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蝦稻共養”新模式,助力湖北陽新脫貧致富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今年每畝可以出300斤蝦。按目前市場行情,‘大個’一斤20元以上,‘小個’一斤也能賣到15塊錢。”

小龙虾“虾稻共养”新模式,助力湖北阳新脱贫致富

在外打工30多年,42歲的趙恢樹因為戀鄉情懷,今年回到了老家。通過參加全縣新型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後,重新回到田裡的他,少了父輩那些年種田的迷茫,多了些對眼前這片土地的憧憬。

“一份稻田,兩份收入”。談到“蝦稻共養”的新模式,趙恢樹如數家珍。“水稻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害蟲、微生物為小龍蝦的發育提供了餌料,而小龍蝦產生的排洩物又為水稻提供了生物肥,水稻收割後,秸稈還可還田,提升稻田肥力。”趙恢樹說,估計第一期每畝就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益,往後隨著技術成熟還會穩步增長。

“在市縣工作隊的鼓勵下,我也加入合作社,負責龍蝦的養殖和銷售,除了入股分紅收入,還有田地流轉的收入,預計今年能達到近2萬元收入,對於脫貧越來越有信心了。”

小龙虾“虾稻共养”新模式,助力湖北阳新脱贫致富

趙前銀的脫貧之路是合作社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全村共發展稻蝦共作300餘畝,帶動了11戶養殖貧困戶,預計人均增收4000元,已然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新門路,也成為龍泉特色產業的一張新名片。

不僅如此,2018年以來,在市交運局、縣老幹局等單位駐村幫扶下,龍泉村依靠自身優勢,按照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產業扶貧思路,不僅小龍蝦成了群眾致富的新門路,光伏發電、苧麻種植、竹鼠養殖、大棚蔬菜、雜柑基地等特色產業也在不斷助力群眾脫貧致富。

黃石市交運局駐龍泉村扶貧工作隊負責人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看到群眾在田間地頭忙碌的身影,似乎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遍地開花的特色產業,照亮了幸福小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