監控,也有各個方面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平衡。”

劉積仁認為,大健康產業有巨大發展空間,但要獲得這個領域的機會,還有很多挑戰。因為醫療行業並不自由,利益相關者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如果很好的技術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會難以持續發展。對醫療健康的發展來說,離不開體系和生態,誰來付錢,如何保證安全、可靠,如何管理費用,在解決這些更復雜的醫療問題上,需要耐心。

“所以在醫療裡面,沒有快錢。”劉積仁說。

至今,東軟已在國內大健康領域有廣泛佈局,旗下大健康板塊三家子公司也正在籌劃獨立上市。

三家子公司中,從事CT、磁共振等大型醫療設備提供的東軟醫療業務最為成熟。2014年12月,東軟醫療獲得弘毅投資、高盛、東軟控股、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CPPIB)、通和資本等投資者16億元投資,2016年7月31日,東軟醫療不再納入東軟集團合併報表內。目前東軟醫療業務已覆蓋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

東軟熙康是雲醫院板塊的運營主體,作為基礎醫療服務平臺。2014年12月獲得弘毅投資、高盛、東軟控股及協同創新等機構1.7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超過20億元。2016年8月,東軟熙康二輪融資,引入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阿爾卑斯電氣株式會社等戰略投資者,融資總額6400萬美金。

望海康信主營業務為醫療信息化,優勢領域在於醫院HRP、醫院成本一體化、醫療衛生資源監管等領域。2015年12月,望海康信獲得平安健騰、東軟控股2.25億元投資,在此輪融資中,平安健騰、東軟控股合計出資2.655億元分別購東軟集團所持有的一定比例的股權。2017年11月,平安人壽、泰康、東軟控股以15.04億元對望海康信進行增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