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縣:非公企業創新模式 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山陽縣戶家塬鎮黨委堅持“聚力抓黨建、融合促脫貧”思路,不斷優化組織設置、建強基層堡壘,以提升組織力激發脫貧力,實現了黨組織建在產業帶上、群眾連在產業鏈上的目標。

山阳县:非公企业创新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鎮黨委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連、資源互補”的原則,整合力量建立4大產業發展黨總支,在金錢河流域黨塬、戶垣等5村田園風光帶成立田園旅遊黨總支,在黃龍片區4村山地中藥材種植區成立藥材產業黨總支,在賽鶴嶺片區4村緩坡地林果種植、林下養殖產業區成立林果產業黨總支,在牛耳川片區特色農產種養產業區成立農牧產業黨總支,推動黨員集中服務、產業連片發展、群眾抱團致富。

凝聚非公力量助推脫貧攻堅

“牛耳川片區周邊有泉源、意發、森泰、德潤康等多個農業企業,隨著企業日益發展壯大,企業為扶貧工作帶來的社會效益逐漸顯現,為了最大限度發揮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的社會效應,帶動周邊群眾脫貧致富。關上、西溝等4個村級黨組織和泉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意發生態農牧有限公司等4個非公黨組織融為一體,建立戶家塬鎮農牧產業黨總支,並下派鎮人大政協辦主任任黨總支書記,充分協調各方、彙集資源、凝聚力量、引領發展。”山陽縣非公黨工委書記徐世旺告訴記者。

作為陝南最大的一家集牛羊生態養殖、肉製品深加工、有機肥加工為於一體的全產業鏈農牧企業,早在企業成立初期,陝西意發生態有限公司便成立了黨支部。

貧困戶通過地租、就業、股份、產業獲得“四項收入”,在促進區域扶貧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促進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等方面彰顯出了強大的組織力。

山阳县:非公企业创新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在黨總支的引導推動下,四個非公企業黨支部,開發提供就業崗位安置362名貧困戶實現原地就業,探索“企業+村集體(合作社)”模式,引導西溝等8村將合作社資金入股企業,實現村集體年增收24萬元,補齊了村集體經濟空殼短板。

“老左以前幹工程也參與過很多大項目,小浪底水利樞紐他都參與過,2014年5月,他決定回到山陽,並創辦了陝西意發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徐世旺說。

“幹了一輩子工程了,現在年紀大了,不想在外面跑了,家鄉現在還沒脫貧,也想為家鄉辦點事情,我富了也要帶我的鄉親們一起富起來。”陝西意發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左自意說。

“這條村組公路就是老左自掏腰包花錢修的,這條路給山上的群眾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徐世旺指著一條通往山上的水泥路說到。

“三種模式”提升脫貧攻堅質量

“支部+託養基地”模式。

由公司提供牛羊幼崽、技術培訓、市場銷售,農戶負責看護養殖。

山阳县:非公企业创新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56歲的尹合銀便是這種模式的直接受益者,在託養基地,尹合銀飼養著10頭牛,每天負責看護這些牛,飼料、防疫等等由意發公司負責配送,等這十頭牛出圈了,能為尹合銀帶來2萬元左右的收益。

“基地主要為養殖戶進行培訓、飼養中的一些注意事項,防疫、治病,消毒,同時為周邊村民養的牛羊做好防疫保障工作。”養殖技術負責人左建斌。

目前,這種模式已在關上、西溝等11個村與80餘戶貧困戶簽訂託養和收購協議,託養牛羊1000頭(只)。

“支部+飼料基地”模式。

協調成立飼草種植合作社2個,建成青貯飼料加工基地1個,在11個村帶動830戶農戶種植飼草4000餘畝,產品公司統一收購,把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

“剛開始推廣這種模式時,就遇到了阻力,以玉米為例,快到玉米收成的時候,連桿砍掉,粉碎,用作飼料。很多村民覺得原本快要成熟的玉米,這樣的處理方法太可惜了,思想一時間沒辦法轉變。”左自意說。

通過黨員幹部帶頭,種植飼草,這些飼草種植要比以往種植密度大很多,只需要玉米杆長高後,便可以連桿砍下,送到意發進行粉料,一畝地能收入1200元,一年種兩次,也比較省人力,算下來要比以往賣玉米收入要高一些。

慢慢的群眾意識到,種植飼草,人輕鬆賺的錢還多。從最開始的十幾戶不足百畝的飼草面積,發展到現在的830戶4000餘畝。

目前,飼草已遠銷河北、湖南等地。

“支部+勞務就業”模式。

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萬噸有機肥加工廠,將牛羊糞便加工成優質林果產業專用有機肥,開發就業崗位100餘個,年人均工資3萬元以上,延長了產業鏈條、促進了群眾就業。

目前,意發養殖公司黨支部脫貧模式已經向臨近鎮輻射,在周邊地區發展下屬山陽縣意發榮金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社11個,在我鎮及鄰近的高壩、十里、中村、照川、王閻、寬坪等鎮建立養牛託養基地13處,共託養牛320頭。意發生態農牧養殖產業是目前與脫貧攻堅聯繫最緊密、利用當地資源最充分、多個產業自成循環的朝陽性增收產業。(記者 高偉 李惠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