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未能佔領摩爾曼斯克是否屬於重大戰略失誤?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沒打下

摩爾曼斯克當然是個重大戰略失誤,據統計,在整個二戰期間這個港口接收了盟軍援助物資的70%以上,包括15000多輛坦克和將近2000架飛機、40餘萬輛汽車,通過摩爾曼斯克援助給蘇聯軍隊,而正面戰場的德軍就是因為裝備數量不敵蘇軍才一敗塗地的。

(北極航線的兩個終點摩爾曼斯克和阿格爾漢格爾斯克)

對於英美聯軍來說,援助蘇聯的物資只有兩條路可走,除了海運到摩爾曼斯克港之外就剩下伊朗這條陸上交通,很多人以為盟軍的援助物資是從中東或者伊朗進入蘇聯的,這固然是一條重要的運輸線,尤其是1942年德軍閃擊高加索期間!援助蘇聯的物資通過高加索後即可直接參戰,但是在此之前和之後就不行了!因為伊朗沒有發達的鐵路網,即便運輸到高加索再向前線運輸的難度也不是不可想象的,想想德軍的冬裝從華沙出發運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前線都難,蘇聯人更是做不到。

這時候,距離莫斯科不遠的摩爾曼斯克就成了最理想的物資中轉站了。大英帝國集結起了一支龐大的運輸船隊,投入大部分的皇家海軍保護北極航線。德軍也將提爾皮茨號號、沙恩霍斯特號等主力艦長期部署在挪威,為的就是徹底切斷蘇聯獲得援助的通道。這共同證明了摩爾曼斯克港的價值。

(北極作戰)

德國人的情報機構異常發達,早在開戰之處初就蒐集到有關摩爾曼斯克港的情報,德軍得知1941年到1942年一年時間裡,有大約5000輛坦克、3000架飛機和數十萬輛汽車經過摩爾曼斯克運輸到蘇軍手中,這批物資無疑會大大增加德軍正面部隊的作戰難度!因此,開戰之後德國空軍就對摩爾曼斯克港,以及連接摩爾曼斯克與莫斯科的鐵路戰略轟炸,這期間動用了非常罕見的遠程轟炸機He177,它一共生產了不到1100架。


然而,德國轟炸機數量有限又同時奮戰在多個戰線,能投入北極作戰的轟炸機非常少!為了徹底破過蘇聯接收援助的通道,德軍統帥部絞盡了腦汁用上了一切能想到的辦法。但是,摩爾曼斯克與芬蘭之間是人煙含至的莽莽雪原,北極圈內常年積雪又缺乏通行道路,德軍機械化部隊根本不可能上演閃電戰神話,如何發起攻勢成了巨大的難題,為此德軍動用了著名的勃蘭登堡特種部隊,這支部隊一直奮戰在高加索戰區,只能拼湊幾十人的部隊滲透破壞摩爾曼斯克州的鐵路系統,但效果一直不好。



(芬蘭軍隊)

實現證明,只有芬蘭人的冬季部隊有能力進攻摩爾曼斯克港,芬蘭人的步兵配備雪橇和冬戰裝備,穿過雪域抵達摩爾曼斯克不是問題,但是重裝備是不可能帶過去的,遇到蘇軍不會有太強的戰鬥力,這也是整個戰爭期間軸心國軍隊都沒攻佔卡累利阿的原因。直到1942年末戰況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德軍各條戰線兵力吃緊,更不可能派出部隊進攻遙遠的摩爾曼斯克了!


(德軍兵力緊張到孩子都用上了)

1943年以後,德軍兵力緊張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曼施坦因元帥不得不依靠90多萬人的兵力抵抗朱可夫200萬人的攻勢,從斯大林格勒一路撤退到維斯瓦河,預言存在千年的第三帝國以驚人的速度瓦解了!摩爾曼斯克也成了德軍遙不可及的目標。但是,四年戰爭時間裡德軍也不是對盟軍的援助運輸坐視不理,海軍承擔起了攔截前往摩爾曼斯克船隻的任務。

海軍和空軍投入了幾乎一切裝備,空軍投入了一半以上的遠程巡邏機和轟炸機,海軍在雷德爾元帥主政期間集中了大部分的水面戰艦,包括提爾皮茨號、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呂佐夫號、沙恩霍斯特號、格賴森瑙號等等你能想到的德軍主力艦,都長期活躍在北極航線與皇家海軍與作戰。盟軍大約有佔到運輸船隊四分之一的100多艘船隻都被擊沉了,損失軍事物資10萬噸以上。



最後強調,北極航線能停靠的港口不止摩爾曼斯克一個,還有一個更遙遠的阿格爾漢格爾斯克港,德軍想轟炸這裡都不可能,因此陸軍想截斷蘇聯通過北極獲得援助的通道根本不可能,而德國海軍實力不足、空軍又缺乏戰略轟炸機,它們都不可能完全截斷北極航線的任務,因此摩爾曼斯克確實是讓德軍無可奈何的目標。


兵器世界


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的短短几個月後,西方國家便開始向蘇聯提供大量的援助,僅僅在一年內,就有19支船隊經過北海航線到達蘇聯的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港口交付了如下物資:

3052架飛機(德軍投入東線戰場的飛機為1830架);

4048輛坦克(1941年6月22日,德軍擁有坦克的總數為3580輛);

520000輛各型汽車(德軍投入戰爭的車輛總數為600000輛)。

從以上的對比就可以看出,開戰後僅僅一年多點的時間,西方國家就從這兩個港口為蘇聯提供了幾乎可以重新武裝整個東線德軍的武器裝備,而這些物資是在最關鍵的1941年和1942年間提供的,這時候蘇聯的軍事工業正在大規模的西遷中,軍工產量是整個戰爭時期最低谷的時期,可見摩爾曼斯克這個蘇聯唯一的不凍港的戰略意義有多重要。

然而在德國一開始擬製的對蘇作戰計劃中並沒有給予摩爾曼斯克應有的重視,希特勒沒有預料到西方國家會從這裡給予蘇聯如此巨大的援助。當時希特勒擔心的是摩爾曼斯克的鐵路線,他害怕斯大林通過鐵路會向這裡集結強大的兵力入侵芬蘭,而芬蘭有德國急需的鎳礦等重要戰略物資,摩爾曼斯克距離鎳礦只有60英里。

一開始希特勒也希望奪取摩爾曼斯克是斯大林徹底失去這個威脅芬蘭的進攻基地,但是執行這一任務的挪威山地軍軍長迪特爾向希特勒指出摩爾曼斯克周圍是沒有道路的冰原,沒有任何道路,部隊幾乎無法通行,他的山地軍無論是人員還是裝備都無法完成這一任務。芬蘭方面也指出在這種地形作戰,任何地段部署並補給兩個師以上的兵力是不可能的。而且由於蘇聯在芬蘭駐有軍事武官,出於保密的考慮,德軍不能在這裡實施奇襲,擔心突然的軍事調動會引起蘇聯武官的警覺。


最終德軍投入了兩個山地軍4個師和芬蘭投入了1個軍2個師的兵力從三個不同的地段上向摩爾曼斯克發起了進攻,他們都由於實力不濟而停留在摩爾曼斯克鐵路線30英里左右的地方,勝利是如此的接近,卻最終失之交臂,希特勒沒有給予其應有的重視,德軍最終功虧一簣,蘇聯已經認識到了摩爾曼斯克的危險,通過鐵路調集了強大的部隊,最終讓德軍徹底失去了佔領摩爾曼斯克哪怕是切斷其鐵路線的機會。很快在前線便出現了大量裝備西方武器的蘇軍部隊,而等到希特勒悔悟的時候,摩爾曼斯克已經成為一個要塞,希特勒無法提供一支強大的軍隊來佔領這裡。


小小狼王


是重大的失敗,開戰前半年左右,德軍就為攻佔摩爾曼斯克制定了攻擊計劃。計劃由在芬蘭的山地兵將軍迪特爾負責起草,由於戰場在北極圈內的冰蓋上,戰場條件非常特殊,幾乎沒有道路、無法進行通常的工事作業、後勤運輸僅限於牲畜等情況,加上兵力有限,迪特爾將軍一改通常的多路出擊的方法,選擇單路突進,盡力減少後勤的嚴重依賴,並集中力量快速突破(事後證明迪特爾將軍預見非常正確)。

這個適應實際情況的進攻方案,卻被希特勒不加說明,粗暴地修改得面目全非,新方案還是老套的三路出擊,均勻分配兵力,每路大致一個師,事後證明每路都兵力嚴重不足,後勤支持極為困難,無法有效攻取蘇軍的既設陣地,外加運氣欠佳,碰到山體塌方,和蘇軍側翼的兵力牽制,最後只能無功而返,白白丟掉先發制人的先機。

莫爾曼斯克港開戰後一直是蘇軍最重要的“臍帶”之一,直接維持蘇軍的持續作戰能力起了大作用。(靠記憶,難免差錯,望指正)


探測衛星A


哪有這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