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能对教育起多大作用?你怎么看?

教育快递


教育督导检查,完全就是形式主义。浩浩荡荡一大波人,到一个单位,又是听课,又是听一把手汇报,又是查看各种资料、表册。来了,走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想想看,督查组到哪了,该往哪儿去了,信息公开,受检单位早就得到通知了,谁还会把问题暴露在督查组面前?虽然没起到什么督促作用,但,劳累老师制造各种假的东西花费大量精力是真的。有些校领导,为了应付过关,甚至要求讲课停了,一切为迎接检查让路。苦了老师,坑了学生。所以,督查、检查,最好突然降临,不给造假留时间,不给弄虚留空子。让督查真正起到督促工作,查漏补缺的作用。


燕园辅导中心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村微型学校,只有几十名同学,6位老师,4个教学班。以个人切身体会来谈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我们学校占地2000多平米,建筑只有一栋教学楼,9间教室,一栋42平米的小伙房,厕所正在改建,老师住在村小组1987年建的破旧的楼房里。均衡发展以来,配备了各种教学设备,我们把教室拆分,勉强凑成了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数学室,体育用品保管室(设在村小组那栋楼里)。去年国务院督导评估那阵子,差不多3个月工作没日没夜,周末加班常态化。天天有中心学校,教育局的来检查。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补齐各种材料,从2013年补起来,各功能室的使用记录最重要。搞卫生,要做到窗台,桌上摸不到一点灰。怎么办呢?我们学校6个老师只有3个年轻的会电脑,就做材料,其他的带学生搞卫生,课都上不了。记得国务院检查组来的那一夜,我们接到通知不能睡觉,待命!抽到哪一所小学要周边学校老师连夜去搞卫生补材料备查。最后没抽到我们学校,大家欢呼不已。个人感觉我们学校该有的设备都有了,甚至还放不下又挤出一间房子做仓库。可事实上是没专业老师,自上而下要求以教学成绩(语文数学)为中心,根本没有老师去上其他科目的课,那些设备成了摆设,为了应付检查,就只填使用记录。这几天又要来检查了,我们周末又加班补材料,又带领学生花了一天搞卫生。这就是现状,我们相信总会有变好的一天,希望早些来到!


宁静乡村123


对学校来说,这些提前通知,定时间,定方向的所谓督导、检查都是形式主义。最大作用就是劳民伤财。

即使是国家责任区督导的督学挂牌,也不过是自己人监督自己人,督学们平时的工作就是走一下过程,填大量表格,提表面问题,然后是装模作样重视整改,也是一堆表格和报告,给学校带来的变化是:表面有点光鲜,人心有点重视,该干嘛还得干嘛。

如果真的要希望学校工作规范化,可以学学环境督察,成立专门机构(最好是同省回避),按照教育法规定,按照义均标准,不提前通知,进校园亮身份就开始对学校常规工作和设施,从外及内分组同时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当场提出限时整改,然后再来个回头看,回头看发现问题仍然不能解决,马上启动问责机制。这样不用每校必到,一个城市、一年一个城区一所学校,长抓不放,举一反三,保证效果不一样。

最希望不折腾教育,不折腾老师,不折腾学生,这该是教育健康发展最低的底线。


蚁工移山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教育督导部门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自原国家教委1991年颁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后,各级政府都设立了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教育督导条例》后,各级政府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下设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旨在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县域内学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简单地说,各级督导办的主要职能是督政和督学,且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取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县级政府教育督导办的职能略显尴尬。所以本问题的回答中许多同仁认为督导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

虽然教育督导办这一机构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县级教育督导办并没有在县级教育发展中取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

(一)县政府教育督导办组织机构不完全独立,督导办与教育局两者工作中相互融合,依附性较强,使得在督学方面职权并不分明。而如今教育管理总体原则是“以县为主”,乡镇一级政府教育职能弱化,所以县级督导部门的督政工作让人感觉无政可督。使得县督导部门在多数人眼中可有可无。

(二)县级督导部门没有专职稳定的督导队伍,督导人员中专职的督学一般地方的做法是聘用退居二线的学校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而兼职的责任督学一般是由学校上报的行政人员或教师,业务水平不强,使得督导工作没有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三)督导督导,既要督又要导,而现实是我们的督导工作在督导立场上主要以督为主,轻视了导;在督导侧重上重结果性督导,轻过程性督导;在对督导人员的管理上重任务的完成,轻通过有效措施激励其工作的主动性。在每一项督导活动中,督导评估过程主要重文本资料的翻阅,轻现场考察、监督、指导;督导评估缺乏针对性评估,易于陷入一把尺子测量所有对象的“一刀切”误区。在督导结果的处理技术与方法欠缺,对督导结果的运用能力不强。使得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有意见,感觉不到督导工作对学校工作的积极作用。

但是,个人并不认同许多同仁的声音,好像教育既不要管理,也不要督促指导,如果没有这些部门,教师工作反而会更好。特别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育督导部门应该在学校管理的督导和评价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个人认为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部门的作用,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制,理顺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

(二)要加强责任督学队伍建设。所有问题,归根接底都是人的问题,没有一支强有力的督学队伍,教育督导工作就不可能落到实处,要研究适应新的教育督导体系的责任督学聘任制度,要探索落实责任督学的待遇制度,提高责任督学工作积极性。

(三)要探索现代教育督导评估新模式。教学督导工作在现代教学管理系统中担负着监督、评价、反馈和调控等职能,在新的立场选择下,监督职能将不再是以检查为主而是以督促引导为主,侧重于对过程的监督而不是对结果的监督;评价职能将更加侧重于过程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更加强调标准化评价而非经验性评价。为此我们的督导工作需要转型,督导依据由“经验型”向“标准型”转变;督导资格由“资历型”向“专业化”转变;督导内容由“外在”向“内在”转变;督导类型由“宏观指导”向“分类指导”转变;督导方式由“旁观型”向“参与型”转变;督导身份由“检查团”向“顾问团”转变;督导评价由“奖惩性”向“发展性”转变。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校长教师交流计划,才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而且成为每次检查必查项目,没有任何效果却天天让报成效,典型,经验,这己成中国教育通病。

校长教师交流计划只能沦为形式的原因。一是教师不愿交流,主观动力只有一条就是评高级必须有农村学校支教一年经历。本校晋升没名额或轮不到,支教了也没用。二是没动力,谁愿高开自己生活区域离乡背景去任教,还给家庭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老师是人,他不是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三是原单位不愿,一位优秀教师或骨干是单位成绩主因之一,没有任何校长愿把自己学校优秀老师派出去,这对原校绝对有弊无利。四是接收单位不要。来的大多都是干不了活,教不了书的爷还得供着,只会带坏本校教师队伍,谁愿要?既使能教了,一年后拍屁股走了,而我们大多数教学模式是教师跟班制小六初三,一个临时工也对学校管理和学生成长不利啊。五是不利于人才发挥优势,你即使把省特级教师派到农村,他也为农村留不住生源。而特级去了生源差,无学生农村他也提不高质量了,能教50人的好教师你让他教二三人的教学点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六是学校管理需稳定,教师队伍需稳定,而不能因个没有任何意义的交流弄得人心浮动,制造矛盾。

综上,校长教师交流有百害而无一利,远不如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进行联合办学,通过互相之间短期学习培训,取长补短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做为一名二十年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大多数教师只想好好教书,把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而太多计划,活动,研修,课题和教学无关且形式主义严重却又不得不搞,教师扶贫更是天天填表,扫黑除恶只能事倍功半。

教育改革,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是务实的教育,而不是大搞形式,高喊口号。振兴教育,先让教师能专心教书做起吧。


飞笔迅藏


教育督导、合格学校评估验收,真的是劳民伤财的伤心事。一所小小的乡村完小,仅资料而言,就要准备厚厚的几十本。仅为了这些资料的完备,学校领导、教师日夜奋战,怨声载道,累得人模狗样。我们学校从85年始,迎接合格学校建设评估验收和国家、省、市、等“两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校长头发脱了一次又一次,11位教师双休日节假日下班后经常被召入校加班。学校已经不是教育教学之所了,成了被迫迎检的羔羊。


enchu


形式主义而已,鸟用不管,而且对正常教学影响更大。我原来在一所小学,地处偏远,平常没有督导检查,每年只有查危房的去。老师们安心教书,虽然条件差,但是成绩不差,全镇也是数一数二。后来,政府把附近的学校合并,建的新教学楼,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可自从搬了新学校,检查督导不断,各种材料补不完,教学主任不管教学补材料,德育主任不管德育补材料,班主任不光写一大堆的材料,还要带着学生背要检查的内容,督导的问什么得知道什么。几年下来,学生成绩越来越差,校长老师充满无奈。


吉祥如意69990


什么样的人能作督导员?----不学无术,胸无点墨,上窜下跳,工于吹捧提鞋,善于舔痣闻腥之徒。


北方的狼6160


大约七、八年以前县一级政府设立督导室,工作人员是行政岗位,更多的是督导乡镇教育投入,对学校教研几乎不干涉,而乡镇相应设立文教助理作为对应。大家应知道的,大部分乡镇财政基础薄弱,又有督导监督落实教育资金投入检查工作,这个是比较患难的,于是许多乡镇除了在财政上挤出一笔资金资助学校校舍建设维修、奖教奖学,还发动乡贤赞助。对发动乡贤赞助这一块,作为乡镇文教助理就必须直面考验应对了,如果工作经验丰富,又能力强的文教助理就会淋漓尽致发挥,减轻政府压力,并为乡镇政府与学校建立起更亲密和谐关系,从而最大限度推动学校教育工作开展。以后这块工作淡化了,老一代文教助理也被遗忘了,上级督导工作性质亦转化了。这是不是变化发展推陈出新就不得而知了。


悦梦九月


教育督导本身的价值是不容否定的。


关键是教育督导的形式,怎样确保教育督导的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今天为什么很多人质疑教育督导的作用,也是因为目前的教育督导的形式、效果都偏离了教育督导的本义。任何的行为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都不会一片坦途,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育的公众性的民心基础工程,是个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同时国民素质提升的核心。


怎样确保教育督导回归到对教育本身的监督、引导的职能呢?

一、明确教育主体的教育责任与义务,这是教育督导考核的主要对象;

二、对教育的方向进行引导,并反馈落实到教辅教材体系,加以推广;

三、对教育督导机构自身进行机构改革,明确督导目标、责任与分工;

四、对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给予考核评级的权限,分层管理,抓大放小;

五、明确个度督导考核的形式与方法,确保督导考核过程的公正公平;

六、督导过程发现的问题,按照性质严重程度,给予整改修正的机会;

七、对严重违背教育主体价值的教育单位,予以公开严惩,惩前毖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