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宣佈未來兩年裁員7500人,沒有一份工作是高枕無憂的!


宜家宣佈未來兩年裁員7500人,沒有一份工作是高枕無憂的!

一心網:近日,傢俱巨頭宜家(IKEA)集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未來幾年將在全球範圍內裁掉7500個冗餘的行政類崗位,來改善組織架構,以更扁平化的形式提高內部溝通效率。

宜家在開展此次創立以來最大規模內部重組、裁撤冗餘行政類職位(這7500人佔宜家員工總人數的5%)的同時,也會同時創造約11500個新職位。

目前在全球運營367家門店的宜家正致力於轉型,如改進產品配送服務、探索新的門店形式、增加在數字化上的投資等,以適應電商衝擊下零售業態的快速變化。

雖然當前全球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陷入困境,但宜家迄今並未受到嚴重衝擊,過去也很少進行大規模重組。該公司上一次大幅裁員,是在金融危機時期。


企業是經濟週期的產物,每一次經濟下行勢必影響大批企業


宜家宣佈未來兩年裁員7500人,沒有一份工作是高枕無憂的!

在上文之中,我有提到,宜家的上一次裁員,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

對於普通員工而言,雖然時常可以在財經媒體上看到今年經濟形勢又不容樂觀,今年經濟又危機的報道。但是由於每月工資總是固定不變,所以很多人也不會有太過明顯的感受。

那麼經濟危機,受影響最大的,究竟是誰呢?其實是企業,對於未上市公司而言,融資會變得格外困難,如果自身造血能力不行,很可能等不到危機過去便宣告over。對於上市公司而言,經濟危機意味著公司股價會有大幅波動,企業財報會也會十分難看。

當一些企業熬不過經濟週期時,勢必就會發生裁員、倒閉這樣的操作。這樣一來,對於各行各業的企業而言,都必然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為原本有固定收入,可以進行固定消費的客戶,可能此時就會發生大規模的衰減。就算是保住了工作的消費者,此時也會對“花錢”這件事變得格外敏感。

所以馬雲曾經說對於經濟形勢,企業家永遠是“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當每一次危機來臨時,看上去第一波遭遇的人最“不幸”,但是禍之福之所伏,他們也是第一時間可以準備,第一時間可以重新站起來的人。


比經濟週期輪迴更值得憂慮的,是人的迭代能力


宜家宣佈未來兩年裁員7500人,沒有一份工作是高枕無憂的!

2018年,被世界各國公認為是經濟非常困難的一年。這裡我們暫時不用“經濟危機”這樣的字眼,省得大家敏感。這一年裡,中國的樓市依舊在強力調控政策下苦捱,股市更是再創了近幾年的新低。

那麼每一次的經濟危機或企業裁員潮來臨時,哪些員工是最為擔心的呢?首先肯定不會是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這些人即使經濟不危機,他們的平均跳槽間隔也只有一年左右。上家公司倒閉,對於他們的影響幾乎是微乎其微的。

真正能力很強的管理層,在整個圈子裡都很有名氣的,例如之前從百度離開的路奇,同樣完全不必擔心經濟危機,企業困難,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問題。

我們來看,為什麼上面的這兩類人,在面臨經濟危機和裁員潮的時候,“抗風險”能力最強,我們將之總結為“迭代能力”強。

剛畢業的年輕人,原本就是一張白紙,所以工作能力和工作方式,都具備很強的可塑性。而這種可塑性,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迭代能力。當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來臨的時候,年輕人一定是最早能夠接受,並且參與其中的。

而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或職業經理人,同樣是因為他們的能力具有很強的通用性,他們既可以在新興產業任職,也可以到傳統行業擔當。

經濟週期始終都存在,但是具有強“迭代能力”的職場人,會在每一次變革來臨之前,就已經做好的迎接和改變的準備。因為有備,所以無患。


單一職能的後勤類崗位,抗風險能力最為薄弱


宜家宣佈未來兩年裁員7500人,沒有一份工作是高枕無憂的!

真正對裁員潮最為擔心的人,其實就是那些本身崗位可有可無,但是年紀又已到了三四十歲的人。就像那句職場中廣為人為的殘酷段子——“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即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為什麼有車有房有娃的中年人,在遇到職場不公正待遇時,能做的往往只有忍氣吞聲呢?表面上看上去願意是因為家庭的重擔,導致他們不敢輕易離職。背後的本質卻是,他們對於自己的能力和找到下一份工作的信心都十分看低,所以寧可被“罵死”,也決然不敢提離職。

但現實卻是,這樣的人,依舊是每一次企業裁員潮中,最大的犧牲品。就像此次宜家裁員聲明中說的那樣——“在全球範圍內裁掉7500個冗餘的行政類崗位”。毫無疑問的是,這些崗位的員工如果是二十歲出頭還則罷了,如果是三四十歲,他們接下來還能否找到合適的工作,決然是個未知數。

如果同樣一個崗位,一個畢業五年、十年的員工,和另一個剛畢業的員工,兩人工作結果差不多,但是薪資卻相差一倍不止。那麼換了你是老闆,你也會裁掉老員工,換上新員工。更何況,新員工還沒有那麼多家庭瑣事需要分神。


職場人:與其被動等待裁員,不如主動迎接挑戰


宜家宣佈未來兩年裁員7500人,沒有一份工作是高枕無憂的!

關於中國早已沒有“鐵飯碗”,沒有“穩定飯票”這件事,其實無論是我們,還是整個職場圈,都是被大家公認的。

多數職場人都很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日復一日的重複勞動之中,很容易就會倦怠、疲憊,最後變成混日子。而當一家公司的多數員工都在混日子的時候,這家公司也就基本進入了衰退期,等待他們的多半就只剩下大規模換血改革,或者就此沉淪一蹶不振。

從最現實的角度看,是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都非常短,即使是大公司也只有七八年,小公司更是短到令人感到驚歎。即使馬雲不止一次說過阿里巴巴想要成為一家102年的公司,但他同時會表示:無論一家公司多偉大,最終都逃不脫死亡的命運。這一點,其實是客觀規律,沒人能改變。

所以,排除你身在行業內那1%的頭部公司,本身的成長和晉升都很強這種情況外,每隔兩到三年,向上跳槽一次,讓自己看到更大、更廣、更遠的空間,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其實無論是在職場中,還是在生活裡,所有能夠由自己做選擇的機會,都是十分難得的,一定要把握住。錯過了這個機會,就意味著你將自己的命運決定權,轉交到了別人的手裡。那麼之後再遇到任何的風吹草動,你都將變得無比被動。

四十年前,當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時,一部分人主動告別了舊體制,下海賺取了第一桶金,後來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成為了中國的第一代企業家。而另一部分瞻前顧後、猶猶豫豫,沒能抓住時機逆襲命運的人,在不久的之後,國企改制來臨時,被整體批量下崗,成為最被動的一代人。

時代很公平,殘酷只會留給那些裹足不前的懶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