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評價楊振寧是影響世界千年的物理學家,言過其實了嗎?

TseHowy


《Nature》是什麼?《Nature》可不是娛樂雜誌,也不是新聞聯播,《Nature》是全球最頂級的學術期刊,其專業性、嚴謹性、權威性都是不容置疑的。《Nature》評選出的年度十大科學進展、科學事件、年度人物等都是科學界關注的焦點。

有消息稱《Nature》評選過去1000年來影響世界的物理學家,共評選出20位,楊振寧排在其中的第18位,並且是名單中唯一的在世者。把楊振寧放到這樣的位置,是非常中肯的評價,一點也不為過。

楊振寧的名字響徹世界始於1957年初實驗驗證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鏡像對稱看起來簡直就是天經地義,兩位年輕的中國學者楊振寧和李政道居然敢於大膽的猜測宇稱是不守恆的,並翻閱了之前對宇稱守恆的實驗檢驗,發現之前的實驗都不能嚴格證明弱相互作用下宇稱是守恆的。1956年李政道和楊振寧發表了他們對弱相互作用下宇稱守恆的質疑,並設計出幾個檢驗宇稱是否守恆的實驗。第二年初,吳健雄等人的實驗發現宇稱的確不守恆。

對稱性破缺的發現是人類認識史上了不起的事件,打破了人類思維上形成的習慣性認識。這種習慣性認識的打破在歷史上也有過一些,比如伽利略的重球和輕球同時落地;比如哥白尼的地球圍著太陽轉;比如愛因斯坦的時間、空間的相對性、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這些都是具有重大變革意義的認識。李政道和楊振寧1956年發表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論文,1957年因此登上諾貝爾獎領獎臺,歷時不到一年。這個速度在整個諾貝爾獎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宇稱不守恆的發現讓人驚歎,但這並非是楊振寧的最偉大成就。楊振寧-米爾斯非阿貝爾規範場的工作能夠排在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鮑爾獎獲獎詞)。

1954年,楊振寧和米爾斯發表了他們的規範場論文,當時只是被看做一種數學框架,不被當做是物理。後來才被逐漸認識到那個簡潔優美的數學結構是物理學的基本結構之一,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基於楊-米爾斯規範場的數學機構。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工作對人類認識引力有巨大的幫助;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和磁,給人類揭示了電磁相互作用的機理;楊振寧的工作幫助人類認識了另外兩種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強相互作用力。

當網絡上一群人拿著錢學森、鄧稼先去罵楊振寧的時候,他們肯定不會知道,楊振寧的名字能夠千年、萬年閃爍在物理學殿堂中。而錢學森、鄧稼先等人的名字會隨著一代人的變老離去而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


刁博


Nature評價楊振寧是影響世界千年的物理學家,當然不是言過其實!

楊振寧不僅早在1957年就憑藉發現宇稱不守恆,而和李政道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且他在規範場論方面做出的貢獻,被同樣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科學家丁肇中譽為是繼愛因斯坦相對論、玻爾等量子力學之後的20世紀第三大物理學發現。此外楊振寧還取得了,關於粒子物理、統計物理和凝聚態物理等方面的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達12項以上。因此,楊振寧是美國享有盛名的科學院院士。也是中科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可見楊振寧入選影響世界千年的物理學家,當然是實至名歸的!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楊振寧先生從1970年代就積極關注我國的教育科研事業。他最早提議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設置少年班,培養少年科技英才。最早積極響應鄧小平同志號召協助我國在改革開放後派出第一批留學生去美國知名高校進行學習,從而使得我國在改革開放後能夠迅速在科研和教育等方面跟上國際最新趨勢。而1980年代以來,楊振寧先生開始協助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了數學研究所、協助清華大學成立了對標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協助南開大學成立了理論物理研究室、協助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協助了西湖大學的成立,並且從1990年代就開始回國執教。


地震博士


不過譽。作為全球最為頂級的兩大科學期刊之一,《Nature》雜誌(另一個是《Science》雜誌)的權威性是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可的。要知道,當年只要發兩篇《Nature》、《Science》雜誌的文章,就能去評中科院院士。《Nature》對楊振寧的評價是比較客觀的,楊振寧在物理學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為世人所公認的。

愛因斯坦一生最大的物理學成就是創立相對論,尤其是描述引力的廣義相對論,但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原因不是相對論,而是提出光電效應。就像愛因斯坦一樣,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原因也不是他的最大成就。楊振寧當年因為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諾獎,但他更為重要的物理學貢獻是共同創立楊-米爾斯理論。那麼,楊-米爾斯理論在物理學中有多重要呢?

人們已經認識到,自然界中的一切作用都可以歸結為四大基本作用力: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它們都有各自的理論進行描述。物理學家認為,這四種基本力應該都可以被同一個理論所描述,這就是物理學家所追求的大統一理論。愛因斯坦在創立廣義相對論之後,一直在尋找統一場論,但最終沒有結果。

直到楊振寧與還是博士研究生的米爾斯創立楊-米爾斯理論之後,大統一理論才有了突破。從這個理論出發,電磁力和弱核力得到了統一,由此創立了電弱統一理論。在這個基礎上,強核力又得到了統一,由此發展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這是人類在尋找大統一理論的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接下來,只剩引力還沒有被納入其中。

毫無疑問,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的成就十分偉大,《Nature》雜誌在2000年把他評為影響世界千年的TOP20物理學家是很可客觀的,一點也不言過其實。可以說,楊振寧是當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不用加之一。


火星一號


楊吹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

別人評的是“過去一千年裡影響全世界”,而不是“影響世界千年”。提問者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嗎?

按照後者的標準,基本上公元1018年之後出生的科學家是入選不了的。牛頓、愛因斯坦都沒戲。

最後,國內把楊振寧吹的太厲害了。就憑他去美國排名百名左右的大學當什麼研究所的“頭”,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就說明在美國的學術圈的地位沒有國人想象的那麼高。



山204131956


楊振寧發明了什麼的


手機用戶50485735390


想問,楊振寧和李政道誰更厲害?


大好人濟南李捷


很多人談起Nature和Science,只知道大名,卻不知道這兩個期刊的權威性和在學術界意味著什麼。就像大家都知道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理論以及更為陌生點的Yang-Mills場一樣。



Nature和Science一年的發文量不超過1000篇,基本上一個月合不到100篇。下圖是近五年中國作者在這兩個期刊的發文量:

可以看出,整個國內每年也就發表幾十篇,全國幾千萬的科研學者分著幾十篇的指標,可想而知這兩個期刊的權威性了。基本上不是領域第一的文章,想都別想發在這兩個期刊上面。

而楊振寧被Nature評為千年科學家,拋開其它只談學術,絕對是實至名歸。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宇宙不守恆,直接使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自然界四大基本力中弱力的特性,這對於放射性研究甚至宇宙演化都意義重大。另外一個Yang-Mills場論,更是了不起。它雖然初期是為了解決原子核中帶正電的質子們為何不排斥而提出的一種類似於電磁場的場論,後來逐漸被髮展為可以描述除了引力場之外的一切物理場理論,差點就成了統一四大基本力的宇宙萬物理論!



這兩項成就,拿出去任意一項都可以讓一個科學家名垂青史,雖然和相對論差點,但是絕對和不確定性原理、光電效應、麥克斯韋方程組等我們熟知的物理學理論一樣重要。


科學探秘頻道


如果沒出現82:28,楊振寧還是可稱得上知名科學家,是他自自己把自己毀了。


陸老爺13


Nature評價楊振寧是影響世界千年的物理學家,言過其實了嗎?

國人對楊振寧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宇稱不守恆”以及回國後的個人生活上,但似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不要一葉障目、而是要以全局的角度來看待楊振寧對世界的貢獻!

上圖非常形象的表示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以及驗證者三位科學家的精彩組合,當然這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甚至讓各位耳熟能詳提出“泡利不相容”理論的泡利差點丟光面子......!但今天我們卻不是來講這個能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而是在隨後更為顛覆世界的科學理論-楊-米爾斯理論!

科學家一直有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就是將四種相互作用統一起來,這就是科學界終極理論之一,但事實上這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相傳愛因斯坦晚年一直致力於統一場理論的研究,儘管他在相對論、光電效應、激光理論以及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等多個方面有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但在統一場論上碰了一鼻子灰,到愛因斯坦1955年4月18日去世,也未能在上面有所突破!當然我們不能苛求愛因斯坦在哪個方面都有相當突出的成果,而愛因斯坦的成就在人類歷史上已經處於頂尖級貢獻的地位,也許他認第二,可能就沒有人敢認第一了哈.....

儘管到現在為止我們仍然沒有統一四種作用,但至少在楊振寧和米爾斯創立楊-米爾斯理論之後,大統一理論才有了些許突破。基於楊-米爾斯理論電磁力和弱核力得到了統一,並且由此創立了電弱統一理論!

而Nature的評價基本上還是中肯的,並且出於Nature的頂尖學術期刊的嚴謹,在Nature上發表的各類論文都是業界頂尖水平,由此也是Nature在全球學術界權威性的重要原因!因此Nature認為楊振寧是一位影響千年的物理學家似乎並沒有毛病......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稍微有點物理常識的都知道,楊是和麥克斯韋,愛因斯坦一個級別的物理大師!請不要提這麼無聊的提問,也不要因為他的私生活去評判他在物理上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