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生態合作:中新天津生態城一套指標體系踐行數年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10月23日電(記者胡雋欣 實習記者董雪)“生態城指標體系到2020年要全面達標,這是未來五年我們要完成的四大任務之一,”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法制局局長彭正陽說。

“2013年我們綠色出行比例已經超過30%,到2020年要達到9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2020年要達到20%,”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環境局副調研員劉旭說。

“在我們的指標體系裡,50%的居民要在生態城找到工作;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要低於150噸/百萬美元,所以生態城的定位是不同的,”中新天津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裁廖俊文說。

他們所說的的指標體系,就是包含22項控制性指標及4項引導性指標的全球首套生態城市指標體系,這套由中新雙方共同制定的指標體系從生態城誕生之初就可以說是生態城建設的“基本大法”,從生態環境、社會和諧、經濟發展及區域協調等方面確定了生態城各方面建設的標準和依據。

七年多的發展,無論是天津生態城的監管體制、具體實施企業的規劃建設,甚至是平常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踐行著這樣一套規範化、標準化的指標。

贯彻生态合作:中新天津生态城一套指标体系践行数年

圖為中新天津生態城的慢行步道(圖片由中新天津生態城提供)

黃昏時分,記者走在生態城綠意盎然的慢行步道,來來往往都是散步、跑步、騎行的居民,十分愜意。劉旭介紹說,為了達到綠色出行比例90%的遠期目標,生態城從規劃、建設和運行多方面採取措施鼓勵民眾採用低碳出行方式。

從規劃角度來說,生態城採用混合佈局,每個“社區”可以滿足居民買菜、就醫、休閒等大部分生活需求,這就大大縮小了居民出行範圍;從建設角度來說,生態城道路採取典型的基本斷面模式,實現人車分離,隔離帶和優美的綠化,也引導居民選擇綠色出行;從運行角度來說,生態城為居民區內出行配備了免費的公交系統,大大提升了公交使用率。

“根據我們的初步統計,目前已經超過了30%的階段性目標,”劉旭說。

當然,堅定不移地踐行指標體系,也曾遇到過困難。例如生態城指標體系要求綠色建築比例達到100%,而很多建築企業在建築成本、增量成本等方面存在顧慮。為此,生態城成立了研究院,專門從事綠色建築相關領域的評估和科研。同時,生態城幫企業做的相關測算表明,綠色建築增量成本僅在原有成本上增加了不足10%。

贯彻生态合作:中新天津生态城一套指标体系践行数年

圖為中新天津生態城的綠色建築(圖片由中新天津生態城提供)

“相較於建設成本,增量成本對企業並不高,同時這些項目又有非常好的環境和社會效益,企業也逐漸接受、認同,並展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劉旭說。

而隨著生態城步入建設的第八年,國內外在生態領域的新標準、新技術不斷出臺,天津生態城也總結前期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新時代、新技術著手對生態城指標體系作進一步完善。

劉旭介紹說:“截至目前,指標體系中的22個定量指標有16項已基本達到要求。我們計劃開展指標體系2.0的研究,將是原有體系的升級版。希望進一步對指標體系的內涵、設置和標準進行完善,使其能夠始終引領生態城的建設,同時成為國際上生態城市建設領域的標誌性參考。”

指標體系的執行力度保證了生態城朝著宜家宜居綜合城市的定位穩步發展。雖然建設之路並不平坦,但這座如今已吸收了2800多家企業、四萬餘名居民的生態新城,正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生態城市建設的樣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