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黨爭:“東林黨”和“閹黨”,“東林黨”是怎樣一個存在?


​明朝中後期,皇帝多半深居宮內享樂,不管朝政,寵信宦官(又稱“閹人”),出現了宦官獨攬大權的政治局面。明神宗統治時期,宦官把持礦監和稅監的特權,他們到各地肆意劫驚,而江南地主多半兼營商業和手工業,或者同工商業有千絲萬縷聯繫。這樣,宦官專權,必然觸犯江南地主階級及其代表者官僚士大夫的利益,他們的矛盾就具體反映在“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鬥爭上。

明末黨爭:“東林黨”和“閹黨”,“東林黨”是怎樣一個存在?

所謂“東林黨”,指明朝末年以江南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為主的政治集團。

1594年(萬曆二十二年),明朝吏部郎中顧憲成被撤職返回故鄉無錫(今江蘇無錫),同高攀龍、錢一本等人在東林書院講學,遠近許多地方被罷官閒住故居的官吏,紛紛來到這裡傾聽講學,學舍擁擠不堪。他們在這裡一面聽講學,一面高談闊論朝政,對當政人物評頭品足。他們的行動,得到朝廷一些正直官員的贊助,他們相互之間有來有往互通消息。

當時東林書院成為輿論中心,人們把在東林書院中進行政治活動的人稱為東林黨。

明末黨爭:“東林黨”和“閹黨”,“東林黨”是怎樣一個存在?

東林黨人邦擊宦官獨挑朝廷大權,專橫跋扈,迫害無辜者;極力反對礦監、稅監的瘋狂劫掠;還強烈反對朝廷苛重的賦稅和徭役;主張廣開言路,實行改良政策。他們的行動和主張遭到把持朝廷實權的宦官集團的嫉視和排擠。

“閹黨”又是什麼?

1621年(天啟元年)。明熹宗即位,明朝政治黑暗,其腐敗程度達到頂點。宦官魏忠賢(1568-1627年),河間肅寧(今屬河北)人,被熹宗任為司禮秉筆太監,後又兼掌特務機構東廠。他勾結明熹宗的乳母客氏,狼狽為奸,專斷國政,掌握了官吏的任免大權,從中央到地方,即從中央六部到四方官吏,無處不安插其親信。朝廷中的一些大臣也都投靠在他的門下,有的還無恥地認他為義父、幹爺。這樣,使依附宦官(也稱圈賞)的官僚,結成利害關係一致的黨羽,叫做閹黨。

閹黨大官僚崔呈秀等號稱“五虎”,還有什麼“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名目,他們相依為命,結為死黨。

明末黨爭:“東林黨”和“閹黨”,“東林黨”是怎樣一個存在?

“東林黨”和“閹黨”鬥爭。

閹黨勢力不可一世,他們特別加強控制特務組織錦衣衛和東廠,魏思賢除親自掌管東廠外,又讓他的乾兒子田爾耕等人掌管錦衣衛。閹黨把東林黨視為不共戴天的仇敵,把他們的名字編成《東林點將錄》、《同志錄》等黑名單,準備有計劃地對東林黨人進行逮捕殺害,妄想一網打盡。

明末黨爭:“東林黨”和“閹黨”,“東林黨”是怎樣一個存在?

1624年(天啟四年),東林黨的首領之一,即左副都御史楊漣,宇文孺、號大洪、湖廣應山(今屬湖北)人,向皇帝上疏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罪狀。1625年(天啟五年),被魏忠賢誣陷下獄。不久,東林黨其他著名領袖如安慶桐城(今屬安徽)人左光斗,蘇州吳縣人周順昌,浙江餘姚人黃尊素等人也被逮捕下獄,他們均在獄中受酷刑而死。其他東林黨人都受到株連,有的被殺害,有的被放逐到邊遠的不毛之地,有的被監禁。甚至對與東林黨接近的人士也不放過,都要遭到打擊、免職和殺害。

魏忠賢下令燒燬仝國所有的書院,排除異己。他的勢力空前膨脹,自稱為上公,閹黨官僚稱他為“九千歲”,甚至有的人稱他為“九千九百歲”。為了取得他的恩寵,都爭先恐後為他建立生祠,供他的像,竭力為其樹碑立傳,地方官每年春、秋要到魏忠賢生祠祭祀,如果不建祠或者入祠不拜的人都要被殺害。

明末黨爭:“東林黨”和“閹黨”,“東林黨”是怎樣一個存在?

魏忠賢專權暴虐,不僅給人民帶來嚴重的災禍,而且也引起一些官僚地主的反對,積怨甚多,民憤極大。明熹宗死後,明崇禎皇帝即位,罷免魏忠賢,安置鳳陽,旋命逮治,他在途中懼罪自縊。對於許多閹黨人物,分別治罪。從此,黨爭方告一個段落。但其雙方的殘餘勢力的鬥爭並沒完全結束。

明末黨爭:“東林黨”和“閹黨”,“東林黨”是怎樣一個存在?

東林黨和閹黨的矛盾,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特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