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再次升級,小程序裡可以放公眾號文章


電商再次升級,小程序裡可以放公眾號文章


最近,小編髮現「微信公開課+」小程序竟然改版了!小程序裡可以直接打開公眾號文章了!並且,文章的展示形式完全與公眾號相同,包括底部的閱讀量、圖片、評論等。

過去只允許公眾號內插入小程序,這回「微信公開課+」允許從小程序內直接打開公眾號文章,難道是小程序新能力的預示?這個功能若是上線,將會有什麼改變?

如果允許小程序中直接打開公眾號文章,那可以說明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小程序的引流、曝光的能力已經崛起。

過去從公眾號給小程序導流,是因為公眾號發展至今,流量之龐大已經無需質疑。在小程序初期,自然是需要各方面,包括公眾號給小程序賦能的。而

小程序→公眾號的動作,這對於展示型純內容型的小程序來說是利好的。不僅因為公眾號的內容展示更加豐富多元,還因為此舉代表著微信打通了小程序和公眾號的最後一道壁壘。

公眾號內容接入小程序內,是否往後只需要管理公眾號一個平臺的內容即可?小程序可以同步更新公眾號文章,無需再次編輯,自媒體們進入小程序的門檻大大降低。這相當於是另一個形式的「模版」了吧?

並且,也再次驗證了小程序定位更加多元化。過去小程序總被認為是為線下而生,而最近小程序的新能力都圍繞線上出發,從「小店小程序」到本次「微信公眾號+」小程序連接到公眾號的舉動可見,小程序的能力輻射範圍不止線下場景,線上的場景正在百花齊放。


電商再次升級,小程序裡可以放公眾號文章



不僅如此,現在的小程序已經明顯與微信生態融合得很好了。過去說到小程序,大家會下意識將其與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等區分為獨立的體系,而隨著越來越多小程序與微信原生態的連接看來,它們已經越來越融合,正在逐漸將微信生態體系構建完整。

公眾“小”號的第二春也要來了?

該功能如若釋放,也代表了內容電商再次升級。由公眾號→小程序,升級到小程序→公眾號,將小程序進入的流量反向導流到公眾號。對於公眾號來說,這比當初小程序允許關聯 500 個公眾號的導流方式更簡單粗暴有效。

因為點擊文章內的公眾號名稱,可以直接跳轉到公眾號關注頁面!

不僅如此,大部分公眾號都會在文章內加入許多引導關注的內容:如文章頂部引導關注、公眾號 ID 露出,底部的引導關注二維碼等等,用戶也能在小程序裡,可以直接長按識別二維碼,跳轉到關注頁面,這導流效果,比不給個666都不行。這完全就是在小程序內打開公眾號文章無疑了,按照這種形式,從小程序裡查看公眾號文章,也是會計算閱讀量的了。

小程序的流量正在日益增長,屆時將與公眾號分管不同領域,並且相輔相成。當中賦予的可能性大大增強,內容電商的形態再次得到完善。舉個栗子,當小程序流量越來越多,使用過小程序的用戶不一定關注了該品牌的公眾號,如電商類小程序,可以在某個商品主題活動頁面,

插入具有詳細介紹內容的公眾號文章,從「由逛到買」升級為「由買到逛再到買」。


電商再次升級,小程序裡可以放公眾號文章


屆時的小程序也能為公眾號引流了,如今小程序跟在公眾號屁股後面求流量的現象將會有所改變。

一個流量大的小程序,也會有公眾號來求露出求流量有木有?

公眾號的流量也是從該小程序裡來的,以後也很大機會再回到這個小程序裡。從這個完美的閉環可以看出,小程序作為騰訊戰略產品,打造得十分成功。

難道繼針對線下的「門店小程序」和線上電商的「小店小程序」後,即將要推出的是針對內容類的“文章小程序”?當然,目前「微信公開課+」小程序的公眾號文章是用獨立頁面展示,是否能夠實現「商品鏈接內容」,還得看微信的了。

小程序到朋友圈,還有沒有希望?

小程序發展至今,打通了線上與線下小程序與好友小程序與公眾號小程序與搜索等等,貌似就差朋友圈。

朋友圈這麼重要的渠道,為啥還是沒點動靜?

實際上,目前小程序載體已經很多元化,因此在朋友圈中應該以什麼形式體現,是很難做出抉擇的。

朋友圈的定位,還是與人與人、人與生活的內容相關,它已經是微信生態裡的一個小生態了。雖然支持商戶在朋友圈投放廣告,但如何投放、什麼形式、覆蓋哪些人群還是得按照微信的規則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