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定國號為宋看起來隨意,其實不簡單但也沒想象中複雜


趙匡胤定國號為宋看起來隨意,其實不簡單但也沒想象中複雜

隨著一批以宋朝為題材的影視劇熱播,關於宋代的方方面面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其中宋朝國號的來歷便爭議不斷,捧之者各種穿鑿附會,不屑者貶之隨意太普通。國號類似於人的名字,取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趙匡胤定國號為宋看起來隨意,其實真沒那麼簡單,但也沒有想象中複雜。

兵變並非臨時起意,而是蓄謀已久

隨著“陳橋兵變”而入汴京,公元960年正月初四,趙匡胤便在這一天黃袍加身,改朝換代。回顧整個奪位過程,由營地而入開封城,再步入皇宮大殿登基,也不過是從清晨到晚上的事情,不到一天時間,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然而在這明目張膽、毫不掩飾富有戲劇性、史上絕無僅有的改朝換代事件上,卻無疑佐證了趙匡胤並非臨時起意,而是蓄謀已久。

趙匡胤定國號為宋看起來隨意,其實不簡單但也沒想象中複雜

早在四年前趙匡胤任殿前都指揮使時,或許更早便苦心經營,拉攏培植心腹勢力。過了兩年,趁後周世宗柴榮患病之際,趙匡胤導演了一出“點檢作天子”的戲碼,利用柴榮疑心,順利獲取了殿前都點檢的要職,成為禁軍最高統帥,離登上大位僅一步之遙。

國號早有準備,不是匆忙隨意而定

試想一個蓄謀奪位稱帝已久的人,在如此重要的國號問題上不可能沒有一點規劃。縱觀歷朝歷代的國號的選定,大致上來自創建者原有的爵位或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名稱。自宋以前的大一統王朝秦、漢、隋、唐等國號都是來自創建者原有的爵位,趙匡胤在這點上比較尷尬,稱帝前最大的官也就是禁軍最高統帥,跟爵位扯不上半毛關係。

趙匡胤定國號為宋看起來隨意,其實不簡單但也沒想象中複雜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辦法了,不是還有區域名稱嘛。趙匡胤曾任義成軍節度使、忠武軍節度使、歸德軍節度使,這三個地方可以選取的國號大致有蔡、鄭、宋等。還有一個就是以汴京舊稱大梁來定,但是這個後梁用過,滅亡也才不久的事情,第一個就會被排除。

趙匡胤定國號為宋看起來隨意,其實不簡單但也沒想象中複雜

公元960年正月初五,也就是趙匡胤登基後的第二天定國號為宋,改元建隆。這也難怪讓人看起來很隨意,誤以為是匆忙選出來的平淡國號。恰恰相反,這正是經過煞費苦心之後才選定的,連後周恭帝的禪位制書都能早就備好,同樣重要的國號怎麼會落下。早期備好的國號就有蔡、鄭、宋等幾個,只有宋最合適,而鄭用來封爵了,也就是把後周恭帝改為鄭王。

多個國號備選,宋因周朝典故最終定鼎

在國號定宋爭議中難得一致的看法是,趙匡胤曾在宋州做官,於是就取龍興之地的古國名稱“宋”定為新朝國號。可蔡、鄭、宋等可用國號選取區域,也都是趙匡胤發跡之地,為何偏偏選擇了宋?其實也沒有想象中的複雜,蔡國、鄭國、宋國都是周朝諸侯國。但宋國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為“三恪”之一,與周為客。換句話說就是宋國承襲於周朝,但是又有很高的地位,“與周為客”可見一斑。

趙匡胤定國號為宋看起來隨意,其實不簡單但也沒想象中複雜

後周太祖郭威自稱為周朝虢叔後裔,因此以“周”為國號。趙匡胤的帝位在法理上來源於後周恭帝的禪讓,是一脈相承的,但畢竟又是新朝,“與周為客”地位特殊的宋國之“宋”定為國號再合適不過了,利於改朝換代權利順利交接,降低趙匡胤篡位的負面影響,讓宋朝贏得民心,穩定發展。

趙匡胤定國號為宋看起來隨意,其實不簡單但也沒想象中複雜

兄終弟及讓趙匡胤感到危險(圖片來源網絡)

史上週朝宋國是華夏聖賢文化的源頭,處於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發源地,孔子、墨子、莊子和惠子四位聖人皆出自於宋國,被譽為禮儀之邦。宋朝大概是繼承了宋國的文化基因,才有史上中國科技、經濟、文化的巔峰。而宋國之初兄終弟及的傳位制度是否也影響了趙匡胤兄弟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