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參訪問答(一)1-20

慧律法师:參訪問答(一)1-20

001、问:传法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娑婆世界的传法最主要是用耳根,耳根最利,听经闻法是最快的传法方式,也最容易悟道。

002 、问:修行有什么快捷的方式?

答:佛法沒有任何快捷方式,修行是点滴的功夫,需要吃苦耐劳,需要时间,坚持正知正见,越想走快捷方式摔得越惨。

003、 问:如何看待对上師“相”的依赖?

答:观什么相沒有关系,相是假相,无关乎修行,最主要是內心要有智慧和解脱,过渡时期暂时可以依靠这个相,经过长时间的熏习,慢慢去体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可得。

004、 问:如何让小孩学习佛法?

答:首要前提是,不要耽误孩子的课业。

虽然世间的文凭如梦幻泡影,但文凭还是很佛教是面对现实的,孩子将来没有出家就是在家,在家就得养活自己,残酷的现实社会没有文凭就没办法存活。所以先让孩子上大学,至于佛法上,可以给孩子种一点善根、结结缘,但是不要太激进、偏执,着迷了对孩子不好。

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自然就会找到他的人生方向。大人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和角度来框住小孩的一生一世,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由抉择。

005、 问:在家居士如何去除贪、嗔、痴、慢、疑等习气?

答:在家居士首先要懂“法”,多看师父的光盘、做笔记,与家人互相勉励,修行是点滴功夫,不能急,慢慢来。看得懂的先看,最后再看深入的,至少看三年。

像《楞严经》等,师父讲过的经典至少看两到三遍,将来不管是否剃度出家,修行才不会走错方向。修行一开始不能跟错师父,不能跟错知见,否则会走冤枉路,至于是否出家要很冷静考虑和抉择。

007、 问:念佛的时候,头顶有针扎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答:是气冲上来了。

008、 问:念佛的时候,听到自己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念阿弥陀佛是怎么回事?

答:那是自己心灵的声音,只要放下,不执着就没事,越执着越讨论越会出问题,要稳住自己,念自己的佛。

009、 问:念佛是否需要打坐?

答:打坐与修行没有关系,每个人临命终都要躺下来助念,怎么能够坐呢?

坐不一定有修行,有修行也不一定要坐。修行是心法,是解脱,跟坐没有任何关系,行住坐卧皆是佛法。

010、 问: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

答:出家还是在家都要问自己,自己的心就是那把钥匙,要自己去打开内心的疑问,别人是做不了主的。当你下定决心,家人也不反对的时候,就是出家因缘成熟的时候。

慧律法师:參訪問答(一)1-20

011、 问:如何救度疾病的众生?

答:有两种角度:

第一是看中医,把身体调过来。

第二是念佛、持咒,有时候可以转变业力。

只有一种情形没办法改变,那就是遗传或是

宿世的定业。

012、 问:陀罗尼被(往生被)能否重复使用?

答:洗干净,洒上香水可以重复使用。如果沾上不净物无法处理,就用恭敬心火化。

013、 问:规劝别人该如何拿捏?

答: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规劝别人要在私下,伤到他人的自尊,再好的语言都是无效的。

014、 问:“天地人合一”是否回归本源?它与圆成佛道是一还是二?

答:“天地人合一”乃道教和儒家的观念,不属于正法。

佛法是讲毕竟空,从来不合,也没有离过。天是空,地是空,人还是空,诸法本不可得,没有合跟离这个问题,也没有一和二的东西。

一和二是对立的观念,虚空没有数量。

015、 问:相似佛法与正法的分水岭是什么?

答:站在相的角度很难区分,站在究竟义的角度,明眼人自知正邪。

在相上讲得不够圆满、不够圆融,会产生后遗症的叫做相似佛法;而正法没有后遗症,是圆融法,是圆满法,是人生究竟觉悟法。

016、 问:如何解决堕胎所带来的困扰?

答:堕胎如果已经产生事实,要好好求忏悔,佛教还是有解决之道的,比如通过做功德,多拜八十八佛,多念往生咒,多诵《地藏经》等回向给无缘的子女。

不要一辈子生活在堕胎的痛苦和阴影之中,佛会给我们希望,给我们机会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防患于未然,一定要做好周全的避孕工作,不能重复犯错。

017、 问:什么叫福德?什么叫功德?

答:从粗浅的事相角度来讲:一个人经济很好,也很肯布施,就说这个人很有福德;来听经闻法、拜佛、念佛,就说这个人功德无量。简单讲,就是用金钱、体力、时间、空间来修福、修慧,叫做福德或功德,这是方便给众生一种信心、支持和赞叹。

从深入的义理角度来讲:真正的福德和功德来自于自性清净的觉性,叫做自觉圣智。如果没有开悟见性,只要是生灭法的,不属于真正的福德与功德,开采自性才是心性的真正的福德与功德。比如行善仍会继续轮回,这不能算是福德,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功德。

要是以无所住心、清净心、自觉圣智的心来布施或者行善,这就是真正的自性福德与功德;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这个是真正的福德和功德。

简单讲:修一切善绝不执着,既不夸大,也不浮华,完全会归到空性,这样叫做真正的福德与功德。

018、 问:如何看待往生这件事?

答:站在事相来讲,确实有业力的转化过程,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但从本体来讲,去者实不去,并没有来去、生灭、增减。

019、 问:如何面对临命终四大分散之苦?

答:只要你体认到每一个人都存在生老病死之苦,我也不例外,把它看得很开,接受这个事实,你的苦就没有了。

020、 问:年岁大、身体不好的人应该如何选择行门?

答:要按照自己的体力、能力,做有把握的事。身体不好要看医生,然后依现有的体力、能力来作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