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新發艾滋病感染者約8萬例 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

11月23日,國家衛健委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進展有關情況。

在介紹我國艾滋病防治形勢和下一步打算時,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表示,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

我國每年新發艾滋病感染者約8萬例 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

截至2018年9月底,我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0萬,死亡26.2萬例。估計新發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約為9.0/萬,參照國際標準,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艾滋病疫情處於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佈不平衡。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2017年報告感染者中經異性傳播佔比為69.6%,男性同性傳播為25.5%。

當前,性傳播作為我國艾滋病主要傳播途徑,波及範圍廣泛,影響因素複雜多樣,防治形勢依然嚴峻,防治任務艱鉅。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下一步,我們將緊密圍繞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實現《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目標要求,進一步強調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參與,堅持預防為主、突出重點、分類指導、開拓創新原則,全面落實各項防治措施,重點開展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宣傳教育的針對性。牢固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全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提高宣傳信息的針對性和可接受性,增強艾滋病防治意識,反對艾滋病社會歧視。

二是提高綜合干預的時效性。突出重點地區、易感染艾滋病危險行為人群和重點人群,增強艾滋病危害警示性教育,推廣使用安全套,創新互聯網+綜合干預模式,推進暴露前後預防工作,減少艾滋病傳播。

三是提高諮詢檢測的可及性。創新檢測方式,推動自我檢測,方便有意願的人群接受檢測服務,結合全國艾滋病檢測諮詢月活動,推動主動檢測,促進早檢測早診斷,最大限度發現感染者。

四是提高隨訪治療的規範性。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和告知,切實提高隨訪工作質量,強化對感染者的關懷救助。實施應治盡治,推廣檢測、諮詢、診斷和治療的“一站式”服務,不斷提高抗病毒治療質量。

五是提高社會參與的廣泛性。發揮社會組織在動員檢測和綜合干預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廣泛動員企業、基金會、有關組織和志願者參與艾滋病防治活動,營造全社會抗擊艾滋病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