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買100架蘇-57?俄媒8年前預測現在自己都不信

珠海航展結束後,俄羅斯紅星電視臺播放了蘇57的專題紀錄片。按照判斷,這很可能是為蘇57做廣告,對潛在客戶進行宣傳。同時,俄羅斯媒體也曝光了一份八年前的俄式武器世界預售清單,該清單曾樂觀估計截止本世紀中葉,中國將相繼購買100架蘇57!

中國要買100架蘇-57?俄媒8年前預測現在自己都不信

四架蘇57一字排開的背後,顯示了俄羅斯不甘屈居中美之後的決心

F22服役以來,俄羅斯對此坐立不安,從蘇47到米格1.44,各種試驗機層出不窮。但經濟困頓的俄羅斯很難和前蘇聯一樣迅速讓試驗機走向服役,最終勉強服役的蘇57也未必盡如人意。

中國要買100架蘇-57?俄媒8年前預測現在自己都不信

蘇57紀錄片主持人用很“戰鬥民族”的方式測試了發動機

從上世紀末中國空軍引入蘇27開始,俄羅斯戰機就成為很多人的指望,早過殲20試飛將近一年的蘇57也短暫搭了國人那種俄式武器情懷的末班車。不久後中俄兩國通過協議,中國引入24架蘇35,又讓部分人開始對殲20在內國產戰機的性能感到懷疑。而今,俄羅斯前所未有地讓蘇57用秀肌肉的方式進行商業宣傳,又讓不少國人遐想不斷:一旦蘇57出售,中國會購買嗎?

中國要買100架蘇-57?俄媒8年前預測現在自己都不信

2014年珠海航展的蘇35,該機在空白期內提高了我國空軍遠程作戰能力

珠海航展上中俄簽訂了三項武器訂單,但這些訂單中戰鬥機相關比例明顯縮小,這就說明近幾年來隨著中國技術的進步,俄羅斯戰鬥機已經很難和過去那樣讓中國感興趣。而購買蘇57,可能性就更微乎其微了。

中國要買100架蘇-57?俄媒8年前預測現在自己都不信

蘇57的一大問題在於進氣道,停放地面時經常用遮擋方式進行掩蓋

之所以這樣說,就因為蘇57本身的性能和定位問題。由於設計時思路錯誤,蘇57隱身性能很低,其正面RCS太大,機體後部也幾乎沒有任何隱身處理。在中國空軍的任務規劃中,少量但精銳的四代機必須有足夠的隱身性能才能完成遠程第一擊的斬首任務,這一點蘇57遠不如隱身性能世界一流的殲20。

如果使用蘇57進行補充飽和打擊,也有不適宜的地方。蘇57的彈倉存在明顯的設計問題,內部空間利用率差和缺乏側面彈倉兩大弱點必然嚴重限制導彈攜帶量,如果攜帶更多彈藥,肯定要考慮掛載。這種任務殲10、殲16等戰機一樣可以通過類似方式完成,且能攜帶更大量彈藥。這樣,蘇57就顯得高不成低不就。

中國要買100架蘇-57?俄媒8年前預測現在自己都不信

蘇57的彈艙存在很大問題,攻擊力直接受到影響

同時,蘇57秉承了俄式武器的粗放工藝,與中美戰機的加工水平差距甚大,這必然導致其本就可憐的隱身性能繼續打折扣,也會使其機體壽命大大降低,給維護人員帶來很大負作用。現在,殲20生產時的一體成型製造技術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保證了它的服役數量。而蘇57的生產卻屢屢受制於俄方現階段十分有限的產能基礎,退一萬步,就算中國有心購買,俄方多久、能供貨多少也是未知數。

中國要買100架蘇-57?俄媒8年前預測現在自己都不信

蘇57發動機矢量噴口曝光,俄方發動機基礎優勢依舊存在

如果說蘇57還有什麼亮點,那恐怕也就是發動機。畢竟我國的航發技術和世界一流水平依舊存在差距,WS15徹底成熟尚需時間。雖然蘇57的發動機也需要升級和改進,而且考慮俄方一貫的測定標準太“寬鬆”,其具體性能還得打個問號。但俄方航發基礎擺在那裡,中國還是應適當借鑑。

中國要買100架蘇-57?俄媒8年前預測現在自己都不信

殲20日益完善成熟化的今日,和當初購買蘇35那樣購買蘇57就顯得多餘

購買多少,顯然也是問題。如果購買數量較少,俄羅斯必然會認為中國會山寨其技術,改進後出現衝擊其國際軍火市場的中國版本,這在俄方看來不能接受;如果購買數量較多,佔用不必要的預算不說,而且也難免會由於技術維護升級帶來桎梏,甚至可能和印度一樣最後受制於俄方,對本國戰機獨創研發也未必有多大好處。

中國要買100架蘇-57?俄媒8年前預測現在自己都不信

矢量動力殲10發送給俄方一種信號:你們的航發優勢將很快失去,要合作就趁早

對比進口的俄式戰機,雖然國產戰機在航發方面存在不足,但中國戰機的航電系統好得多,這在蘇35和改進版殲10的對比中可以得到證明。站在中立角度來看,中俄兩國在戰略伙伴合作時代,應當取長補短,成果互利。當然,無論蘇57還是殲20,都是兩國頂級戰機,直接互換肯定不大現實。而且俄羅斯一直以來的“老大哥”情懷,我們也必須考慮其臉面過不去的問題,技術交流可以相對變相實現。

在這種技術互動中,俄方必須認識到,臉面必須服從現實。在目前階段,中方在多個技術領域都具備明顯優勢,而俄方的傳統航發優勢也必將會隨著中國技術的進步而越發不穩固。珠海航展上矢量動力殲十以及殲20總師的回答,都證明中國航發已迅速走向成熟,而俄方如果能夠在其航發還稱得上優勢的時候順水推舟,幫中國一把,那麼中國的航電技術和一體成型生產技術也可以反過來極大推動俄空軍戰力,也只有這種情況得到實現,蘇57才會以實驗性質來到中國,但這已完全不同於當初購買蘇35時那種填補空軍戰力空白的性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