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新发艾滋病感染者约8万例 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11月23日,国家卫健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有关情况。

在介绍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和下一步打算时,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表示,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

我国每年新发艾滋病感染者约8万例 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截至2018年9月底,我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为69.6%,男性同性传播为25.5%。

当前,性传播作为我国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艰巨。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下一步,我们将紧密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目标要求,进一步强调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开拓创新原则,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重点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全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宣传信息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增强艾滋病防治意识,反对艾滋病社会歧视。

二是提高综合干预的时效性。突出重点地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和重点人群,增强艾滋病危害警示性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创新互联网+综合干预模式,推进暴露前后预防工作,减少艾滋病传播。

三是提高咨询检测的可及性。创新检测方式,推动自我检测,方便有意愿的人群接受检测服务,结合全国艾滋病检测咨询月活动,推动主动检测,促进早检测早诊断,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

四是提高随访治疗的规范性。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告知,切实提高随访工作质量,强化对感染者的关怀救助。实施应治尽治,推广检测、咨询、诊断和治疗的“一站式”服务,不断提高抗病毒治疗质量。

五是提高社会参与的广泛性。发挥社会组织在动员检测和综合干预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广泛动员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营造全社会抗击艾滋病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