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期過後資金面自然回暖,央行超紀錄暫停逆回購

稅期過後資金面自然回暖,央行超紀錄暫停逆回購

11月19日至23日當週,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呈現平穩偏寬鬆局面,各層次貨幣市場利率漲跌互現。債券市場收益率中,利率債收益率小幅上行,信用債收益率繼續小幅下行。

資金投放量方面,上週央行繼續暫停逆回購操作,且無逆回購到期,實現零投放零回籠。貨幣市場方面,各期限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以下行為主,其中R001持平於2.38%,R007下行3bp至2.59%,R014上行17bp至2.83%,R021下行7bp至2.89%,R1M下行37bp至2.55%。

利率債方面,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4bp至3.39%,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上行2bp至3.90%。信用債方面,10年期3A+級中短期票據收益率下行2bp至4.35%,10年期3A級鐵道債收益率下行2bp至4.35%,10年期3A級企業債收益率下行2bp至4.46%,10年期3A級城投債收益率持平於4.61%。

稅期過後資金面自然回暖,央行超紀錄暫停逆回購

上週,銀行間市場資金到期壓力小,擾動因素較少,因而資金面保持了適度寬鬆格局,央行繼續暫停逆回購操作。從資金利率走勢看,前兩個交易日貨幣市場利率略有上行,後三個交易日復又下行,總體保持在較低水平,體現出稅期結束後資金面的自然回暖態勢。

由於流動性合理充裕局面未改,央行已連續21個交易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是2016年以來逆回購停擺時間最長的一次。也是罕見地未在稅期實施逆回購進行對沖。這是由於今年經歷了四次定向降準,加上央行通過MLF、PSL等工具加大了中長期流動性投放,當前流動性總量水平仍然較高。

本週資金自然回籠方面,公開市場仍無逆回購到期,僅11月26日有10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到期。財政方面,政府債券發行壓力仍然較小,且由於臨近月末,財政存款投放力度將加大。因此本週流動性壓力不大,央行重啟逆回購的可能性進一步下降。

當前貨幣政策存在兩方面約束,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和民企融資困境決定了貨幣政策需要加大寬鬆力度;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和匯率貶值壓力又制約了貨幣政策放鬆空間。當前短端流動性比較充裕,貨幣市場各層次資金利率處於較低水平,國債收益率逐漸下行,11月7日以來中美短期國債利率持續倒掛,截至11月23日利差為-16bp。針對上述局面,當前貨幣政策更側重於保持獨立性,主要考慮國內平衡。

稅期過後資金面自然回暖,央行超紀錄暫停逆回購


因此,貨幣政策的重點仍將放在解決貨幣信貸傳導機制梗阻的問題上。當前貨幣信貸傳導不暢主要受制於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監管指標、風險偏好較低、存款準備金率偏高、信貸額度管理等因素。為此,貨幣政策將一方面繼續致力於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採取精準滴灌,持續發力民企穩融資。近期,掛鉤民企債券的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加快創設,“民企債券+CRMW”同步發行的模式迅速推廣,有效促進了民企直接融資;多地積極設立紓困基金緩解民企資金壓力、化解股權質押風險,效果逐步顯現。同時,結構性減稅或增加支出等積極財政政策的配合亦有空間。隨著一系列支持民企融資的政策密集落地,流動性向實體的傳導效率有望得到實質性改善。(袁雅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