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二戰有哪些著名將領?

百科天下事


一戰:

德國:魯登道夫、賽克特、佛採爾、希佩爾、舍爾

英國:貝蒂、傑里科

法國:霞飛、福煦、貝當

意大利:杜黑

俄羅斯:科爾尼羅夫、鄧尼金、高爾察克

二戰:

美國:巴頓、尼米茲、斯普魯恩斯、艾森豪威爾、馬歇爾、哈爾西、麥克阿瑟、史迪威、陳納德、金凱德

英國:坎寧安、蒙哥馬利、韋維爾、薩默維爾

法國:戴高樂

德國:古德里安、戈林、希姆萊、隆美爾、鄧尼茨、雷德爾、布勞希契、博克、曼施坦因、保盧斯、凱特爾、凱瑟琳

蘇聯:朱可夫、科涅夫、華西列夫斯基、伏羅希洛夫、貝利亞、布爾加寧、列柳申科、庫茲涅佐夫

日本:山本五十六、永野修身、松井石根、岡村寧次、土肥原賢二、板垣徵四郎、山下奉文、慄田健男、小澤治三郎、南雲忠一

中國:張自忠、張治中、彭德懷、朱德、葉挺、周至柔、陳紹寬、宋哲元、佟麟閣、孫立人、傅作義、李宗仁、白崇禧、陳誠、薛嶽、……








敬歷史


一戰:德國魯登道夫、賽克特、佛採爾、希佩爾、舍爾

英國貝蒂、傑里科

法國霞飛、福煦、貝當

意大利杜黑

俄羅斯科爾尼羅夫、鄧尼金、高爾察克

二戰:美國巴頓、尼米茲、斯普魯恩斯、艾森豪威爾、馬歇爾、哈爾西、麥克阿瑟、史迪威、陳納德、金凱德

英國坎寧安、蒙哥馬利、韋維爾、薩默維爾

法國戴高樂

德國古德里安、戈林、希姆萊、隆美爾、鄧尼茨、雷德爾、布勞希契、博克、曼施坦因、保盧斯、凱特爾、凱瑟琳

蘇聯朱可夫、科涅夫、華西列夫斯基、伏羅希洛夫、貝利亞、布爾加寧、列柳申科、庫茲涅佐夫

日本山本五十六、永野修身、松井石根、岡村寧次、土肥原賢二、板垣徵四郎、山下奉文、慄田健男、小澤治三郎、南雲忠一

中國張自忠、張治中、彭德懷、朱德、葉挺、周至柔、陳紹寬、宋哲元、佟麟閣、孫立人、傅作義、李宗仁、白崇禧、陳誠、薛嶽、……


jjjkn


一戰中:

法國:福熙,霞飛,貝當,尼維爾(尼維爾是臭名昭著)

英國:阿拉伯的勞倫斯

俄羅斯:布魯西洛夫,科爾尼洛夫

美國:潘興

德國:法金漢,興登堡,魯登道夫

奧匈帝國:弗朗德·康拉德

奧斯曼土耳其:凱末爾

二戰中:

第一名:朱可夫(蘇聯)

第二名:艾森豪威爾(美國)

第三名:尼米茲(美國)

第四名:隆美爾(德國)

第五名:曼施坦因(德國)

第六名:古德里安(德國)

第七名:麥克阿瑟(美國)

第八名:蒙哥馬利(英國)

第九名:巴頓將軍(美國)


智帝輝煌


一次大戰協約國著名的將領有:

英國海軍部長/丘吉爾海軍司令/費席爾(著名的戰役/加里波利半島戰役)後期海軍大艦隊司令貝蒂將軍:

(日德蘭大海戰)

陸軍將領法國人的驕傲是貝當將軍和霞飛將軍,他們在凡爾登戰役中瓦解了德國軍團的攻勢。保護了大巴黎。

德國🇩🇪海軍的著名的將領是地中海艦隊司令官蘇雄,他的機智果敢讓只有兩艘主力艦的德國地中海艦隊一成功策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加入德國同盟國,一成功封鎖了帝俄南方小麥產區的出口,給餓羅斯帝國和法英地中海艦隊造成的極大的損兵折將,導致了丘吉爾和費席爾雙雙下課。

德國陸軍將領是魯登道夫,東線作戰的參謀長,東普魯士戰役的實際指揮官,一個誘敵深入就打垮了雙倍的俄羅斯陸軍。

沙皇俄國的海軍將軍高爾察克,在波羅的海艦隊的佈雷掃雷戰役中,給德國波羅的海驅逐艦艦隊造成了極大的損毀。:

陸軍將軍是普洛西洛夫,在對奧匈帝國的作戰中首創精準彈幕炮兵射擊,打垮了奧匈帝國的陸軍。

十月革命後紅軍將領是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為蘇維埃聯盟打下來了半壁江山,領導了基輔反攻波蘭人的大遠征。如果不是波蘭人的乾爸爸英國人法國人支援了不少先進的雷諾坦克和裝甲列車,切斷了蘇軍的補給線。波蘭如今面積會更少。0

二戰時期的著名的將領有

日本的/山本五十六,山下奉文,

梅津美智郎,岡村寧次,石原宛爾

:垣原

德國的/隆美爾,曼斯坦困,古德里安,巴克爾,鄧尼茨。

美國的/麥克阿瑟,巴頓,尼米茲,李梅,

蘇聯紅軍的/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崔可夫,瓦圖京,

英國佬/亞歷山大,蒙巴頓,蒙哥馬利,


user4210272105487


著名的將領很多,給每個陣營都列舉些代表性人物:

1.一戰 大英帝國 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

外號為“阿拉伯的勞倫斯”,英國陸軍情報官。其實他並沒有將軍的軍銜,但是他率領的是全部的阿拉伯游擊隊,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帶來的沉重打擊足以讓他名垂青史。就是這位小哥了:

過程比較複雜,簡單地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站錯了隊,加入到了德國的一方。

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想法,英國派勞倫斯等人協助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內被統治的阿拉伯人武裝起義。勞倫斯確實在游擊戰指揮上很有一套,大為光火的土耳其人硬是拿他沒辦法。1918年10月1日,勞倫斯帶領的阿拉伯起義軍攻佔了重要城市大馬士革(就是現在敘利亞的首都),宣告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阿拉伯世界的統治結束。

在一戰背景的遊戲戰地1中,勞倫斯的裝扮很阿拉伯:

其實當時的海軍大臣傻丘和國王喬治五世也是有很大功勞的,著名的英軍一線指揮官多為海軍將領,如傑里科,貝蒂,托馬斯等,但多為人們記住的是因為軍艦被一發入魂擊沉的胡德少將,因為二戰時以他名字命名的“胡德號”再次被一發入魂。


2.一戰 德意志帝國 保羅·馮·興登堡 和 埃裡希·馮·魯登道夫

這兩個同志必須放在一起說。興登堡元帥擔任東線的總指揮官,魯登道夫上將是德軍的參謀本部處長,他們緊密配合,不僅將沙俄的人海攻擊頂住,趁十月革命時更是深入俄國境內,逼得蘇維埃俄國不得不割地求和,列寧甚至因此被懷疑成了德國派去的間諜。可惜德國終究被打敗了,地也沒能割成,兩位職業軍人出生的大佬極其鬱悶,直到他們遇上了後來的元首。下圖是德國總理小鬍子拜見總統興登堡元帥:

1923年,在家閒散的魯登道夫將軍在希特勒的忽悠下,決定血性一次,帶頭參加啤酒館政變。結果巴伐利亞的警察輕視這位戰爭英雄,不願意聽從將軍的號召,鎮壓了衝鋒隊,讓他很是受傷,從而對希特勒愈發輕視。

而興登堡則當選了總統,威望甚高,同時還教育培養了後來的曼斯坦因元帥等人才。在德國的國內環境下,不得已任命希特勒為總理,從此德意志的命運再一次發生變化。在晚年病重之際,興登堡將來看望他的小鬍子當成了德國皇帝,稱他為“陛下”。

作為總參的小毛奇和法金漢就不多說了,都是強人。


3.一戰 塞爾維亞 多米爾·普特尼克

1847年1月24日在塞爾維亞克拉古耶瓦茨出生,1917年5月17日在法國尼斯逝世。他是塞爾維亞著名將領、元帥。他參加了從1876年到1917年塞爾維亞的所有戰事,並在巴爾幹戰爭和一戰時期擔任塞爾維亞軍隊總參謀長。

當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時,他正在奧匈帝國度假,不過奧匈帝國的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不僅沒有抓他,還將他送回了塞爾維亞。。。當時的塞爾威亞一共只有幾百萬人口,但是是個不折不扣的軍國主義國家,戰鬥力很強。


4.一戰 土耳其共和國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土克

土耳其共和國締造者,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總理及國民議會議長。生於薩洛尼卡(今希臘境內)。

1915年率部參加達達尼爾海峽戰役,成功地粉碎了裝備精良的英法聯軍的進攻,年底升任軍長,併成為土耳其人崇拜的英雄和偶像。1916年8月,因保衛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獲得“伊斯坦布爾的救星”和“帕夏”的稱號,名揚全國和歐洲。不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還是土崩瓦解了。

1920年4月在安卡拉發起召開大國民會議,成立了以他為首腦的國民政府。開始組建正規軍,並與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建交,為土耳其獨立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基礎。1922年,實行義務兵役制,組建了有十餘萬人的西方面軍。1922年8到9月在伊茲密爾戰役中一舉將希軍全部趕出了國境,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完全勝利。沒錯,是希臘的軍隊,土耳其的世仇。

11月1日,主持大國民會議通過法案,宣佈結束奧斯曼帝國600多年的封建統治。1923年7月與協約國簽訂《洛桑條約》。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宣告成立,凱未爾被選為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

法國,俄國,意呆利,美國,日本就不多說了,保加利亞,羅馬里亞這種被一個集團軍打下來的也不多說了,但過程很有意思,可以去看這本書:

比傻丘寫的一戰回憶錄好看。


狐狸喲X


有蘇聯的斯大林,有納碎德國的希特勒,英國的丘吉爾,





現代二戰武器


一戰

德國:魯登道夫、賽克特、佛採爾、希佩爾、舍爾

英國:貝蒂、傑里科

法國:霞飛、福煦

意大利:杜黑

俄羅斯:科爾尼羅夫、鄧尼金、高爾察克

美國:潘興和麥克阿瑟

二戰

蘇聯:科涅夫、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崔可夫、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華西列夫斯基、馬利諾夫斯基、戈沃羅夫、庫茲涅佐夫、戈爾什科夫、梅列茨科夫

美國: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巴頓、佈雷德利、馬歇爾、尼米茲、史迪威

德國:隆美爾、鄧尼茨、布呂歇爾、海因茲·古德里安、布洛姆貝格、勃勞希契、博克、凱特爾、克盧格、勒布、利斯特、龍德施泰特、維茨勒本、賴歇努、屈希勒爾、曼施泰因、佈施、克萊斯特、保盧斯、魏克斯、莫德爾、舍爾納

英國:蒙哥馬利、坎寧安、亞歷山大、斯利姆、蒙巴頓、道丁

日本:東條英機、山本五十六、岡村寧次、山下奉文

意大利:喬瓦尼·梅塞、格拉齊亞尼、伊塔洛·巴爾博


橄欖情愫


一戰:法國的霞飛、貝當

二戰:美國的巴頓、尼米茲、斯普魯恩斯,日本的山本五十六,英國的蒙哥馬利,德國的隆美爾、古德里安、鄧尼茨,蘇聯的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


隔壁老王的歷史


一戰我不清楚,我只知道二戰有個巴頓,幽默將軍,他們說的希特勒,怎麼能算是將軍?


心中有愛無悔927


多呢!!德國有。曼斯坦因,隆美爾。古德里安三大明將。美國。麥克阿瑟。巴頓。尼米斯。哈爾西。蘇聯有朱可夫,崔可夫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