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就是一个标准的大汉奸,是不是?为什么现在还有人追捧?

蜉蝣之梦0113


袁崇焕火炮击伤努尔哈赤致其不治而亡,此功谁能抹杀?此事决定了袁督师不可能是汉奸,所以说杀袁督师是自毁长城。

明庭所谓袁督师死罪有三:私自屠杀皮岛毛文龙并导致尚可喜耿精忠反叛、五年平辽未能兑现、私自与后金议和。

一、袁崇焕督师辽东有生杀大权,屠毛文龙是有权利的。当然未请示皇帝擅杀大将且未能安抚毛之下属,袁是有过,但过不致死。也许击杀努酋后,袁崇焕有些志得意满、得意忘形了。

二、五年平辽确是大言。彼时辽东和明庭仍未把后金当作大敌,只认为是普通边患;也未高度重视皇太极,所以崇祯和袁二人都认为五年平辽可行。

皇太极极具战略和雄才,不亚于康熙,后人普遍轻视皇太极。自皇太极始,女真开始重用汉人,范文程为大清贡献极多、劝降洪承畴尽显皇太极手腕;抢先攻占朝鲜,辽东明军失去重要外援,皮岛战略意义陡降;对蒙古各部恩威并用,蒙古对后金助力颇多;取道蒙古自喜峰口扣关北京城,使辽东防线(明朝的马奇诺防线)失去意义;反间计祸害袁崇焕。崇祯与之相比,仿佛小儿,差之太远太远。

努尔哈赤选皇太极而非多尔衮继位,足见政治眼光。

有皇太极这等卓越才干的满酋,五年平辽是不可能的。

三、私自议和,证据不足,反间的可能性更大。再说,私自议和不能说袁崇焕就已叛国;后金兵临城下,京城岌岌可危,还得靠辽东军千里驰援解围,这能说袁叛国吗?

总之,袁三条大罪不成立,杀毛文龙算不上死罪。

崇祯一朝,明军大将降清极多、叛徒汉奸极多,为历朝历代之最;内阁大臣走马灯地更换;大臣剿匪稍有不力,或去职或处斩……凡此种种,难道崇祯自己不承担治国无能、操之过急、刻薄寡恩、胡乱指挥之责吗?

诚然,袁崇焕也有好大言、擅权等缺陷,但这只是小节,袁崇焕算的上崇祯朝之中流砥柱。可惜,即使不被处斩,就凭袁督师一己之力,也无力回天了。


独尊宋明


其实,袁崇焕这个历史人物,在现在看来,确实有不少疑点。他再度被起用,坐镇辽东全局后,先是私斩大将毛文龙,致使明朝在满清后方的干扰力量尽失;再而又多次与满清通书信,却有通敌之嫌疑。

而且,当初胯下海口说五年平辽,结果辽事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再度被清军杀抵北京城下。在公在私,袁崇焕的死虽算不得咎由自取,至少要不算冤。

而事实上,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后,京师百姓不仅是拍手叫好这么简单,甚至还要生吃其肉!从这个细节大家大致可以知道,袁崇焕的死,至少在当时的百姓看来那也是罪有应得的。

至于,所谓的“崇祯中了满清的反间计,杀了袁崇焕,自毁长城”这类言论。其实,更像是清朝自己刻意添加上去的,对袁崇焕的诸多褒奖,基本上也都是清朝时期的论调。其目的,显然就是为了抹黑明朝君臣,像汉人昭示明朝的灭亡是咎由自取,非满清之过错。

在个人看来,出来混的迟早得还!袁崇焕的结局并非因为通敌,其实更像是被黑锅。当年自以为崇祯年幼可欺,居然敢向皇帝开出空头支票,夸下海口的说“五年平辽”。

要明白的是,这点所产生的后果,可是十分可怕的。在明朝那时的政治环境下,再结合崇祯的尿性,等袁崇焕所承诺的“五年大限”一到,辽事未平,那他横竖都得一死!结果是五年期限还没到,辽东不但平不了,还被八旗破天荒的攻到北京城下,而且在关内一路烧杀抢掠。

这别说是皇帝要生气了,就是京城地区的百姓也彻底生气了!

这些八旗军在京城郊外及周边的县可没少干坏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身为蓟辽总督的袁崇焕,没能有效御敌,自己本来也难辞其咎。而广大饱受八旗侵害的百姓,是没办法找八旗军报仇,也不可能找那些稳坐京师的达官贵人算账,更不可能责怪皇上。于是,大家就把恶气都出到了袁崇焕的身上了。


但是,如果我们仅从这些就断定袁崇焕就是汉奸,这也是不客观的。毕竟袁崇焕至死还在为自己的朝廷,为自己的国家效力,并没有真的对不起自己身后的朝廷和国家!


这些历史要读


袁崇焕并非大汉奸。

但他是个干了蠢事的好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一到东北,即刻矫诏诱杀了毛文龙。毛文龙是什么人?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当时可以东北军政一把手。斩杀后的结果呢?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这些猛将先后降清,也成为满清入关的得力干将,因此和吴三桂一样被清庭封为异姓王。

可知道,自刘邦以杀白马盟誓以来,“非刘姓不得封王”。封异姓王是每个朝廷之大忌,不到万不得已或功高无法再赏时才有可能被封王,由此可见这几个人对满清入关所起到的作用,更何况这三个本是敌方判变过来的,而且对满人来说是妥妥的异姓异族王。

由此可见,原本想整顿东北军政的袁崇焕,原本或许可以其他方法完成目标的他,采用的却是最低端的一种——诱其入席,举杯杀之。几千年历史以来,这种无罪而显戮封疆大吏的事情极为罕见,即使是秦桧和赵构要诛杀岳飞还得编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这种形为,直接毛文龙手下诸将叛变。

因此袁崇焕的初心或许是好的,毛文龙也有该杀之罪,但他采取的方式却是把大明推向深渊的极大推手。


崔文澜


问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个大汉奸,无耻之徒还装的很认真很有学问的样子,目的就是摧毁中国人的信仰,在中国人中造成认知混乱,分裂中国人,从中渔利,不知道是美国还是日本派的间谍,祸害中国,其心可诛!


A寂寞我独行


崇祯元年七月,袁崇焕向皇帝许诺"五年复辽"。以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其策略是,在西面与蒙古款议。宁锦以守为正,战为奇,款为旁。从元年七月到十一月,军饷七十万不到,还有米,马料。十二月,裁军至十一万一千四百人。士兵月饷一两四,总共省了约一百二十万。从史载的多个角度推断,这是正确的。但是,国家财政实际收入是二百万。五年,守得起吗?袁崇焕没有任何主动进攻后金的军事计划,但"战为奇"是指等待机会。杀毛文龙是"守为正"准备工作的一部分,是其在安排好关锦宁人事与军事布置后,必然要做的事情。但皇太极包围北京,使袁崇焕的计划,看上去失败了。蓟镇境内一败涂地。北京城下,增援的宣大兵与辽兵,一触即溃。结果,兵部尚书王洽下狱病死,刚上任的蓟辽总督刘策大辟,袁崇焕处磔刑。实际上,袁崇焕可能忽视了士兵的训练。史书上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记载。其他十分完美,无可指责。


yhz529


既然赐予尚方宝剑,就有权杀了毛文龙,要考究的只是是否应该赐予尚方宝剑的问题。至于不懂政治,就是不懂揣摩皇帝心思而已,是一天到晚揣摩皇帝心思重要,还是守护大明江山重要?如果追究答应五年平辽没有实现是欺君之罪,为何不追究满朝文武不敢承担重任之罪?!公道自在人心,以官场的厚黑政治思维去评价一名全身心放在如何保家卫国的将领,根本不公道。在皇权至上,官官相卫的社会,敢于承担如此重任,本身就是找死,普通人都明白,不做就永远没错,做多自然容易出错。何况,伴君如伴虎,如果要安安稳稳,远离皇帝就最安全不是吗?如此,就最懂政治了~然而,国家的安危谁去承担呢?!很悲哀,现在很多深谙厚黑学的人,纷纷出来推翻人民心中的民族英雄,其实,这些都是拥有高等教育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已!


Samtou914


这恐怕谈不上,现在指责袁崇焕之所以有这嫌疑的观点的人主要是认为有如下二点,第一先斩后奏杀了毛文龙,导致清无后顾之忧全力攻明,在这里我需要说明那些人太高看毛文龙了,首先第一为什么皇太极解决不了毛文龙,根本原因是没有水师,皮岛毕竟是个岛屿,而岛屿最大问题是资源会非常短缺所以只要皇太极想,发展水师灭皮岛不难可参考康熙当时收台,只是当时皇太极一心打进北京,没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皇太极目的很明确不想费太多精力打一个小小岛屿,心想等我打下北京还怕你一个毛文龙么,袁崇焕杀毛文龙只是做事方法不对,带兵作战就是要将权专一如果有人不听命主帅听之任之只会大大影响军队士气,袁只需要把毛文龙去官查办压到京城就可以,但是袁崇焕就是太着急了,其二议和也只是缓兵之计而已,毕竟需要时间去做很多事情,再说了袁可是把努尔哈赤搞挂了,皇太极会原谅他么,所以我个人认为袁做不了汉奸,也做不成汉奸一心为国的人值得我们敬佩


Super丶怒崭


因为金庸祖上是满族人,所以把袁崇焕写的很好,但小说是小说,不是历史。军令状五年还辽,狡诏杀死牵制皇太极后方部落的一品大元毛文龙,背后射英雄满贵,任意一条,可以判死罪了。毛文龙不死,皇太极不敢轻易长驱直入北京城,要担心后方的,文龙一死,皇太极简直高兴坏了。而且历史上,袁没有打过一次胜仗,仅有的几次胜利都是靠的满贵。


用户3028791254062


大家不要被误导,提问题的人是满清余孽,袁督师怎么可能是汉奸,清太祖努尔哈赤可是死在袁督师炮下的。

至于八旗怎么会打倒京城脚下,有以下原因:第一,满清当时处于上升趋势,明朝内部多如牛毛的各路反王,掏空了大明王朝的身体。

第二,崇祯是个性急的帝王,袁崇焕刚开始也并非说五年,而是皇帝不满意,为了慰上意,硬着头皮担身价性命说五年,实为忠君爱国。

第三,毛文龙也是非杀不可,大家不能结果为导向,毛文龙虽然有牵制作用,但是占据皮岛杀人掠货,不服管束,杀了利大于弊。

第四,袁督师负责的是关,宁,锦防线,而多尔衮恰恰打不开这道防线,八旗是绕道内蒙由喜峰口进去京畿的,和袁督师有什么责任,袁督师马不停蹄由山海关赶来解围,明朝步兵追不上八旗骑兵,也是没法,袁督师解围京城没过有功。

第五,住在城外的百姓收到劫掠,最主要京城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庄园别墅都在城外,全部受到满清劫掠破坏,他们一窝蜂找崇祯,把气撒在袁督师身上,崇祯也是耳根软,杀了袁,冷了祖大寿的心,也为祖大寿降清埋下伏笔。(袁被抓祖大寿就要率兵降清,是袁督师写了亲笔信召回了祖大寿)。

第六,如果,当然历史不能如果,崇祯继续信任袁督师,历史能不能重写,袁督师继续在关宁锦,防线就不会有后来大败就不会千仓百孔。当洪承畴围控住高迎祥,李自成创军时,崇祯不急调洪承畴增援边关,放掉闯贼,大明的国运会不会延长!


Fortune1734


我觉得 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说

崇祯杀袁崇焕有充足的理由

仅从现有的无可辩驳的史实

袁崇焕就必须死

夸口平满结果满洲兵临城下

不告而杀毛文龙

不用多

就这两条

欺君加独断专行

袁崇焕就必须死

咱们以现代人眼光看

可是那时候是封建王朝

皇帝才是那个有生杀大权的人

所以

不管袁崇焕怎么想

他死定了

如果觉得不好理解

岳飞的死因

就是差不多的例子

你可以在皇帝的领导下打仗

但是你总嚷嚷着迎回二圣

三个皇帝怎么办?

所以岳飞必须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