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魏县用好“大数据”织密“扶贫网”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王文进通讯员王德峰)河北魏县教育局,为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大数据精准比对,找准“病根儿”,以“绣花”功夫精准施策,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孩子上学而返贫致贫。据介绍,2015年以来,魏县教育局持续开展对全县建档立卡、农村低保家庭的大走访、大排查活动,从县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库和县防贫中心数据库中认真筛选出全县学龄段人口信息,由21个乡镇中心校组织人员在本辖区内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排情况。认真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两非”户学生及有新型技术需求的农民工进行核实、统计、分析,并建立教育扶贫防贫大数据库,对扶贫防贫学生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为精准资助奠定了良好基础和精准的数据保障。

为确保数据精准,加快认定速度,魏县教育局创新工作机制,协调县民政局、扶贫办、残联等职能部门成立了大数据比对联合办公小组,集中办公,实现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相关信息零距离共享、大数据比对。如把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系统数据与教育部门学生学籍信息进行比对。精确核对出全县各个阶段贫困学生的准确信息,并反馈到相关学校,根据资助政策进行资助,真正做到了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同时,为提升比对业务水平,联合办公小组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培训,重点学习国家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精准扶贫防贫数据比对内容和方法等,为大数据比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精准扶贫防贫大数据比对、核查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核查,同时举一反三,梳理制定出问题清单。从财政供养家属、领导干部家属、村干部家属不符合受助条件的,受助学生贫困程度审核不严,学校评审程序不到位,受助学生评选无公示环节,受助学生确定无审核签字,将助学金当奖学金发放,扩大资助范围降低资助标准等方面入手开展专项核查,梳理制定问题清单。并按照问题清单,建立《魏县教育精准扶贫防贫大数据比对问题整改台账》,挂账督办,限期整改到位。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魏县教育局,先后资助贫困幼儿8460人次,资助资金507.1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7722人次,补助生活费3553.48万元,并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成立了“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基金”,按照本科3000元,专科2000元的标准进行资助,实现教育资助双重保障。目前,已对15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给予专项资助41.7万元,确保孩子上得起学。

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升致富造血功能魏魏县教育局在做好教育资助的同时,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农村建档立卡人口、致富能手列为主要培训对象,把以智扶贫融入培育发展全程。

截止目前,已培育鸭梨特色种植、食用菌养殖、大棚蔬菜种植等3个专业职业农民220人,经考核认定初级职业农民150人,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200名培育任务。

通过创立全国第一份“精准防贫保险”,重点对“非高标准脱贫户”(收入不稳定的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收入户)进行动态监测。县财政拿出400万元作为防贫保险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为全县10%左右的农村人口购买保险,并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

据了解,魏县教育局在通过大走访建立大数据库时,把“两非”人员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及时将防贫数据反馈到县防贫中心,由县防贫中心根据补偿发放不同区间,核准发放防贫保险金。在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注册正式学籍的“非贫低收入户”子女在校接受高等教育(包括顶岗实习)期间,以及“非高标准脱贫户”子女在省内独立学院和省外普通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包括顶岗实习)期间,包括义务教育之外、高等教育以下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以年支付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0.8万元为监测线,对经核实可能致贫或返贫的,相应费用超出部分在0.3万元以内的,由保险公司按100%比例发放防贫保险金;0.3万元(含)至0.5万元的,按80%比例发放防贫保险金;0.5万元及以上的,按60%比例发放防贫保险金。截至目前,已为18户“两非”家庭发放防贫保险金65340元,从源头上筑起了因学发生贫困的“截流闸”和“拦水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