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最新直升機首飛 “王者”與“青銅”位置對調

中俄最新直升機首飛 “王者”與“青銅”位置對調

俄羅斯米-38T首架原型


近日俄羅斯米-38T首架原型機進行了首飛,相比之下,與其類似的直-18A型直升機早在去年就已在中國批量服役。


在本月中旬,網上曝光了中國“寬體直-8”直升機,“寬體直-8”機體寬度明顯大於現有直-8,機身兩側的大型浮筒結構也與美軍CH-53K“超級種馬”很類似,最終結構將與現有直-8完全不同。而近期,俄羅斯的最新直升機——米-38T完成首飛(軍用型米-38)。至此中俄最新直升機接連試飛,但如果仔細對比會發現,“王者”與“青銅”的位置對調了。

中俄最新直升機首飛 “王者”與“青銅”位置對調


米-38早期是俄羅斯進行國際合作直升機研發的首次嘗試,但這也註定了這款直升機既不能迅速成熟,也難以作為軍用裝備。(資料圖)

米-38直升機一直是蘇/俄直升機的明星裝備與明日之星。早在蘇聯時期,面對潛力挖掘殆盡的米-8系列直升機,俄羅斯米里設計局在1983年決定研發新一代重型直升機,即後來的米-38方案,首個模型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亮相。不僅如此,為了借鑑國際經驗與加快研發進度,米里設計局與聖彼得堡克里莫夫公司、喀山直升機廠和歐洲直升機公司組建了聯合企業“歐洲米爾”(Euromil)公司,全權負責米-38項目的管理,原計劃1992-1993年首飛。

中俄最新直升機首飛 “王者”與“青銅”位置對調


作為被米-38替換的對象,目前米-8/17系列直升機不僅仍是俄羅斯直升機領域內的絕對主力,也是俄羅斯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資料圖)

但1998年歐洲直升機公司的股本佔比超過25%,而25%是當時外企佔據俄航空企業股份的上限,因此歐洲直升機公司在當年不得不退出米-38項目。蘇聯解體與歐直退出,使米-38項目幾乎同時失去了內在需求與外部支持,首架原型機足足晚了12年,直到2004年才進行首飛,2007年第2架米38原型機完成組裝。值得注意的時,此時的米-38都是立足民用型號發展的,最大的使用意向是VIP專機,而非最初設想的替換米-8/17的中型軍用直升機。

中俄最新直升機首飛 “王者”與“青銅”位置對調


米-38最終也像早期直-10一樣被西方卡了動力的脖子,但與中國的積極攻克難關不同,俄羅斯卻將米-38的配套國產動力置於很靠後的研發位置。(資料圖)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米-38作為蘇/俄首款國際聯合研發的直升機,原本計劃裝備普惠加拿大公司提供的2500馬力級動力,但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普惠的發動機在裝備在米-38首架原型機進行試飛後就開始無限期拖延供貨。而匹配的國產動力——BK-3000發動機卻出人意料的被置於非常靠後的位置——克里莫夫股份公司需要在完成印度米格-29K的RD-33MK發動機與伊爾-112B運輸機的TB7-117CT發動機後,才有精力發展BK-3000發動機。

中俄最新直升機首飛 “王者”與“青銅”位置對調


此前在俄羅斯媒體眼中,中國的直-8曾長期是一款“徒有其表”的直升機,但對直-8的長期摸索卻為中國奠定了研發更強重型直升機的堅實基礎。(資料圖)

早在2012年9月2日,“俄羅斯之聲”廣播電臺曾發表文章表示,米-38是未來中國直升機的最佳選擇,因為它不僅比米-8/17系列更先進,也比在法國“超黃蜂”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直-8直升機強得多。不可否認,直-8作為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系統引進法制直升機中的重型型號,發動機與製造材料、工藝方面的侷限,始終限制著直-8系列整體性能的提升與批量生產規模,因此俄媒此前曾不止一次的表示,“直-8只是一款徒有其表的大型直升機”。

中俄最新直升機首飛 “王者”與“青銅”位置對調


得益於航電與動力方面的不斷精進,直-18A不僅相比直-8有可脫胎換骨的提升,在至關重要的高原飛行性能方面也基本達到了美製“黑鷹”的水準。(資料圖)

與俄羅斯在米-38項目上的裹足不前不同,中國在2017年7月批量裝備了直-18A通用直升機,這款直-8最新型號在外形上與原型差別很大,不僅在座艙內用多塊多功能液晶顯示屏替換了幾乎全部機械儀表,最新型渦軸-6發動機的單機功率也從此前的1300kw提升至1500kw(有消息稱還有功率更強的型號即將換裝)。因此直-18A相比直-8在整體運輸,以及中國非常關注的高原飛行性能方面都有明顯提升,基本達到美製“黑鷹”的水準。

中俄最新直升機首飛 “王者”與“青銅”位置對調


相比直-18A,中國在直升機領域意義更加重大的成就是“寬體直-8”的試飛,這款頂級直升機顯示,中國直升機正由此前的“青銅”變身“王者”。(資料圖)

相比直-18A,中國在直升機領域意義更加重大的成就是“寬體直-8”的試飛。此前這款直升機只是標識牌上的一行字,但近期的試飛卻顯示這款直升機已成為現實。相比直-18A,“寬體直-8”的除了加寬了機體,能運輸“山貓”甚至是“猛士”系列戰車,機身兩側的大型浮箱顯示,“寬體直-8”採用了與“超級種馬”類似的,將主油箱由機身下部移至機身兩側,不僅載油量明顯加大,而且具有容積更大、佈局更科學、搭載更有效的大型貨艙。

對比米-38與“寬體直-8”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前者是在上一代裝備基礎上,整合大量新設計、新技術後的產物,而後者則是經過漫長技術積累與研發後,推出的脫胎換骨的新裝備。類似的研發模式同樣出現在中俄其他同類裝備之中。只不過此時曾自詡為“王者”的俄製裝備已越來越跟不上時代,而曾被視為“青銅”的中國裝備卻正在越來越多的以“王者”的姿態站在世界裝備發展領域的最前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