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老北京豆汁儿,是地道北京人的象征,外地人称最“难喝”京味儿

豆汁配焦圈,这是北京人经典早餐,北京人钟爱豆汁儿,正如武汉人早上爱吃热干面、四川人早起的肥肠粉、天津人都爱嘎巴菜、河南人早晨爱喝胡辣汤、西安人爱吃羊肉泡馍一般,老北京人的早晨,少不了一碗透着馊味儿的豆汁儿。

喝老北京豆汁儿,是地道北京人的象征,外地人称最“难喝”京味儿

但是北京的豆汁可不是所有人都能享用,您得了解它的特别,品味它的独特,才能尝出其中美味,如果您是外地人或者您是新时代北京人第一次喝豆汁,那您得小心了,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会让您有种要吐的冲动。非得捏着鼻子喝进去不可。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豆汁儿本来是贫民老百姓的最爱。后来,在乾隆十八年(1754年),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乾隆皇帝命人把豆汁儿引入宫廷,并召集群臣共同品尝这民间饮品,结果众大臣喝完齐声叫好。就这样,豆汁儿同样成为宫廷饮品。

喝老北京豆汁儿,是地道北京人的象征,外地人称最“难喝”京味儿

北京人为啥这么爱喝豆汁儿?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东西毕竟进过御膳房,皇上都爱喝的东西肯定差不了。二是不少80、90的孩子喝的第一碗豆汁儿都是大人带着去的,小时候零食少,吃点儿啥都觉得香,一回生二回熟,喝得多了就习惯了。比如老舍先生,更放出了狠话“不能喝豆汁的人不是北京人”。梁实秋说“自从离开北平,想念豆汁儿不能自己。”梅兰芳家有一段时间,每天下午到外面端一锅豆汁儿,全家大小,一人喝一碗。

豆汁是用绿豆做原料,经过烫豆,磨豆,淀粉分离,发酵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得到淀粉、豆汁和浆。喝豆汁儿一定要配焦圈儿和咸菜。金黄色的焦圈儿焦香酥脆,咬一口焦圈儿再喝一口热乎乎的豆汁儿,淀粉的甜味儿中和豆汁儿的酸味,让人回味无穷。咸菜不用太奢华,家里腌的萝卜丝儿,浇点儿辣油,撒上点儿芝麻拌一拌就够味儿了。

喝老北京豆汁儿,是地道北京人的象征,外地人称最“难喝”京味儿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是喝豆汁儿一定要趁热。凉着喝,那就是在喝泔水;趁热喝,味道就不一样,甜中带酸,酸中有涩,口感十分有层次,再配着咸菜丝、焦圈儿、烧饼之类就更有味道了。梁实秋老师就曾为豆汁儿写了一份饮用说明书:“豆汁儿之妙,其妙在于:一在酸,酸中带有馊腐的怪味;二是烫,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端起碗来一饮而尽或大口猛灌;三是咸菜的辣,辣得人舌尖发麻,舌根发辣,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满头大汗。”

老北京人爱喝豆汁儿,一般冬天的时候会买生豆汁儿自己回家熬。夏天就去庙会或者豆汁儿摊子喝上一碗豆汁儿,就着焦圈儿咸菜,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