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系列之五:黑旗军是如何被大清统战的?

书接前文,慈禧太后虽然想保住越南,但是她并不打算让大清国直接和法国发生军事冲突,毕竟,与强国进行硬碰硬的交锋,不是上上之策。蒋委员长的“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道出了此中的无奈。

既要给对方制造麻烦,又要让对方抓不到把柄,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很简单,放弃国家的名义,让国家力量穿上带有民间标识的马甲,比如志愿军什么的,又比如临时工什么的。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规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武警、民兵。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那是中国人民志愿参加组织的,不是政府行为,所以中美不存在战争关系。

慈禧太后当然想不到,只要组建大清人民志愿军入越参战,就可以完美的解决上述问题。

正在慈禧太后每天忧心如焚以至于更年期提前到来的时候,一条来自远方的消息,让慈禧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1882年夏,云贵总督刘长佑回京述职,将越南前线的情况向慈禧太后作了汇报。

刘长佑说:法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他们企图以越南为跳板,侵略我们大清,目前,他们的侵略行为行为遭到了刘永福黑旗军的迎头痛击,为了消灭刘永福黑旗军,法国人已经贴出了告示,得刘永福首级者,赏万金。

黑旗军牢牢挡住了法国人的侵略步伐,然而,他们人数不到三千,且缺乏武器弹药,亟需得到强有力的支援。太后岂有意乎?

能无意乎?

还真当哀家是个无德无能、只会卖国的女人?刘爱卿,这件事就交给你了,记住咯,“密为布置”,有些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懂?

刘长佑拿着圣谕回到云南后,开始了积极的军事部署。云南布政使唐炯秘密率领滇军出白马关,进驻越南,并与入越桂军互为应援。刘长佑和岑毓英指示唐炯,要设法勾搭上刘永福,让他为大清效力。

从内心上讲,刘永福是渴望大清被收编的。一方面,刘永福明白,越南人靠不住,寄人篱下没有安全感,黑旗军最终的归宿还是大清;另一方面刘永福已经从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转变成了一名封建军阀,其思想境界也从反抗暴政堕落到了争权夺利,所以,刘永福必须与大清合作。

此外,从私人感情上来讲,刘永福也是很想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中的。项羽曰过: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发达之后,不回家乡土豪一把,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现实的问题是,没有大清国的签证,刘永福想顺利回到家乡是不可能的。

由于先前的血海深仇,大清和黑旗军之间彼此虽有意靠近,但却无法真正的在一起。

闷骚爱情攻略里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谁先主动,谁就输了。

刘永福主动,意味着会受到大清的轻视:混不下去了,不得不投降。

大清若主动,意味着低姿态:朝廷有事相求,刘永福定会漫天要价。

怎么解决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呢?

一个传奇人物抓住了这个名垂青史的机会。

这个人是谁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统,唐景崧。

唐景崧,字维卿,广西桂林灌阳人。1865年,24岁的唐景崧考中进士,进入了翰林院任庶吉士,三年见习期满后,唐景崧通过考核,进入吏部任候补主事,美好的前程似乎在向小唐同志奋力招手。


中法战争系列之五:黑旗军是如何被大清统战的?

唐景崧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五年时光飞逝,所有的东西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他的公职:吏部候补主事。

候补是什么意思?主事不挪动,你就无法上位,主事挪动了,你也不一定能上位。

长时期的郁郁不得志,有人放浪形骸,调戏生活,最终成了类似唐伯虎一样的行为艺术家,有人忍辱负重,一直鸡贼,最终在某个特殊时期脱颖而出。

唐景崧很会生活,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他并没有选择压抑,而是选择了彻底释放。狎妓饮酒赋诗,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不担心朝阳群众吗?当然不担心,有谁见过朝阳群众举报过公仆?

时间沉淀,唐景崧成了一枚老司机,一枚非常鸡贼且非常有抱负的老司机。具体而言,就是此人一直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经常探听各种小道消息,并时不时给自己灌心灵鸡汤:无才且学屠龙技,有臂终存射虎心。

机会终于来了。

法国侵略越南,西南震动,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啊。

不知道唐景崧会不会像班超一样,辍业投笔而叹:大丈夫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

1882年9月,唐景崧毅然决然的向军机处呈递了一个援越抗法帖子,帖子引起了军机大臣李鸿藻的重视。作为清流派一哥,李鸿藻坚决主战,极其鄙视主和李鸿章。

李鸿藻接见唐景崧,两人相谈甚欢。唐景崧表示,为今之计,可以联络黑旗军共同抗法。某虽不才,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前往安南说服刘永福及黑旗军归附朝廷。

壮哉!你回去就写个折子,我替你呈给太后。

很快,太后的谕旨来了:着唐景崧到云贵总督岑毓英帐下听令。

唐景崧接旨后,并没有遵旨。

去岑毓英手下干活?傻吧,大好的立功机会,岂能假手于人。况且,去了云南,哪有我老唐的位置啊,事事受制于人,难以有所作为。

唐景崧决定假道越南赴滇:从越南借路去云南,顺便把刘永福的事给办了,拿着胜利果实去云南,谁敢不正眼瞧我老唐。

呵呵,我可没有违背太后的懿旨!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883年4月14日,唐景崧到达越南山西,会见了刘永福。

刘永福同志,你好啊,这些年你们受苦了!我是朝廷派来的联络员唐景崧,这次来到贵宝地,主要是想商量一下合作事宜。

怎么合作?

结合黑旗军目前的情况和所面临的形势,我想出了上中下三策,供你选择。

哦,说说看。

上策:据北图南,先灭越南朝廷,后灭法军,事成后自己弄个安南国王当当,即使失败,也可以退守中越边境。到那时,你是捍卫中华边疆的豪杰,死后可进八宝山,名垂青史,香火不断。

中策:集中力量,一鼓作气拿下河内,当然,朝廷会支援你军火粮饷。如果胜了,你会声名鹊起,名利双收。如果不胜,你的壮举也会得到国人的敬仰,你会收获无数的粉丝,到时候,谁敢动你这样的大V?这一招叫做立名保身。

下策:困守老巢,无功无名,像蚂蚁一样被碾死。

Let me see see······

上策?我没那么猛;下策,我没那么傻。选中策!

识时务者为俊杰,我欣赏你,永福同志!

两天后,唐景崧、刘永福、黄佐炎三方举行了联席会议,商讨如何对付法国佬。此时,法军在李维业的率领下,已经攻占了越北的南定,气焰十分嚣张。

刘永福投入祖国母亲的怀抱后,内心有了底气,决定立即实施中策,交一张投名状。

5月9日,刘永福向李维业下了战书。

李维业,约不约?十天之后,刘某在城外等你。是男人就给个痛快话。

10天后的清晨,李维业率领四百法军,携带三门大炮,出河内城,沿途搜索攻击黑旗军。

当李维业率领法军行军至纸桥时,遭到了黑旗军杨著恩部的伏击。

按照狗血剧的思维,一旦被伏击,敌人必定惊慌失措,抱头鼠窜,然后被英勇的我军追上并手撕掉。

然而,现实毕竟不是被太监过的电视剧。法国佬被伏击后,慌而不乱,李维业指挥法军反攻,依靠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优势的火力,法军打退了黑旗军。杨著恩壮烈牺牲!

李维业大喜,连忙下令追击。黑旗军且战且退,不久,法军与前来增援的黑旗军黄守忠部遭遇,两军展开混战。于此同时,另一路黑旗军在吴凤典的率领下,采取侧翼包抄的战术,绕到了法军侧后发动猛攻。

法军再猛,也架不住3000黑旗军前后夹击。李维业不想做安邺第二,下令向纸桥方向撤退。

等等,好像什么东西给落下了,李维业回头,发现一门大炮由于没有骡马牵引被扔下了。

这可是新式的65毫米行营炮(榴弹炮),决不能落在黑旗军手里。李维业命令火力掩护,然后亲自出马,和官兵一起拖拽大炮。

砰——

李维业中弹倒地。

砰——

副官雅关上尉腿部中弹,被追上来的黑旗军杀死。

长官一死一伤,法军军心大乱,退守河内。

此战,双方伤亡数字没有统一的说法,不过于一点可以肯定:黑旗军的伤亡人数远大于法军的伤亡人数。

近距离混战,火力优势会被抵消掉,至于战斗意志方面,双发差距并不大,这说明,除去这些因素,法军相对于黑旗军仍然有其他优势。

没错,拼刺肉搏。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日军拼刺技术冠绝天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军的拼刺技术和理念源自法国。

刺刀是法国人发明的,19世纪的法国陆军极其重视拼刺传统,他们苦练拼刺技术,终于成了世界第一刺刀客。

李维业率领的几百法军基本上都是水手,属于二流部队。即使这样,黑旗军在伏击包围法军时,仍然没有占到便宜。

这说明什么?

说明法国人侵略越南态度不端正,行动不积极,像过家家一样。

李维业中枪后并没死,黑旗军打扫战场时,发现了受伤的李维业,然后将其绑在竹竿上,抬回了大营。(具体姿势,可以参考小妖们抬二师兄)

被俘的李维业仍然很横,黑旗军才不鸟他,斩首示众。

不用说,法国人的雷霆之怒很快就会到来。

至于之前的李宝协定,早就被二次上位总理宝座的茹费理给否了,李维业被干掉之后,中法之间已经没有和谈的可能。

第二次纸桥之战,大大振奋了主战派的士气,狠狠打击了主和派的努力。唐景崧连升两级,从小小的六品候补主事变成了四品特派员,专门负责统战工作。朝廷开始公开支援黑旗军,刘永福华丽洗白。

很快,法国议会全票通过决议:法国将为其光荣的健儿复仇。巨额军费砸出,大批军队开往越南。

大清料到法国会卷土重来,积极调兵遣将,做好了战争准备。

不好意思,之前都是前奏······

真正的中法战争即将开始。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