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氣名氣,勝過財氣——生旦不擋的豫劇早期女演員湯蘭香

義氣名氣,勝過財氣——生旦不擋的豫劇早期女演員湯蘭香

她是豫劇戲曲電影《花木蘭》中花母的扮演者

她是豫劇先驅周海水的弟子,豫劇“十八蘭”的師姐

她是豫劇早期的女演員之一,常香玉早年的黃金搭檔

她是反串小生的能手,她也是工青衣、老旦的前輩

她培養學生不遺餘力,卻英年早逝,留下遺憾重重…

豫劇十八蘭的師姐, 常香玉早期的黃金搭檔

義氣名氣,勝過財氣——生旦不擋的豫劇早期女演員湯蘭香

湯蘭香與豫劇大師常香玉同歲,出生於1923年,原名冠英,12歲進入周海水的“太乙班”坐科學戲,是豫西調歷史上第一批登臺的女演員,可謂是豫劇坤角先驅行列的一員了。周海水先生的“太乙班”在那時候的豫劇界,應該算是“高等學府”了,尤其在1930年他與胞兄周銀聚合作創立科班後,他立主聘請名師賈鎖、李金成、許玉川、玻璃翠等,致力於戲曲教育事業,衝破世俗偏見,打破門戶之分、男女之別,公開招收女演員的舉動,更是為河南戲曲歷史的興盛發展起到了奠基之功。而湯蘭香恰好就在他招收的第一批女演員之列,也是後來赫赫有名的“豫劇十八蘭”的師姊。這樣的開創之舉,我們可以想見,在豫劇的歷史上,這位女娃也將成為見證歷史和歷史見證的一部分,被時光記憶。

義氣名氣,勝過財氣——生旦不擋的豫劇早期女演員湯蘭香

13歲時,湯蘭香開始登臺演出,第一齣戲是《周公橋》,她反串演出張秀生,在女演員反串小生歷史上,開創了先河。湯蘭香姿容清秀,扮相俊美,加上女子反串的新鮮,一時間很受觀眾捧愛,很快她就成為了“太乙班”的臺柱子。

義氣名氣,勝過財氣——生旦不擋的豫劇早期女演員湯蘭香

1935年11月,常香玉隨父親張福仙三赴鄭州,加盟太乙班並大膽到祥符調的祖地開封闖蕩。到開封不足兩月,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常香玉便憑藉文武不擋、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藝,俘虜了開封城,成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從此之後,湯蘭香與常香玉開始了舞臺合作的日子。一旦一生,正是如花年紀,臺上合作你來我往,頗有韻味,被觀眾稱為“金童玉女”,少年之交,感情真摯,這種藝術上共同進步的搭檔,對兩個人來說想必都是難忘的青春記憶了,若不然,常香玉也不會在1956年拍攝電影《花木蘭》時,果斷推薦曾經的好姐妹出演“花母”一角。

抗日中的義氣肝膽,“冠英劇團”唱響西安

義氣名氣,勝過財氣——生旦不擋的豫劇早期女演員湯蘭香

1937年2月,常香玉在張福仙、王振南、史書明等的扶持下,成立了中州戲曲研究社。昔日黃金搭檔離去,湯蘭香獨挑太乙班大梁。同年,抗日戰爭爆發,太乙班在周海水的帶領下流亡西安,在西安以湯蘭香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冠英劇團”。

義氣名氣,勝過財氣——生旦不擋的豫劇早期女演員湯蘭香

義氣名氣,勝過財氣——生旦不擋的豫劇早期女演員湯蘭香

抗戰八年中,湯蘭香一直率領劇團堅持在陝西各地演出,並竭盡所能地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她天性善良,又兼備鬚眉般的義氣襟懷,對全團人員寬厚以待,帶領他們走到一道道生存的難關。在1942年的河南災荒中,她對流亡到西安的河南同行給與了多方援救,並收留不少災童進團。大好年華的女子,本該是享受特殊優待的名角,卻一邊撫平自己的飢餒,一邊分出活命的口糧,以柔弱孤單的肩膀,默默扛起了民族道義、人間大愛。她說,“義氣名氣,勝過財氣。”其中襟懷,令人感嘆不已!

英年早逝,無盡嘆惋

義氣名氣,勝過財氣——生旦不擋的豫劇早期女演員湯蘭香

湯蘭香早期反串的小生,在人物刻畫上沿襲了周海水深厚的功力,她功底紮實,允文允武,尤其《黃鶴樓》中的周瑜,《鳳儀亭》中的呂布格外出彩。俊俏非凡的造型、嫻熟生巧的翎子功,讓那個年代的觀眾擊節讚賞、稱頌不已。以豫西調打下基礎的唱腔,行腔幽咽、韻味悠長,青衣戲《秦香蓮》《桃花庵》《賣苗郎》在觀眾中影響頗深。粉墨登臺,平地生輝,那時天生的“角兒”。

義氣名氣,勝過財氣——生旦不擋的豫劇早期女演員湯蘭香

解放以後,湯蘭香與丈夫趙錫銘進入香玉劇社,依然給常香玉配戲,多年形成的默契,使臺上合作駕輕就熟、分外熨帖。在1956年的河南省首屆戲曲匯演中,湯蘭香與丈夫搭檔演出《賣苗郎》,榮獲個人一等獎。

義氣名氣,勝過財氣——生旦不擋的豫劇早期女演員湯蘭香

這樣一位頗有分量的豫劇女演員老前輩,本應創造更多美好的藝術留存於世,遺憾的是,因為長期的勞累,湯蘭香嗓音嘶啞了,只好淡出舞臺,在河南省戲校擔任教師,戮力為河南戲曲培養接班人,1963年,年僅40歲便不幸病逝,令人扼腕嘆息。

斯人遠去,留下無盡的歷史迴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