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起源與徐福東渡再起新爭議

日本起源與徐福東渡再起新爭議

日本起源與徐福東渡再起新爭議

日本起源與徐福東渡再起新爭議

日本起源與徐福東渡再起新爭議


在中國和日本都有著一個傳說,就是在中國的秦朝時期,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500童男童女(又說3000童男童女)和百工,攜帶五穀子種,乘船東渡尋找長生不老之藥,最後到達日本。

徐福東渡已證實卻有其事,然而是否真的到了日本一直飽受爭議,然而結論未定,另一爭議又起,就是那500童年童女的身份,有學者指出她們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很可能會是皇氏宗親和忠烈的後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神仙在古代人的認識裡都是能力非凡、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超脫凡塵、長生不老的人物,所以秦始皇才會相信徐福,讓他去尋找長生不老藥。神仙都是有法力的,送東西沒什麼關係,但送人就要好好考慮神仙接受之後的利弊了,神仙要童男童女的目的,無論是收為弟子,收作僕從,或作他用,只要有人活著,跟在神的左右,就很可能會學會法術,若有人習得法術回來,很可能就會干擾皇權,甚至顛覆王朝,秦始皇和他的謀臣,能一統六國,建立統一王朝,權謀之術自然不弱,不會不作這方面的考慮,而且古時一直有著祭祀禮儀,祈求神靈保佑,現在有了接觸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百工是國家文明發展的象徵,500童年童女更是體現誠意,算是當時秦朝能拿得出的最好的禮物,準備了最好的禮物,目的就不單純是求藥,而是要與神建立聯繫,謀求長久庇佑,所以徐福攜帶的童男童女肯定經過精挑細選,要保證他們有了法力之後,依然可以約束,甚至能為國家所用。

送給神仙的東西不能隨便,必然都是上好的,童男童女也是一樣,首先必須是根骨悟性極佳者,其後就要考慮忠誠問題了,哪一類童男童女長大後會最忠誠或者無慾無求呢?皇室宗親同出一脈,不易生逆反心理;名門忠烈之後受家族榮耀、道德牽絆,忠誠度高;平民子弟遠離朝政,不知權謀,慾望淺顯,很好安撫,所以這批童男童女必然是兩類或者三類混合組成的,再以男女性格特徵優選,摒棄弊端,比如皇室宗親都選女童,名門忠烈選男童,最後再選些平民子弟,而且各有所長,最容易在神的面前展露天賦,獲得讚賞。

然後這批童男童女帶著福禍未知的茫然,踏上出海之船,之後的結果現在已知,徐福騙了始皇帝,根本沒有神仙,聯想當時跟隨徐福出海的人在得知真想後,必然怒不可止,但徐福敢編撰謊言欺騙始皇帝,並先後兩次奉始皇帝之命東渡,必然對海上情況十分了解,定會有所佈置,反抗會被打壓,而以當時秦朝刑法的嚴苛,沒有完成使命的結果,很可能會觸怒始皇帝,禍延親朋,一些人可能會忍受屈從,另一些卻不會,本是名門或忠烈之後,懷著忠君報國的信念踏上未知路,卻遭遇奸臣欺騙玩弄,又怎會甘心,但現實很殘酷,幼小的身軀,意志和力量都很渺小,只能忍辱負重,在壓抑、煎熬之下,隱藏內心想法,而當他們積累實力,終於有機會回國時,上天又跟她們開了玩笑,秦朝滅亡了,漢朝為了鞏固統治,致力於消除始皇帝千古一帝的影響,掩蓋真相,曲解記述他們為奸臣徐福的後代。

聯繫現實,日本一個小小島國,歷史以來,卻自視甚高,從不屈服,很可能就是受了先期文化的影響,日本當時還處在原始社會,外來文化的到來使其直接躍進青銅時代,如果徐福真的帶著工匠和童男童女到了日本,加上之後被歷史掩蓋的真相,先民本身的驕傲意志,各種屈辱遭遇後扭曲了心理,怨憤情緒之下造就極端文化,持續影響之後的子孫和本土居民,造就民族特性,就很有可能了。

歷史真實與否遙不可知,但這說法一出現,就飽受爭議,有人認為是在美化日本,有人覺得應該理智地看待,如果為真,那就是時代造就的悲劇,忠烈之後,為國犧牲奉獻的行為不被承認,反而被貼上屈辱標籤,境遇未免太過可悲了,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