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粉碎機之前,人們是怎麼加工紅薯粉的?

紅薯對田地要求不嚴而產量較高,是舊時填肚充飢、災年救荒的重要食糧。幾十年前,糧食開始夠吃的時候,紅薯在鄉村一度淪為了豬食。而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粗糧,紅薯又再一次在餐桌上為大眾所喜愛。

廣昌方言中保留了一些歷史較久的字詞,如管南瓜叫番瓜,管地瓜(涼薯)叫葛薯等等,保存了最初始的信息。紅薯也是如此,它在廣昌被叫作番薯,說明這種作物最初應該是從國外引進的。事實也正如此,紅薯原產南美洲,是於明萬曆年間(十六世紀末)經由菲律賓傳入中國福建再傳播開來的,康熙廣昌縣誌中都找不到相關記載。


沒有粉碎機之前,人們是怎麼加工紅薯粉的?

不同品種的紅薯



現時農家所種的紅薯品種有紅藤薯,有白藤薯,薯皮都是淡紅色,薯肉白淡黃色,含澱粉比較多,主要用於生產薯粉,其中又以紅藤薯粉質較好;又有紅心薯,葉子是掌狀三裂的,薯肉粉紅,粉少糖多,香甜可口,主要用於鮮食;近年又從外地引進了紫薯,粉多而香;小時候還見過一種皮特別紅而心特別白,煮熟後肉半透明的品種,好多年沒見過,不知是不是已經絕種了。

沒有粉碎機之前,人們是怎麼加工紅薯粉的?


沒有粉碎機之前,人們是怎麼加工紅薯粉的?

薯娘與薯秧


紅薯是一種很“賤”(廣昌話意思是生命力強不需要精心照管)的作物。廣昌農戶主要利用旱地種早薯,也有利用前茬作物後的空地種遲薯的。紅薯的種,直接用紅薯種,出苗之後稱為薯娘。等薯藤長到幾尺長以後,就可以剪藤作為種苗插到地裡,讓它生根長薯。要想使紅薯長得大,得多施草木灰。生長過程中還需要時常翻動藤葉,避免藤上長根消耗營養。到了秋後,直接吃的就可以將紅薯挖出來,藏在沙堆裡,可以保藏小半年。如果是準備做薯粉的,則一般等到快打霜才採挖。

紅薯是一種很平常的作物,但紅薯的味道卻令人回味。它吃法多樣,既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工成薯粉,以作為製作其他美食的配料。


沒有粉碎機之前,人們是怎麼加工紅薯粉的?

煨紅薯



紅薯直接吃或蒸或煮,也常加在米中煮薯仔粥。農家大灶煮薯,水量需稍少,煮熟後小火收水至紅薯表面乾爽時,下面結起糖膏,十分香甜美味。在灶灰中煨紅薯吃,外焦裡嫩,掰開來香氣四溢,是孩童們最愛的吃法。紅薯削皮切片,蒸過再曬,曬過再蒸,製成紅薯幹,是很好的零食。近年紅薯幹在市場上熱賣,不遠處興國縣產的薯幹賣價達到二十多元,一斤薯幹可以換兩斤豬肉了。

加工薯粉在廣昌被稱為“刷薯粉”,不瞭解傳統加工工藝可能會難以理解。古時候沒有粉碎機,要把紅薯加工成粉渣,需要用到的工具是一種瓦制的敞口淺盆,直徑五六十釐米,高二十釐米左右,壁很厚,內壁刻有深深的槽溝。將紅薯洗淨晾乾後,在盆內槽溝上使勁來回擦成粉渣。這就是所謂有的“刷粉”。


沒有粉碎機之前,人們是怎麼加工紅薯粉的?

刷粉用的瓦盆。張傳鵬供圖


粉渣刷好後,還要將澱粉從中分離出來,稱為“洗粉”。一般在十字木架下吊好夏布,將粉渣放進去用水沖洗並晃盪,將澱粉洗入下面的大木桶。靜置一晚後,雪白細膩的薯粉就會沉澱在桶底,舀掉上面的水,就可以用菜刀把結在一起的粉塊挖起來,捏碎曬乾保存。


沒有粉碎機之前,人們是怎麼加工紅薯粉的?

洗粉



現在手工刷粉的已經幾乎沒有了,基本用粉碎機粉紅薯,再手工洗粉。再先進一些的連粉都不用洗,在機器內直接分離出澱粉,接下來只需讓粉沉澱就行了。頭陂鎮上馬橋邊的一個加工點,有上百個木桶,做薯粉的時候頗為壯觀!


薯粉在廣昌人的食譜中是極其重要的食材,過年過節做捶魚、魚丸肉丸,薯粉都是必不可少的配料。而粉皮、薯粉餃、肉卒子,薯粉更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薯粉皮。廣昌人管紅薯粉絲叫粉皮。將薯粉加水調成漿,倒入平底空中攤成薄薄一層蒸熟,用刀切成細細的絲晾曬乾就可以貯藏備用。粉皮炒鴨雜香辣肥美,是廣昌人最愛吃的家常菜之一。


沒有粉碎機之前,人們是怎麼加工紅薯粉的?



薯粉餃,用薯粉代替麵粉包餃子,熟後呈半透明,口感筋道富有韌性。薯粉餃蒸著吃口感比煮著吃更好,當然最好吃的是在鄉下大灶大鍋燜的,灶裡用小火,鍋裡少灑點水,燜得都有焦香了,起鍋再醮點醬油,好吃得讓人舌頭都吞下去。


沒有粉碎機之前,人們是怎麼加工紅薯粉的?



薯粉丸(肉卒仔)是先炒好肉丁、蘿蔔、蒜備用,再用開水燙熟薯粉,開水一點一點加,燙好後把配料倒進去拌勻,用手捏成丸子,再上火蒸就好,食用時醮陳醋、醬油、幹辣椒調配的調料,味道鮮美而富有彈性、韌性。驛前、頭陂的肉卒仔都很有名。


沒有粉碎機之前,人們是怎麼加工紅薯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