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万里长城”的袁崇焕为何会被凌迟处死?

谈文论史


袁崇焕确实是大明的长城,但是他不善于政治斗争,得罪了阉党,引起了崇祯皇帝的猜忌,又曾重创过皇太过。最终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袁崇焕颇有才干,是戚继光之后大明的又一将星,他的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也得到上司孙承宗的倚重。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大军攻击宁远,袁崇焕率军坚守城池,用西洋巨炮击退后金大军,据说努尔哈赤本人也在此战中身负重伤,不久病亡,明朝取得宁远大捷的胜利。1627年,皇太极攻掠朝鲜后挥军进攻宁远、锦州,袁崇焕指挥明军沉着应战,击退后金大军,取得宁锦大捷的胜利。

宁锦大捷后,明军诸将皆有升迁与赏赐,唯独袁崇焕得罪了魏忠贤,仅仅官升一级,没有任何赏赐,袁崇焕愤而辞官归隐故里。崇祯皇帝诛魏忠贤后,袁崇焕再次被启用,他给皇帝许下了“五年复辽”的宏图壮志。袁崇焕经营辽东后,倚重祖大寿、何可刚、赵率教三将,又将骄横无比的东江镇大帅毛文龙诛杀。袁崇焕经营辽东,后金军无法伸张,后来皇太极发倾国之兵,多路出击,其中一路直逼京师。

袁崇焕率部千里救援京师,经过数次恶仗终于击退了后金军。崇祯皇帝认为后金军能越过辽东攻击京师,一定是袁崇焕故意放后金军入关的,打退后金军只是为了给自己增加功劳。当年后金攻掠朝鲜,就是袁崇焕暂时同意跟后金议和的结果,当然袁崇焕跟后金议和的目的只是为了修复宁远与锦州城。市米资敌说的是袁崇焕资助朵颜诸部,后来朵颜诸部投降了后金跟明军作战。

袁崇焕得罪了阉党,又引起了皇帝的猜忌,还遭到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最终昏聩的崇祯帝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袁崇焕被判凌迟3543刀,创下历史记录,百姓极痛恨辽东靼子,而更恨汉奸行径,竞价争买崇焕之肉生食之。至法场时,袁崇焕已经“皮骨已尽”,但“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首级被送到辽东九镇以此震慑边将,以儆效尤。


大秦铁鹰剑士


袁崇焕在宁远大战和宁锦大战中大获全胜,成为努尔哈赤及皇太极消灭明朝的最大障碍。可是最后,昏庸的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之计,错误地杀害了袁崇焕。袁崇焕之死对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所以有评论家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生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的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尽管他是一个文雅柔弱的读书人,却凭着满腔热血,忠诚之心,全力扭转了乾坤。

明朝末期、努尔哈赤领导下的后金政权在东北地区崛起。明军与后金军队于1619年在萨尔浒展开激战。此战之后,辽东的战略形势发生了变化:明军从攻击变成防守,后金军队由防守变成攻击。努尔哈赤于1626年率军向宁远进攻,警报迅速传到朝廷,全国上下惶恐不安。



兵部尚书王永光召集朝臣商议攻守对策,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结果。明经略阉党分子高第及总兵杨麒,听到警报后吓得不知如何应对,便退回山海关,按兵不动。

袁崇焕担任宇前道之职镇守宁远城时,没有听从上级撤兵的命令,并说:“我身为宁前道,在这里做官就应该死在这里,我不会后退!”城里的官兵和民众也“死中求生,必生无死”,决心同宁远城共生死。

努尔哈赤听说后,大笑道:“区区一个宁远城,以靴子尖就可踢毁!但努尔哈赤十几万的精锐部队,硬是无法攻破一万多人守卫的宁远城遭受到了他征战四十四年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努尔哈赤震怒,便亲自到前线督战,不料被明军的火炮轰伤,没过几个月就死去了。

宁远大捷是明朝在抚顺陷落之后贏得的首次大获全胜的战斗。袁崇焕在辽东整顿军备、致力武事,其手下那支被叫作“关宁铁骑”的军队,多次击败后金部队,被后金看成是最大的隐患。



宁远大捷后一年,皇太极想给他的父亲努尔哈赤报仇雪恨,便亲自率领两黄旗、两白旗的精锐兵士,包围了守远和锦州并发起进攻,但并未攻下城池,野战也未获胜,而且伤亡惨重,不得不趁夜逃亡。由此,袁崇焕的威名响彻辽东,令后金部队闻风丧胆。

1629年,为了洗雪之前的耻辱,皇太极亲率大军,避过袁崇焕驻守的辽东,直接抵达北京城下。

袁崇焕获悉后,两个昼夜飞奔三百多里,以九千名兵士同皇太极十余万大军在广渠门外交锋。袁崇焕身披战衣指挥作战,战士们皆勇猛善战、全力拼杀,最终打退后金部队,守住了京城。

在明朝历史中,崇祯帝是疑心最重的皇帝,皇太极见长时间攻不下京城,就利用崇祯帝多疑这一点,以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有两名被后金部队俘获的太监由敌军阵营“逃”回了京城,并对崇祯帝说袁崇焕与皇太极已立下秘密约定,想出卖京师。



听到这个“绝密情报”后,崇祯帝非常吃惊,马上把这件事跟袁崇焕主张与后金议和的态度联系在一起,便认定袁崇焕已改变节操、投靠敌军。

十ニ月二十三日,票景帝在宫中召见了袁崇焕、满桂、祖大寿、黑云龙等将领,以及新任兵部尚书申用懋。自始至终没有流露出对袁崇焕的戒备之心,等到崇祯帝把京城与皇城的警卫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之后,十二月初一日再度召见袁崇焕时,态度就不一样了

崇祯帝直截了当地责问袁崇焕三大罪状:杀毛文龙、导致敌军进犯北京、射伤满桂,所隐含的潜台词就是与皇太极的“密约”。

袁崇焕毫无思想准备,时语塞,无言以对。崇祯帝以为他默认了,不由分说地厉声下令锦衣卫将袁崇焕扭押到西长安门外的锦衣卫大堂,发镇抚司监禁。

对于这种非常举动,内阁辅臣们极力劝谏,临敌易将,兵家所忌。现在的确不是逮捕袁崇焕的时候,崇祯帝忽略了主帅被逮后辽兵的动向,这是致命的潜在危险。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敏锐地察党到了这个问题,向其上司兵部尚书及时提醒:辽兵无主,不败即溃,今日之上策,莫过于释放袁崇焕,以维系军心,责成他驱逐敌军出境,立功自赎。



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余大成所料。辽兵平素对袁崇焕感恩戴德,祖大寿又与满桂有过节,袁崇焕被捕,要他听从满桂节制,大为不满。

十二月初四日,祖大寿悍然率领辽兵离开北京,回归宁远。敌军还未撤退,一支最有战斗力的劲旅脱离战场,形势堪忧,崇祯帝接受了兵部尚书梁廷栋的建议,指派内阁六部官员前往狱中开导袁崇焕,让他顾全大局,阻拦祖大寿东行。袁崇焕欣然从命。

于是,手持袁崇焕书信的信使昼夜兼程,在距离锦州只有一日路程的地方追上了祖大寿。祖大寿下马捧读袁崇焕的手书,泣不成声,一军尽哭。在其年逾八旬的老母的规劝下,祖大寿回师北京。崇祯帝大喜过望,顿时又闪现出重新起用袁崇焕的想法。

正在此时,朝延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制造事端,掀起了清査阉党逆案以来第一次翻案风波,并且由袁崇焕牵连到内阁辅臣钱龙锡,终于使得袁崇焕的罪名层层加码,丧失了再度被起用可能。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下午,崇祯帝召开御前会议,商议处决袁崇焕事宜。他列举袁崇焕的种种罪状后,问朝臣们该怎样给袁崇焕定罪。大臣们都不敢造次,一味顿首,听凭皇帝发落。

崇祯帝见大家并无异议,随即宣布将袁崇焕凌迟处死。于是,袁崇焕被绑赴西市遭凌迟处死。

袁崇焕被杀之后,辽东的祖大寿等将领纷纷降清,最终导致了清军人关。

崇祯帝杀袁崇焕,对于明王朝而言,无异于自斩手足,自毁长城。


申报七十七载


袁崇焕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受影视剧,小说,清修的《明史》影响,有的人认为其是抗清的英雄,有的人认为他擅自与清人议和,有通敌之嫌。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个人观点如下,仅供参考。

首先,袁崇焕未经请示,擅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

未经请示皇帝,而擅自斩杀边关大将,这是不合法的,是犯君王大忌的,为其被凌迟处死埋下了伏笔。

其次,袁崇焕向崇祯皇帝许诺“五年平辽”,崇祯给予了他最大支持,寄予厚望,但五年下来,边关烽火不断,有欺君之嫌。

最重要的是,袁崇焕未经请示,私自与金人议和;平辽期间,纵使金人深入;与金人贸易,有资敌,养寇自重之嫌。

上所述,应该是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部分原因,仅供参考。


花开花落缓行客


现在网络上说袁崇焕是罪人和英雄的几乎对半,就我个人了解和分析来说,袁崇焕被处死有一下几点:1袁崇焕本人个性来说,很霸道强势,当然如果不强势也镇不住辽西这帮骄兵悍将,但太霸道强势就会引起很多人不满,朋友盟友肯定不多,这在袁崇焕被崇祯处死时没有多少人站出来求情可以看出来。

2不该矫诏擅毛文龙,毛毛文龙没有大错,可以说整个明朝的边将没有几个是完全干净的,一个实权总兵,加左都督,正一品高级武将,说杀就杀了,你让其他武将咋想?让满朝文武咋想?况且毛文龙的罪证有很多牵强附会的地方,而且毛文龙算是当时近十年敢于主动出击的将领,他的江东军团在后金的大后方极大的牵制了后金的军事动向,袁崇焕干了后金想干而干不了的事。虽然明朝武将地位低,但是袁崇焕的这次擅杀大将开了个不好的头!毛文龙手下好多官兵本来都是和后金有深仇大恨的,最终流逝的流逝,投降的投降。最著名的就是耿精忠和尚可喜。寒了众官兵的心!

3把话说的太满,给崇祯保证5年平辽,然后朝廷是你要啥尽量满足,尚方宝剑也给了,权利也给了,可是后金却打到北京来了,怎能不让皇帝发火?怎能不让满朝文武生气?

4在北京保卫战时,袁崇焕率领关宁铁骑一路狂奔,并没有什么战绩,但居然射伤了大将满桂,这是什么操作?虽然大家都知道袁崇焕和满桂不和?但这有点说不过去,要知道满桂是总兵,高级实权武将了,而且很有战功的。更有袁崇焕不知咋想的多次想要带兵进城,这让皇帝咋想?毕竟不是每个皇帝都像朱棣李世民之类的,在军中威望高,又有大量嫡系,所以这种不去和后金打仗,却要进城得操作能让皇帝起了疑心,犯了重大政治错误!

5擅自和后金停战(有说是议和,这个不确定不好说),指挥失误,造成光华岛沦陷,大量物资被抢被毁,削弱了自身壮大了敌人。取消购买后金人头的政策以及没处理好和蒙古各部落的关系让部分亲明蒙古人投向了后金,此消彼长啊!更重要的是手下和后金居然有大量交易,更有甚者有粮食等军用物资,(这个不知道是不是袁都督允许的),但这种资敌的行为换了谁当皇帝也要杀人的。作为统帅袁崇焕要背负责任的。

6年轻的崇祯皇帝被后金打脸,而他信任的大臣袁崇焕就是这样的表现,怎能不上火?可以说当时要杀袁崇焕是大半个朝廷和皇帝,尽管袁都督有功,但错也不少,又赶上了这个时机,唉,谁也保不下,也确实没有几个人保他!这也就为啥袁崇焕被处死时自己没有什么辩解,被刮刑时还好多人叫好还买他……不说了

总结一句:袁崇焕肯定不是汉奸,不是罪臣,也是英勇保国的壮士!只是犯了一些错!


28羊羽


明朝的万里长城是孙承宗,袁崇焕是自己作死,许诺五年平辽,欺君骗到了平辽督师的大权及尚方宝剑,并凭借尚方宝剑,未经朝廷许可,擅自斩杀了职位还在他之上的后金最为忌惮的毛文龙大帅,帮助后金铲除掉了心腹之患。未报知朝廷私下与后金议和,有通敌之嫌。后金大军绕过长城打到北京城下,未做抵抗。向朝廷提出要带军队进入京城,有谋反的嫌疑。杀了毛文龙之后逼反了毛文龙的手下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祖大寿等人,这些人后来成为清军入关的主力(吴三桂是反后回归又复反)。所以袁崇焕死的一点也不冤枉。


大风1148


袁崇煥是明末最耀眼的将星,清兵只怕他一人,战场上真刀真枪打不过他,就用反间计,借崇祯之手杀掉了他。从此,边关门户大开,清兵什么时候想来就来,再沒有一个堪与匹敌的劲敌了!

一个人不作工作就不会犯错,某些人抓住袁一些事大加攻击,认为他死得不冤,可是洪承畴丧师降敌,崇祯无一言斥责,难道袁的过失比洪还大?

袁死后一直蒙受恶名,直到一百五十多年后,为了编修明史,清朝才把真相公开。可是仍有人表示怀疑,认为清朝公开的真相不真!

那么,清朝干吗要为袁正名,什么目的?为了通过抬高袁以贬低崇祯?说不通。因为一、清编《明史》对崇祯的评价不低,并不存在贬抑;二.通过抬高袁以贬抑崇祯,在历史上沒有先例,更无后例。试问:蔡京被贬,金、元二朝吹捧他以贬宋了吗?严嵩被贬,魏忠贤被杀,清朝吹捧严、魏了吗?蒋介石下令枪毙了陈公博,新中国政府捧陈贬蒋了吗?这不是胡扯吗?要贬抑前朝,只要指出其弊政害民就行了,用得着这样弯弯绕绕吗?若是说清朝为袁正名,袁就有问题,那么清朝还表扬了史可法、郑成功、黄道周灬他们也有问题?《明史》大骂吴三桂,吴反成了明忠臣了?这真岂有此理!大家知道:努尔哈赤、皇太极都吃过袁的亏,乾隆会仅仅因为要贬抑明朝而赞袁吗?

打个比方,什么人狠打了你祖父一顿,后来这人被上司杀了,你为了贬低其上司,会歌颂这个被杀的人吗?这岂不是说打你祖父打得对,还不够狠吗?现实中有这样的人沒有?把袁抬得越高,岂不是越显得祖宗无能吗?

乾隆之所以为袁正名,是表扬忠臣,希望人们象袁忠于明朝一样地为大清效忠,为此,乾隆还表扬了史可法、孙承宗、熊廷弼、黄道周等一大批人,比起来,袁的规格最低,连个谥号也沒给!直到民国时才为袁在北京立了祠堂,解放后毛主席又称袁是明末爱国领袖,批示保护他的祠堂,可是,如今还有人黑袁,真不知是何肝肠!


大华273557151


狱中苦况历多时,法在朝廷罪自宜。心悸易招声伯梦,才疏难集杜陵诗。身中清白谁人信?世上功名鬼不知!得句偶然题土壁,一回读罢一回辈。

这是袁崇焕在牢中的绝笔诗。


作为大明王朝在辽东地区的总司令,按理来说,崇祯帝应该是尽力安抚于他,为何到最后袁崇焕却死得不明不白?到底袁崇焕犯了啥罪?

其一,袁崇焕擅自与皇太极议和。在朝廷看来,这是犯了大忌。不管你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是出于公心也好,还是出于私心,总之这个事不是你应该做的,你应该做的就是抵挡后金大军入侵。虽然说袁崇焕和皇太极议和是权宜之计,但他却没有及时奏报,这就在朝廷和皇帝心中留下了一根刺:敢情你袁崇焕不把朝廷当回事!


其二,皇太极用的离间计用的十分恰当。如果说在袁崇焕刚被重用的时候,实行离间,就有可能适得其反。而当时清兵绕路进入关内,并且包围了北京城,虽然袁崇焕率兵解围,但呀并没有与清兵正面决战,直到拖到清兵粮草耗尽,退兵。这时皇太极实行离间计,使崇祯帝相信是袁崇焕勾结清兵,放其入关。

总之,袁崇焕的被杀,根本在于崇祯皇帝不再相信于他。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甚至遭到猜忌,那么就离死不远了。


青史回声


忠魂依旧守辽东

中国天空上游荡的冤魂多多,如白起举剑自刎;伍子胥向楚而望;岳飞被击双肋,晁错腰斩弃市……但,最冤最惨的莫过于明末的袁崇焕了。

三百多年前的历史曾经呼唤的一个名字;抑或是这个名字在呼唤历史。呼唤那片被铁蹄践踏得破碎了的历史,呼唤那被硝烟模糊得面目全非的历史,呼唤那备受屈踏而又不甘屈辱的历史,呼唤那被扭曲而仍在拼命挣扎的历史。

袁崇焕,一介书生,以自己柔弱的身躯,投笔从戎,在后金猖撅、明朝文武谈虎色变众皆畏蕙之时,挺身而出,请缨戍守辽东,努力支撑起大明这行将倒塌的大厦。死努尔哈赤,败皇太极,守边关强寇无奈,胜宁远威名远扬,千里驰援,血染征袍;匡扶颓世,举国仰仗。然而,这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国家栋梁,最后竟在西市被“寸磔”而亡,卒年四十七岁。而大明王朝随着他的离去,也走到了终点。

也许有的朋友对这两个字的词义不甚了解,官话称“凌迟”,俗语叫“千刀万剐”。人生自古谁无死,但袁大人死得之冤之惨,是我们当今之人所法想象的,他居然被剐了3543刀,而且还是在大家拍手称快之时。这是由于京城百姓听信袁崇焕为内奸的说法,对其无不恨之入骨,他受刑时的惨状,明末散文家张岱的《石匮书后集》有详细记载:“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

袁崇焕的死,预示明朝灭亡的临近。“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清人根据《清太宗实录》编写《明史》时,袁崇焕的冤屈才大白于天下,而这时已经是150年后了。为他平反的,是他的死对头,满清皇帝乾隆,而现在,我们堂堂大汉的某些人,至今还在以莫须有的理由诋毁这位千古英雄。历史,如此地滑稽。

对于袁崇焕功罪的争论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当然,袁崇焕有罪,也有过,如杀毛文龙,夸海口五年复辽等,对这些我实在是无意在此理论,我只是想对那些说袁崇焕该杀,必死的人说,你们是坏人!!!

对于自己的下场,袁崇焕其实早已预见到了,自从投笔从戎以来,他所担心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谗言。但明知死路一条,他还是决定赴汤蹈火,因为人民在受难,民族在沦亡,作为热血男儿他责无旁贷,不敢有丝毫偷生惜死之心!整个行刑过程中,袁崇焕一直在叹息。他所悲叹的,不是皇帝的昏庸和民众的愚昧,而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萦绕在脑子里的依旧是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安危。

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他念出了自己的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青林知青


黑袁崇焕脑残的杂碎太多,袁崇焕是明朝头号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宁远大战宁锦大战北京保卫战大胜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的后金主力,南明满清民国新中国都为袁崇焕平反,这些是黑袁崇焕的杂碎无法掩盖的客观事实。


厚德载物49847


“万里长城”,其实是误国深重。

复制我的其他问答。

备受争议,是因为现今互联网的普及,明末相关的资料都很容易获得,比如《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崇祯长编》、《崇祯实录》、《崇祯遗录》、《三朝辽事实录》、《两朝从信录》,甚至《满文老档》等,除《满文老档》外,大多为满清所禁或者毁,其中的记载与所谓的正史《明史》也很不一样。

袁崇焕被杀真正的罪名,是“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崇祯长编》),而非所谓的“反间计”,还是经历了几个月的审判。其中:

“专恃欺隐”,指的是谋款斩帅类大事,是私下和钱龙锡、王洽等人谋划并实施。因而受袁案牵连的,也并非是党争缘故,至少也是知情不报。

“市米资敌”,指明廷已得知喀喇沁朵颜人已公开投靠后金,在关外大饥时,袁崇焕没有任何防备措施就肆意卖粮给皇协军(蒙古人想要多少就卖多少)。结果蒙古人将这些物资转给了后金,帮后金度过危机。

“遣散援军”,指的是入卫时袁崇焕带兵驻守在靠山临水的蓟州城将与皇太极对阵时,仗着崇祯的信任居然把蓟辽总督刘策以及尤世威等人同在蓟州城的援军统统打发到后方。结果皇军轻松越过蓟州城从而突入京畿。

“纵敌长驱”,就是在袁粉们鼓吹的场场“大捷”下,皇军一路“败绩”,从京城北一直深入到京城更南的良乡,“败逃”时还能一路肆意劫掠,根本不怕袁军。更别提皇军根本没有十万,根据《雪汀先生的朝天日记》中记载,从前线袁的跟班周文郁差回得到的信息,“奴兵止二万云”。

总之,入卫一战充分戳破了袁崇焕大吹的牛皮,以至于崇祯平台召见发怒,“今又不能捍患御侮,则平日恢复之言何在?”(见《崇祯遗录》)。虽说袁并无谋反通敌,但误国之罪难逃。

所谓正史《明史》,自然也就“半真半假”。比如:

高第“尽弃关外”,实际上是将原山海关的兵马撤回,之前孙承宗谋划偷袭耀州时将山海关调空。至于丢粮弃民等事,实际上是负责锦右钱粮的金启倧和其上司袁崇焕抗命不撤,没有提前转移这些物资。

宁锦之战袁崇焕因阉党迫害而去职。去职是真,但是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吊丧议款”搞砸了,被皇太极利用从而先破东江再强拆锦右,个个击破。宁锦之战时,袁崇焕惊慌失措。

“家无余资”,这是针对宁远督师府抄家而言,因查抄的多是皇赏物。但宁远抄家除妾女等,还有下人15人,这些人光袁的俸禄供养就比较呛了!而东莞老家的抄家,光不动产房屋、田地、鱼塘等就价值5000两,其余被其弟袁崇煜卷款携逃,此外抄家还抄出“盐本”,足见袁家已成为一代盐商(见《详袁崇焕家产并流徙地方 》)!与袁自己的天启年时《三乞归假疏》中描述的家境相比,几年后的袁家资产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可见袁并不清白。

所谓清编正史《明史》极尽所能的拔高袁崇焕,自然将其他人全部踩扁。就功绩来说,袁也比不上被其斩杀的毛文龙。经袁可立核实后的,毛文龙上交的首级就有一千多,另有缴获的武器数万;其后孙承宗上奏,经袁崇焕点检过得人头也有三百多;天启七年丁卯之役,登莱巡抚李嵩奏报人头五百多。相比之下,袁粉们大肆鼓吹的广渠门大捷“九千破十万”,连任何斩获记录都没有,既无上缴人头或者敌零部件,更无敌武器装备!相对而言,朝廷从未给东江发足够的饷,比如崇祯年东江军月钱七钱,关宁军却是一两五钱。毛文龙用这吃不饱的粮饷,还要救济接应上百万的辽东逃民!崇祯年时,因为粮饷所困,东江的战斗力也极其有限。所以毛文龙在皮岛开市,自然也存在冒功多领赏钱。由于毛文龙经常低价向朝鲜买粮,加上有逃民因饥饿在朝鲜作奸犯科被怪罪于毛文龙约束不力,加上朝鲜怕毛文龙召来后金仇恨而导致兵祸牵连,故对毛文龙无甚好感。在袁崇焕斩帅后,在其“优秀”的管理下,东江部分岛屿居然断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