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公司薪酬激勵成“痛點”

□本報記者 吳娟娟

上週,中行、建行分別公告設立理財子公司。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無法完全照搬基金公司的激勵制度,將成為日後運營的痛點和難點。業內人士表示,理財子公司會走差異化競爭路線,重點發展低風險、絕對收益類產品。

薪酬激勵成“痛點”

諾亞控股首席研究官夏春表示,不同於銀行的信貸業務,資管業務輕資本重人才。商業銀行以信貸業務為基礎衍生的管理機制與企業文化,與資管機構以投資管理為基礎衍生的管理機制與企業文化大相徑庭。銀行理財子公司運營資管業務短期內或面臨挑戰。資管機構最適宜的公司組織方式為合夥人制,以最大可能性地招徠人才留住人才,合理的激勵機制是資管機構成功的關鍵。

民生銀行副行長李彬11月17日參加活動時表示,資管行業由人才驅動,而投研能力是銀行短板。銀行應該利用成立理財子公司的契機,引進和培養具有競爭力的人才隊伍,提升投研能力。不過,儘管薪酬設計是資管機構發展的關鍵,但理財子公司受制於銀行的薪酬安排,很難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安排。

某大行資深資管人士也表示,“銀行有總薪限制,投研崗位薪酬只能在一定的範圍內浮動,提供可比基金公司、券商類似崗位的薪酬目前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該大行資深資管人士表示,目前主要的考慮是在銀行內部培養理財子公司所需的投研人才。另一家大行資管部門一線投資人士告訴記者,“成立理財子公司之後,投研人士如果去理財子公司工作,薪酬待遇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理財子公司預計還是半市場化運作,薪酬待遇提升的幅度也不會太多。”他補充道,去銀行工作的人,“更多是因為銀行所能提供的發展平臺”。

多位銀行資管人士表示,由於薪酬激勵等方面原因,銀行理財的權益投資能力短期之內很難補上。對於理財子公司來說,藉助外力,進行委託投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發揮重要作用。李彬也稱,“我們以開放的態度和各類機構合作。”

不靠明星“基金經理”

另一家理財規模排名靠前的銀行的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表示,“我行的激勵在行業處於中上水平,與基金公司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不過他認為,激勵並不是力度越大就越好。“從海外的經驗看,資產管理行業正進入制度制勝的發展階段。明星基金扛起一家公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理財子公司的發展肯定不是靠明星投資經理。”他說。

10月下發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允許理財產品投資非標,相較於基金公司,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的投資範圍更廣。業內人士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理財子公司發展與基金公司的差異化競爭提供了基礎。另一家大行資管部負責人表示,理財子公司定位與基金公司本身有所差異。理財子公司以提供絕對收益產品為主,與基金公司多數以提供相對收益產品不同。

除此之外,業內人士還表示,理財子公司的發展要充分依靠銀行的渠道優勢,並借力當下的“科技”風口。李彬表示,相比其它資管機構,銀行有強大的渠道優勢。理財子公司必須要夯實銀行的渠道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