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發展迎來新的春天

林毅夫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實踐證明,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於11月1日主持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回顧了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發展的非凡歷程,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宣示了我們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堅定立場。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黨和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是明確的、一貫的,是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出的6個方面的政策舉措,是針對當前民營企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給出的有效應對之策。為貫徹落實這些重要政策舉措,我認為,重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推動。

一要引導和鼓勵廣大民營企業家樹立長期發展的信心。要讓廣大的民營企業家充分認識到,我國經濟擁有巨大的發展韌性、發展潛力和迴旋餘地,有13億多人口的巨大內需市場,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不斷增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人力資本豐富。總體來看,我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經濟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我國有能力有條件維持中高速經濟增長的目標,每年全世界25%~30%的市場擴張仍然會在我國。上述這些都意味著,我國是民營企業發展機會最多最好的地方。

二要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率,把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地、落細、落實。特別是在簡政放權方面,要繼續為民營企業“鬆綁解套”,全面推行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標準化。

三要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清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降低企業的成本。

四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落實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既定政策。著力解決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惜貸不敢貸甚至抽貸、斷貸等問題。增加金融產品,完善直接融資市場,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發展能為中小企業融資的新的金融機構。鼓勵現有金融機構將更多資源向中小微企業傾斜,藉助金融科技的支撐,更多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在服務民營企業的同時實現自身的更好發展。

五要建立制度化常態化政商溝通機制,促進政商雙方“親”“清”交往。各級黨委政府應建立覆蓋面廣、互動經常的政商溝通機制,探索建立各級黨委和政府與商會、企業的溝通聯繫機制,健全企業訴求的收集、處理、督辦、反饋制度,使民營企業反映問題、解決困難有途徑。

六要優化環境、厚植土壤,打破各種各樣的“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執行政策一視同仁,為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創造有利條件;同時,要穩定預期,保障民營企業家合法的人身和財產權益,保障企業合法經營,讓企業家卸下思想包袱。

我堅信,只要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家開拓創新,我國的民營經濟必將迎來新的春天。

(轉摘自《光明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