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黨到底是些什麼人,究竟代表誰的利益?

最近十年,網絡史學界最大的歷史發明就是將東林黨變成了所謂文官集團,而閹黨成了星辰大海的代言人。這種觀點影響之大就連常常以內亞視角解讀中國歷史的某法醫出身的歷史博士也未能免俗。

但是歷史事實是所謂“東林黨”根本不能等於文官集團畫等號,而且歷史上也從不存在著齊心一致對抗中央皇權的“文官集團”。

因為中國自秦以後不是察舉制就是科舉制,而科舉制中坐師於門生的關係又和東漢察舉制幾乎“無以異也”。而這就導致了朝廷之中會存在著多個以師生同門關係和鄉黨親緣為紐帶的一個個小圈子,這種情況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實行代議制的大國也是普遍存在情況。因此如果說企圖讓政治生活中做到全國一盤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古今中外,政治家之間的黨同伐異、恩牛怨李可以說是從來沒停止過,而君王或最高權力掌握者利用這種相互傾軋來坐收漁人之利,加強自己手中的權力也是司空見慣,所以說將情況複雜的晚明敗局一概歸於“黨爭”,乃是一種似是而非的結論。

其次,所謂“東林黨”的概念很寬泛,事實上東林黨如果作為一個派系其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明神宗萬曆後期,短暫的光宗泰昌一朝和熹宗天啟初年,至於崇禎一朝,其實自孫承宗於崇禎四年離開中樞之後,“東林黨”對朝廷的影響力便幾乎為零,根本無法與天啟初年“眾正盈朝”的大好形勢相提並論。崇禎年間換內閣輔臣更換之頻繁如走馬燈一般,但“東林黨”人卻再也無緣於權力的遊戲,幾個比較大影響力的人物全部在南京陪都坐冷板凳,處於半下野狀態。

最後,作為被閹黨迫害而羅織捏造出的“東林黨”,的確並非人人都是正人君子,但是以“東林有小人”為緣由而為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鳴冤平反的就是無知無畏了。保守主義者的右翼史觀可能對“東林黨”人有些理想化的描述,在史料選擇上有些偏袒。但現在這種對“東林黨”人懷有某種陰暗企圖的極端妖魔化就是徹底的歪曲甚至是“發明”歷史了。

而所謂文官“奴性”就更是胡說八道。自古以來殉國盡忠者從來都是讀書人居多,而自唐宋以來很捐軀沙場的將領也都是文官出身。至於到了甲申國變之後,被現代一些人批判為“奴性”的文臣之中也有著以倪元璐為首的幾十位大臣從容赴死。

東林黨到底是些什麼人,究竟代表誰的利益?

明毅宗確實說過“然皆諸臣誤朕”的話,但是這一句的前面卻是這位末路英雄的懺悔:“朕涼德藐躬,上千天咎……”

東林黨到底是些什麼人,究竟代表誰的利益?

洛陽老城區內福王府(前身為白居易故居永豐坊)前石獅子。這裡也曾經是弘光帝的潛龍舊邸。

東林黨到底是些什麼人,究竟代表誰的利益?

南都失守,弘光帝蒙塵。

“東林黨”人唯一負有責任的是弘光朝南都失守,這點無可否認,但崇禎完蛋與東林無關,所謂“北都崩陷因閹黨,南都崩陷因東林”明紹宗的觀察可謂一針見血。“東林黨”人因為當初與聖安帝(弘光帝之父)不和,一直對弘光帝有看法,讓閹黨阮大鋮等人接機興風作浪。首輔馬士英夾在中間被迫站隊。南明動盪最終導致了左良玉的兵變和史可法的孤掌難鳴,最終清軍乘虛而入。但即使是如此,被後世一知半解的歷史愛好者們譏諷為“水太涼”的錢謙益等“東林黨”人仍在堅持著自己的義理,與最後的大明天下共同進退。

東林黨到底是些什麼人,究竟代表誰的利益?

在“水太涼”、“頭皮癢”之後,錢牧齋夫婦忍辱負重的從事抗清活動。這一點反而被很多有意的“忽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