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架战机出动,只为营救一名飞行员,这是现实版的《深入敌后》

1995年6月2日,一架美军F-16战机在波黑上空被塞族武装的防空导弹击落。飞行员奥格雷迪上尉跳伞逃生,落在塞族控制区。他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挺过6天,终于被美军突击队救回。这是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自救和

援救的经典战例。

40余架战机出动,只为营救一名飞行员,这是现实版的《深入敌后》

疏忽大意被击落

1995年,波黑内战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得到西方支持的穆族武装在战场上局势堪忧,于是美国和北约出动空军在塞族控制区建立“禁飞区”。

40余架战机出动,只为营救一名飞行员,这是现实版的《深入敌后》

6月2日,驻意大利阿维亚诺基地的美军第510战术中队按惯例出动2架F-16,前往穆族城镇比哈奇上空巡逻。15时许,当斯科特·奥格雷迪上尉和罗伯·莱特上尉分别驾机穿越波黑西北部的班加卢卡时,1枚塞族武装的萨姆6地空导弹突然穿透云层击中奥格雷迪的座机。由于现场云层太厚,驾驶僚机的罗伯·莱特看不清奥格雷迪是否已经跳伞,加之情况危险,他只能是自己单独返航。

40余架战机出动,只为营救一名飞行员,这是现实版的《深入敌后》

按照事后奥格雷迪自己的说法,导弹击中飞机的刹那,他的座舱就与机体分离了,他的脖子受了点撞击伤。几秒后,奥格雷迪顺利拉开降落伞,慢慢飘向地面。在他的脚下,一条公路在山林间蜿蜒,公路上有多辆卡车和大批塞族士兵。奥格雷迪着陆后,迅速奔入树林,藏了起来。接下来的5天里,他全靠吃蚂蚁、树叶和吸吮雨水存活。

40余架战机出动,只为营救一名飞行员,这是现实版的《深入敌后》

40架飞机救一个人

奥格雷迪被击落后,美军的卫星和北约的预警机就反复在他被击落的区域穿梭,试图接收飞行员随身携带的无线电装置发出的信号。然而,奥格雷迪却不敢轻易动用这种无线电装置,担心被塞族军队发现。他认为应该先找到适合营救的地方,再开启无线电求救。因此,直到6月7日,他才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地点,开始发送求救信号。

40余架战机出动,只为营救一名飞行员,这是现实版的《深入敌后》

8日凌晨1时许,尚在伦敦的北约南欧盟军司令史密斯将军被电话铃声叫醒,他被告知“贝西52号(奥格雷迪的通信代码)找到了”。史密斯立即将这一消息通知亚德里亚海上的美军两栖攻击舰“奇尔沙治”号,并命令舰上的马丁·本特上校具体指挥营救行动。经过一番周密计划,马丁·本特决定选择黎明时分行动。

40余架战机出动,只为营救一名飞行员,这是现实版的《深入敌后》

5时45分,从“奇尔沙治”号上起飞了8架飞机:2架CH-53E直升机(搭载41名陆战队员)、2架AH-1W武装直升机和4架AV-8B战斗机。参与行动的战机还有来自“罗斯福”号航母的舰载机、来自意大利阿维亚诺空军基地的F-16、F-15战斗机和EF-111电子战飞机等,总数达到40余架。6时许,奥格雷迪与一架营救飞机取得联系。

40余架战机出动,只为营救一名飞行员,这是现实版的《深入敌后》

就像受惊的兔子

就在美国机群奔向奥格雷迪的藏身处时,6时21分,一架美军电子战飞机发现塞族武装的防空雷达正在跟踪营救机群。约15分钟后,一架AH-1W武装直升机发现了奥格雷迪点燃的黄烟信标。6时44分,第一架CH-53E直升机成功着陆,机上的美海军陆战队员迅速在四周建立起环形防御圈。第二架CH-53E着陆时遇到一些小麻烦,导致后舱门打不开,不得不重新着陆。这时,浑身湿淋淋的奥格雷迪握着一把手枪从树林边飞奔过来,在战友的帮助下迅速爬进直升机侧舷门。

40余架战机出动,只为营救一名飞行员,这是现实版的《深入敌后》

不过,当直升机群起飞后,机组人员的心情丝毫未敢放松。果然,一枚肩扛式防空导弹从护航的武装直升机侧面擦过,美军机组立即降低飞行高度,在离地100米左右迂回飞行。如此一来,直升机成功地躲开了导弹,但却遭到一连串子弹的“洗礼”。

美军电子战飞机请求摧毁那台正在跟踪直升机群的塞族武装雷达。然而,史密斯将军没有批准这一请求,因为这可能触怒塞族武装使危机升级,导致许多联合国维和士兵遭殃。于是,美军直升机只能自己努力挣扎着往回飞。

40余架战机出动,只为营救一名飞行员,这是现实版的《深入敌后》

7时40分,2架CH-53E回到“奇尔沙治”号,奥格雷迪马上被送到医务室接受治疗。后来,有记者问奥格雷迪被击落时有何感受,他的回答是:“我就像一只受惊的兔子,急着想找到能藏身的洞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