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生產出規格大的小龍蝦

當前小龍蝦養殖由“多養蝦”轉變為“養大蝦”。通過這種轉變,生產出品質好,規格大的小龍蝦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因此,大規格小龍蝦養殖技術日益受到養殖戶的重視。要生產大規格小龍蝦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調水適宜生態水域環境。要生產出品質好、規格大、市場競爭力強的小龍蝦,營造良好的適宜小龍蝦生長的生態水域環境是關鍵。良好的生態環境能促進小龍蝦的蛻殼生長,減少病害的發生,減少用藥量。但是隨著氣溫的回升,投餌量的增加,其殘餌、糞便以及池中有機物的分解這些都會給水質帶來不良影響,這時又沒有新鮮的外源水及時進行注換以調節水質,而水質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小龍蝦攝食、脫殼和生長,這些都制約著小龍蝦的長成規格。如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呢?應從如下方面來調節水質,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①在池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10天之後栽種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等水草,使其呈“井”字 型,使其面積一直保持佔到池塘面積的40%左右,保證有充足的水體面積,利於池塘水體流動、小龍蝦自由活動、空氣溶氧。

種植時,要做到多品種水草搭配栽種,以沉性水草為主(伊樂藻、苦草、菹草、輪葉黑藻)浮性水草(浮萍、蕪萍)和挺水植物(蘆葦、茭白)為輔。通過以上措施,能增加水體的溶解氧、為小龍蝦提供餌料、降低水溫避免小龍蝦性早熟、棲息避難減少自相殘殺、蛻殼之場所,能加速分解水體中的有機物,營造良好的水質。

怎麼生產出規格大的小龍蝦


②在清明前後,投放螺螄300千克/畝,讓其自然繁殖,為小龍蝦提供餌料,淨化水質,6、7月份根據養殖情況再投放150千克螺螄。

③在養殖過程中定期潑灑生石灰漿、EM菌原液、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硝化細菌等調節水質,促進有益菌群的生長,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長,增強小龍蝦體質,減少小龍蝦病害的發生。通過以上措施,使水體溶解氧達5mg/l,透明度在40cm左右,PH值在7.5左右,各種理化指標達到漁業水質標準。同時在有外源水注換時每隔7~10天左右注換一次新水,每次換水量為原池塘水量的15%~20%左右。

2.苗種及放養密度

保持合理的養殖密度,既有利於充分發揮池塘的生產力,又能提高蝦的產量、規格和經濟效益。如果片面追求產量而提高養殖密度,則會增加養殖管理方面的難度,小龍蝦也會為爭奪生存空間而自相殘殺。高密度養殖產生的大量殘餌和排洩物也會敗壞水質,使小龍蝦的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池塘環境對小龍蝦掘洞的影響較大,在水質較肥、底層淤泥較多、有機質豐富的條件下,洞穴減少,也會導致小龍蝦自相殘殺。一般而論,池塘單養小龍蝦的合理養殖密度是:春季(2-3月份)每畝水面投放規格為2-4釐米的幼蝦3萬-4萬尾;夏季(7-8月份)一般不投放幼蝦,而投放優質的小龍蝦親蝦,每畝水面投放20-25千克,雌雄比例為3∶1;秋季(9-10月份)每畝水面投放剛離開母體的幼蝦(體長10-12毫米)3萬-5萬尾。小龍蝦公母比例大概是1:3。同時可在池塘中套養50克左右的花白鰱300尾~500尾,改善水質的同時增加經濟收入。

3.水位。

①3-4月,保持小龍蝦養殖池塘水位0.6-1.0米。有助於小龍蝦養殖池水草、浮游生物、螺絲等生長及幼蝦的蛻殼。早春季節氣溫相對較低,如果將養殖池水位控制過高不利於水溫提高,對於水草生長、越冬蝦出洞、幼蝦脫殼等會造成相應延遲。

②5月份後,氣溫逐漸升高,此時水溫也會穩步提升,需要將水位逐步提高到1.2米左右。進入7月份隨氣溫逐步升高水位需要提高到1.5米左右,為小龍蝦度過高溫天氣做準備。小龍蝦生喜陰怕陽,過高的水溫會導致小龍蝦攝食量下降、小龍蝦進入洞穴低溫處蟄伏,長時間高溫還會導致小龍蝦死亡。因此進入6月份的高溫季節水位控制尤其重要,要控制養殖池水位在1.2-1.5米。

③、9月份後,成蝦開始受精抱籽,此時需要將龍蝦養殖池水位適當降低,控制在0.8-1.0米;有助於受精卵孵化以及空出部分養殖池埂,給小龍蝦抱籽打洞留足空間。

④進入11月中下旬,氣溫逐漸降低,需要依據氣溫逐漸提高水位,當氣溫降至10℃以下時,需要逐漸提高水位至1.2-1.5米,為幼蝦越冬提供足夠底層水面溫度。

怎麼生產出規格大的小龍蝦


同時,做好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措施,就能養成高品質、大規格的小龍蝦,獲得較高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