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國為什麼花千億拼命生產殲10C?

殲-10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四代戰鬥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佈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殲-10採用鴨式佈局,翼身融合。通過精心設計主翼與機身中部結合處的曲面,既增加了機內容積(用於載油、裝備,以及為爾後發展預留空間),也有效利用了它帶來的空氣動力增升效果。主翼後部機身兩側沒有安排其他結構,這再次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只是在尾噴管前端機腹下加裝了兩片外斜腹鰭。這兩片腹鰭用於戰機大迎角飛行時,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飛機的穩定性。與“獅”相同的是,殲-10也設計了四片減速板,其中兩片位於機身上部主翼後方,其餘兩片僅位於機尾下部腹鰭之間。

俄媒:中國為什麼花千億拼命生產殲10C?

殲-10的首批生產型採用久經考驗的俄製AL-31FN渦扇發動機。蘇-27家族也採用了AL-31系列發動機,後續生產的殲-10則將裝備WS-10A渦輪風扇發動機,渦扇10,簡稱WS-10,代號“太行”,是由中國一航瀋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的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研究過程長達近20年。2005年,渦扇-10A發動機通過初始壽命試車考核,標誌著該發動機順利完成設計定型的全部考核試驗。這型發動機研製歷時18年,凝結著兩代航空人的心血。雷達方面,殲-10採用國產JL-10脈衝多普勒雷達,搜索距離100千米~130千米,攻擊距離80千米~90千米,可同時跟蹤6個目標,並選定4個加以鎖定摧毀;遠期將採用國產相控陣雷達或俄羅斯“甲蟲”、“珍珠”雷達。殲-10 的脈衝多普勒雷達搜索距離在 100 至 130 千米之間,攻擊距離在 80 到 90 千米左右,應能同時對付兩個目標。

俄媒:中國為什麼花千億拼命生產殲10C?

由於雷達也是中國軍工的弱項,為殲-10 研製火控雷達也很艱難,國內只有南京第 14 電子研究所能擔當此重任。沒有好的雷達,殲-10 本身性能再好,也只會象以往幾個型號的作戰飛機那樣,無法攻擊低空目標,缺乏多用途能力。殲-10 是我國第一種配套雷達早於飛機本身研製成功的戰鬥機。而該雷達與美國F-16採用的 APG-66/68 兩種雷達,有著密切的關係。據媒體報道,我國已經開始大批量生產殲-10C戰機,而殲10B和殲10A的生產則已經停止了,而中國最終殲10生產數量很可能會達到近千架,用來大批量替換空軍中已經非常落後的殲8和殲7型戰機。我國殲10A戰機生產了約300架,殲10B戰機更是僅僅生產了不到80架就停止了,最終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殲10C戰機。殲-10C在外觀以及規格上和殲-10B沒有明顯分別,相比之前試飛的殲-10B,這架新機僅僅在機背上和機頭下方都多出了一根天線。殲10C裝備有更為先進的雷達設備,其雷達擁有較殲-10A/B裝備的雷達更大的探測距離,並具有同時跟蹤12個目標,並打擊其中威脅最大的6個目標的能力。

俄媒:中國為什麼花千億拼命生產殲10C?

其駕駛艙設置了更先進的國產衍射平顯。此外殲-10C除了裝備有較為先進的PL12中距空空導彈外,傳聞還將裝備更為先進的PL-13遠程空空導彈和PL-10近距離格鬥彈,而PL-13遠程空空導彈將賦予殲-10C對敵方預警機的打擊能力。加裝了激光制導吊艙的殲-10C,還能發射多種激光制導炸彈,進一步提高了戰機的對地精確打擊能力。殲10C戰機在改進以後還擁有一定程度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甚至可以攜帶4枚600千克級的鷹擊-91反艦/反輻射導彈,整架戰機用途已經趨向於多用途化,整體作戰效果類似於美國F16改進型。殲10C戰鬥機的發動機更換為了最新型的“太行”改進型,推力提升到了14噸以上,機動性得到了進一步增強,且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因DSI進氣道帶來的損失推力問題,並且因為飛-火-推一體化的原因,殲-10C的多用途打擊能力非常強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達到了早期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的水準。專家稱在面對普通戰機的情況下,殲10C甚至能打出五代機面對四代機的碾壓性優勢,殲10C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戰鬥機,而相對於殲11D,殲16等戰機,殲10C又相當廉價,與美國空軍擁有上千架F16一樣,中國也擁有上千架殲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