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既沒有職稱又不能參加職級並行,該怎麼辦?

全景高青


四年以前,我也存在同樣的困擾,那時的我比你還慘,參加了當地的事業單位考試,工作了兩年才被告知是週轉編制,以後不定要重新參加考試才能獲得編制,在一個單位內工作待遇和其他有編人員一樣,就是不能調動和提拔,白白錯失好多調動的機會。

因為類似我們這種情況人數非常多,想一下解決根本不可能,即使是參加考試也得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消化。實在沒辦法,重新拿起書本,參加省考,沒想到有意種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不僅順利上岸,而且還到了更好的單位。因為本地公務員比較少,可以說非常少,所以一上班上級單位爭著要,就像一位領導說的,以前基層想要到上級單位來沒人沒關係根本不可能,現在是敞開大門,就怕你不來。

所以,只要你還能參加考試還是儘量考公吧,以後機會也多,最現實的待遇也好,一個月連車補帶津貼要比早參加工作的事業編制人員高出將近小一千,而且實行職級並行,就算一輩子當個小科員,待遇至少也能享受到正科級。

如果過了考試的年齡或者條件限制,只能埋頭工作等著被提拔了,否則在事業單位沒有職稱又不能享受職級並行只能等國家的政策了。要知道,那種希望是很渺茫的,就像事業單位的車補一樣。


未若柳絮輕風舞


事業單位實行崗位責任制管理,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崗位。工勤崗位分為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五個級別,基本上中級工就是一個坎,高級工、技師崗位非常少,即使通過考試獲得資格,也無法聘用,最多是退休時按獲取的最高級別計算退休工資和待遇,可以發揮資質的作用。

專業技術崗位實行職稱工資待遇,分為三等十三級。只要有能力,通過評聘職稱,不斷提高職稱等級,初級、中級、副高、高級,相應工資待遇、福利補貼等都可以跨越更高層次。一般來講,同等條件下,專業技術人員獲得中級職稱,其工資待遇相比公務員中的科員和副科級都要略高。副高職稱,比正科級、副處級工資待遇高。職稱、領導職務都是依據崗位和編制數量來核算的,同一地區事業單位編制、崗位是公務員崗位、行政編制的三至五倍(全國有3600萬事業人員,卻只有1200萬公務員)。因此,中級以上職稱數額遠遠高於正科級以上領導職務,尤其是副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相對來講,獲取中級以上更為容易。

管理崗位實行管理人員級別晉升制度,從辦事員到正廳級共有十崗,對應管理人員級別工資。九級管理職員相當於公務員科員,八級副科,七級正科,即使聘用上,其工資待遇也比同級別公務員低一截。可以說,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是事業單位中工資待遇較低的人員,比專業技術人員、公務員、參公人員都低,只比工勤略高。

管理人員沒有職稱工資,沒有像公務員、參公人員一樣的公車補貼,也沒有職級並行。幹一輩子也就在九級、八級上混的人,在管理類事業單位比較常見。從事業單位改革發展的趨勢來看,事業單位今後只承擔公益服務職能,管理崗位人員享受類似“職級並行”一樣的福利政策,是非常有可能的。還有一條晉升途徑,就是事業單位實行全員聘用制,通過個人努力,可以在區域內所有的管理崗位參與競聘,崗位選擇餘地增加,晉升機會同樣增加。除此而外,事業單位不再參公,事業人員想轉公務員難上加難,只能期盼有更多更合理、更科學的優待政策出臺,增強事業人員的競爭力和活力。


真寧腔調


關於開展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這個7月6日中央通過的,可目前沒見到文件,誰有,發上,可解答你的


時光186503351


各位大神:管理類幹了14年,今年剛剛轉為技術類中級職稱不知道是否正確的選擇哦?


如哥人生


事業單位機構全部解散,大大減輕國家財政負擔,早點散,早點自謀生路,到50歲以後了再也沒有生存能力了。


視頻稜鏡


97年畢業事業偏制,不能考職稱,現在還是九級職員工資,每月實領工資1824.96元!!


葉落154117214


把工齡二十多年十級的管理崗位的晉升職稱


手機用戶6537031768


事業單位評定職稱需要很多條件,如:學歷,工作年限,業績,有的專業單位還需要論文,外語(一般為英語)。隨職稱並行的有工資、住房等多種待遇。沒有職稱的一般按工人工資及福利,兩種不同的標準。若想進入有職稱序列,只能按職稱標準,缺啥補啥。具體操作你應向單位人事部門諮詢。這裡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怎麼進來的,是否經過正規渠道考試錄用的,如果不是,那是解決不了的,你在事業單位但不在編。


9264802415148


職稱是是使出全身武藝考出來,聘還是不聘卻沒定數,還有人數限制,我認為這急需改革,達到要求的可以拿職稱,所謂的人數限制本就沒什麼理由,換句話說職級並行年限到了就能上去,為什麼就是辛苦考了職稱,卻有人數限制呢!你說同樣的崗位同樣拿著證書同樣做些工作,誰能拿誰又不能拿呢!所以人數限制本就無道理。


宇落西夢幻藍城


沒人關心管理崗位的,涼拌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