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时的“两脚羊”指的是什么?

微影悼红


世间哪有两只脚的羊,只有两只脚的人!

因此这两脚羊指的便是人。羊作为人类最早驯服的牲畜之一,因此长期以来,羊这种动物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食物的角色。因此两脚羊指的是将人作为食物来供人食用,也就是骇人听闻的“人吃人”这种历史史实。


在中国古代史上,中原地区与汉人创造的农耕文明与草原上游牧民族创造的草原文明,一直处于碰撞与融合的过程。在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寄出现了,令人欣喜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堪回首的野蛮行为。五胡乱华便是所有华夏子孙最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时期。

每当中原王朝的统治式微。北方的游牧民族部落便会南下,借机侵占中原大地。而五胡乱华这段历史却太过于沉重!

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一统归于晋。司马氏最终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然而晋国的统治却十分的无力,皇权被统治者宗族内部的矛盾所削弱。最终酿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八王之乱”。犹如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舞台剧。

再加上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时期便开始的游牧民族内迁,当然很多游牧民族进入内地之后,一般都是作为世族大家的奴婢。地位十分的低下。但是人数却慢慢的增长,到了晋朝时期,这些游牧民族在北方部分地区已经占到了社会人口的一半以上。当西晋朝廷的统治力减弱,这些本就凶悍的游牧民族开始了斗争。



于是当时主要的五个游牧民族纷纷在自己的主要居住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并且将自己民族的地位提到了社会的上层,而将曾经统治自己的汉人变成了奴隶。这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的北方陷入长期的纷争和混乱之中。严重了,影响了中国的文化、经济、社会、军事的格局和发展。经此一难,中国的北方这个曾经富庶的地区,曾经作为全中国主要的文化、经济、社会文明的主要聚集地,地位慢慢的开始降低,为唐宋之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埋下了基础。山东琅琊王氏南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就是“
衣冠南渡”。

而北方由于战火不断,伤亡严重导致人丁稀少,大量的军事战争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开支,慢慢的北方的经济和农业生产以及无法供应如此巨大的开支。于是擅长使用牛羊肉的游,牧民族便开始将自己统治范围内的汉人,当做两脚羊来食用。其场景惨不忍睹,这样的历史说出来也不利于民族团结。但是却在《晋书》中实实在在的记载了这样的历史。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不断融合的历史,但是在融合的过程中除了各民族和谐共存的繁荣时期,也充斥着一些激烈的矛盾和斗争——刀兵相见,战火纷争。当然历史都已经远去,再提起这样的历史不利于时代的需要。

忘记历史吧,珍惜和平吧!


珞珈山的猫


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载的“两脚羊”大餐,即肇始于羯族石虎这帮人吧?

何为“两脚羊”,说来甚惨,乃为“人肉”,汉家女纷纷成了随军两脚羊,边行边食,年轻妇女肉鲜味美,赛过羊肉,这一吃便吃了好几十万,羯族后为汉将冉闵所灭。这段历史笔者印像极深,原因是过于残忍,烹煮的方式太暴虐,人性泯灭。

说来也十分有趣,这些“肉品”在后世的朝代之中竟也细分品目: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意思是老而瘦的男子不易煮,需要再加些材火;年轻的妇人味道佳,胜过羊肉;小童细皮嫩肉,煮来连骨头都一起烂熟了。读来真是骇然不已。

南宋有学士名曰庄季裕,他曾著作《鸡肋编》,其中不但将以上各肉品写的清清楚楚,还写了如何烹煮才美味。这个庄学士不知道是亲口品尝过还是亲手烹煮过,细细将其所写读罢之后,真真令人不寒而栗。

若说是食人这档子事儿,若要评选个第一,估计当属唐朝的黄巢。史栽黄巢杀人八百多万,这占了当时人口数的一半以上吧!而这些死去的无辜受害者,有多少是被送进磨坊捣成肉泥吃进兵士肚子里的,有说几十万,也有说上百万,具体多少,不得而知。

或许各位看官都认为这些事儿只发生在古代,却不想近代历史之中也多有存在。

且说英国历史上,克伦威尔公开斩首废王查理一世,围观者人山人海,兴奋等到刽子手甫一刀落,百姓纷趋前抢食查理一世血肉,最后竟连骨头与五脏也被分食。可悲查理一世最终竟留一全尸而不可得,这应是仇恨所致。

依稀看过一本著作,描写清末洪秀全作乱期间,来华帮助李鸿章训练淮军的英国人戈登,其回忆录曾记载大清国吃人的盛况,譬如安徽常熟一地就曾公开标示人肉价钱,男、女、老、幼肉品器官价钱各有不同。想必戈登看罢之后心里真的要咯噔了。

另有近代大文豪日本文学家芥川龙之介于清末民初曾拜访中国多次,他在小说里就曾写道: 某县拿得一知名匪盗,临斩首之际,乡民手上都纂着一个馒头,甫一斩首,乡民纷纷冲向尸首,以手中的馒头沾血而食,争抢不到者,竟然嚎啕大哭,甚至有富商愿意花钱购买之。据说可以抵御眼疾与百病。而后这匪盗的肉被拿去做成肉包,竟十分抢手,重金而不可得。

历史上食人之事层出不穷,或于战乱,或于承平时期,或于暴君昏聩,尤以战乱的大幅杀戮为最。曾看过英国人拍摄的一套纪录,其中描述到:二战末期,日军或饥不择食或壮其胆量,竟也食人,除了吃白种人,甚至吃阵亡的同袍,大概都从臀部开始挖肉,再从大腿与手臂刮取,或煮,或烤、或生食。听闻他们在山东一带还挖取婴童眸子、肝供军官取食,行径令人发指,与禽兽何异?此等恶行,历史之上大概只有黄巢堪比拟吧!


大狮


五胡乱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指的是西晋时期众少数民族趁八王之乱入主中原,当时“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落,但事实上远远不止这五个。这些少数民族陆续在中原建立政权,这些政权存在了近百年,后来北方被前秦统一,呈现出南北朝之势,五胡乱华才逐渐结束。

而这段历史由于太过血腥,汉族几近灭族,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神州陆沉”等。现在我们讲究各民族统一,如果着重提这段历史,容易引起民族纠纷,索性在历史书上就一笔带过。


那么五胡乱华时期的“两脚羊”指的是什么呢?羊不是有四条腿吗?怎么只有两只脚呢?实际上,“两脚羊”指的并不是羊,而是被当做食物吃的人。上面之所以说五胡乱华的历史太过血腥,其中有很大的成分就在于这个“两脚羊”。

《晋书·石虎传》中记载:(石)邃自总百揆之后,荒酒淫色,骄恣无道,或盘游于田,悬管而入,或夜出于宫臣家,淫其妻妾。妆饰宫人美淑者,斩首洗血,置于盘上,传共视之。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


古代一旦发生战乱,或者到朝代的后期,很容易发生饥荒,一旦发生饥荒了,人们总要吃东西啊,没粮食怎么办?那就只能吃树叶、树根,等到树都吃没了,就吃观音土,连观音土也没了怎么办?那就“易子而食”或者“乃自相食”,意思就是换着孩子吃,或者去吃别人。

据说五胡乱华的时候没有“两脚羊”这个词,但他们却做着跟这个词相同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吃人。这些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由于粮食草料短缺,于是就地抢劫,附近的居民被搜刮粮食,掠夺财宝,以及抢夺女人。


当时无论是已经嫁为人妇的中年女子,还是初经人事的少女,全都被这些少数民族抢去了。据说他们就称这些女人为“两脚羊”(待考证),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原因是在他们眼里,这些女人毫无反抗能力,就像羊一样温驯,只不过她们用两只脚走路而已。

据说他们把这些女人抢去之后,夜里奸淫,白天由于食物短缺,就把抢来的女人杀了吃掉。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骇人听闻,这些少数民族比起日寇入侵还要残忍,故此历史书上对这段历史一笔带过。


魏青衣


五胡乱华时的“两脚羊”指的是什么?

五胡乱华时期,两脚羊就是当做给北方少数民族当作肉食的女子。这些女子被当做军妓、军饷随军携带,天黑了陪睡,天亮了杀了吃。晋书之中记载着当时中原的汉家子弟几乎都被屠杀殆尽,士族十有八九都被杀了。很多高等动物是不会吃同类的,人和动物的差距很显然就是文化和思想。而一个连文字都没有民族因为缺少教化,保留着吃人的兽性。

羯族可以说是吃人恶魔了,两脚羊这个词就是拜他们所赐。石虎就是个杀人狂魔,他在城墙之上挂满了喊人的人头,并且将汉人的尸骨制作成“京观”,用来恐吓路过的汉人。他的儿子石遂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少年时候的他就喜欢将汉人女子的肉活生生割下来,然后和牛羊肉混在一起煮成汤。并且将这肉汤赏赐给部下吃,让他们猜测这是什么做的。耳濡目染父亲怎样杀人的他从小心理扭曲,喜欢将汉人的貌美女子的头砍下来当做工艺品,放在盘子中观赏。有意思的是,石遂还是个佛教信徒,到了他手上的汉女还要被他逼得去做尼姑。

鲜卑慕容氏同样臭名昭彰,公元304年,段部鲜卑族横扫中原,抢夺了无数财富,还抢走了数万少女。后来,他们将五万汉族少女当做军饷一个冬天就吃到只剩下8000人。幽州刺史王浚想要救下这八千少女,不让他们走惹怒了他们,他们就将八千少女当场杀死,尸体填满易水而使其断流。鲜卑族人有不带粮草带着战俘行军的习惯,如果战俘吃完了,他们就杀路人来吃,或者直接屠杀被占领的地区。

将汉人杀到近乎绝种确实是真实情况。如不是后赵大将冉闵发布了让汉人崛起反抗的杀胡令,汉人的血脉定是难以保存。这场浩劫之下,汉族人从两千万人缩减到了不足400万人,这个数据现在很多专家还是存在疑问的。当邺都被冉闵解放之时,从中解救的汉族女子有二十万人。所以到底有多少少女死在这些少数民族手上,我们根本无法知晓。

冉魏建立之后,冉闵为了报复大肆屠杀羯人,羯人数万男女老幼都在这场屠杀之中丧命。石虎的儿孙不是死在内讧争斗之中,就是被冉闵灭族。五胡之中的四胡受到了冉闵毁灭性的打击,然冉闵最终被慕容俊所俘虏。

慕容俊耻笑冉闵作为奴才竟敢称帝,冉闵反击他: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冉闵死后天下大旱,又逢雪灾,慕容俊怕了,不得不派人祭祀。至今听来,冉闵孤胆英雄应当为我们所有人所铭记。


木剑温不胜


古代战乱频发,尤其是五胡乱华时期。当时由于西晋王朝内部的八王之乱,导致了国力迅速衰弱,于是众多关外的游牧民族相继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多个政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个部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胡乱华。

这些关外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一带后,保留了原始的部落组织形式,而且也没有学会汉人的耕种技术,所以生产力非常落后,根本无法生产需要食用的粮食。于是大量的胡人掳掠北方汉人子弟,将他们作为“军粮”关押起来宰杀烹食,尤其是汉族女子。而这些食人的恶魔将便将汉族子弟称为了“两脚羊”。



野史传闻

“五胡”之中以慕容鲜卑族和羯族人最为残暴凶狠。八王之乱时期,慕容鲜卑趁机劫掠中原,除了掳掠了大量的财富之外,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女子。慕容鲜卑族的军队带着这些女子行军,晚上肆意奸污凌辱,白天便将这些女子宰杀烹食。后来只剩下八千人时,

被汉族将领发现,命令慕容鲜卑人将她们释放。结果慕容鲜卑族竟然将这些汉族女子全部杀死,投入到了河北易水之内。

后赵政权的建立者羯族人对比鲜卑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行军从不带军粮,而是驱赶汉族子弟随军。也因此在羯族人的军中称这些等待被烹食的汉族子弟为“两脚羊”。



正史记载

《晋书·石虎传》中记载石虎生性残暴,而且荒淫无度,经常在酒后或者半夜出入于别人的宅院之中,淫辱别人的妻子。而且他看到宫中有姿色的尼姑便会奸污,之后将其杀掉,把尼姑的肉和牛羊肉混合在一起煮熟,让周围的人猜这是什么肉。

还有《资治通鉴》也记载冉闵取代羯族人的后赵政权后,将羯族人囚禁的汉族子女部分释放。然而当冉闵被擒之后,邺城被慕容鲜卑人围困,在城中粮草用尽后,这些士兵竟然将后赵宫中留下的部分女子全部吃掉。

“邺中大饥,人相食,故赵时宫人被食略尽”



吃人这种事情看似不可思议,但实际上除了五胡乱华时期,历史上很多动乱年代或者是灾荒发生时都会有吃人现象发生。

《旧唐书》中记载,黄巢的军队被围困陈州之时,由于城中粮草耗尽,黄巢便命令士兵将俘虏当做粮食宰杀烹食。

再有清朝光绪时期发生的丁戊奇荒,由于清政府鼓励种植鸦片,导致了粮食大面积减少,而1877年雨水降低导致了旱灾发生。《申报》就记载当时人们无以为食,竟然发生了人吃人的惨状。



除了中国之外,外国也是如此,最早来到西伯利亚的俄国人都是被沙俄流放的罪犯,他们在西伯利亚时没有食物,也是靠着人吃人活下了一部分。也因此清朝人称这些沙俄人为罗刹鬼,形容他们吃人肉。


我是越关


提起这“两脚羊”,不得不说这是我大汉民族的一段血泪史。这是用血与累的惨痛代价换来的结论,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呀!

“两脚羊”,此“羊”非彼羊,并不是指真正的羊,而是指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五胡乱时期,一些少数民族奴役我汉人,并且以吃我汉人为乐,还美其名曰:“两脚羊”。我大汉民族陷入了黑暗,真是惨不忍睹。

这些残忍的胡人更是将其分类,将老瘦男子称为“饶把火”,就是肉太老,不好煮熟,比较费柴火;将年轻的女子称作“不羡羊”,也就是其肉与羊肉一样美味;而将小孩称作“和骨烂”,就是小孩的肉下锅煮熟,骨头和肉都熟透了。总之,他们将其统称为“两脚羊”。而这些残忍的胡人,最喜欢的还是年轻的汉家女,认为她们最为美味。



五胡乱时期,石虎就是一个典型的食人恶魔。据史书记载:这个石虎荒淫无道,见了美女就上。甚至他还贪婪尼姑庵中比丘尼的姿色,与其交亵而杀之。这还没完,他还将其与牛羊肉一起烹食,不仅自己吃,还赐给自己的属下,残忍至极。

到了唐末,还有一个爱吃人的大魔头就是黄巢。唐末,黄巢起义,他的军队在围困沉舟长达300多年。在这期间,由于黄巢军中缺粮,就把抓来的俘虏当作粮食来食用,一天之中被杀害的人以千百计。这场景想一下,就令人不寒而栗。

总之,在古代的战乱时期,民不聊生,人不再是人,成为食物,沦为“两脚羊”。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所在,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密探零零发


羊是一种家畜,有四只脚,由人工养殖,可以任意被人宰杀,供人食用,羊奶营养丰富,可以供人喝。在五胡乱华的历史时代,汉族人和羊的区别仅仅是羊有四只脚而汉人只有两只脚,别的属性和羊一样。如同家畜一样,由胡人养殖,可以任意被胡人宰杀,供人食用,汉人被胡人大肆奸淫掳掠。往往是成群的汉族人口,被胡人随军驱赶,饿了被宰杀烹吃,兽性来了随意污辱。

五胡乱华中的羯族在历史上便是以“食人恶魔”之名恶名远扬。史载羯族行军时作战从不带粮食,专门掳掠汉人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两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被驱赶的奴隶和牲畜,夜晚让残暴的士兵肆意奸淫,白日则可随意宰杀烹食。汉族的英雄人物冉魏的冉闵曾经解救过一次被掳掠的汉人少女多达20万,可想而知,当时的羯有多么的残暴。

不光是五胡乱华时有的人被称为两脚羊,在历史上很多时代都有以人为食的现象。当然,如若不幸生活于那样黑暗的时代,又或者生于乱世,这对谁来说都是一种不幸,谁都有可能吃人或是被吃。人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什么所谓的尊严、价值观统统被抛在九霄云外,同类反而是就是最容易获得的食物。更有甚者,被杀被吃的对象,边一点反抗意识都没有,完全是非智人的表现。


历史与人像


说起“两脚羊”的历史,那真是揭开了传统社会之下一段黑暗的历史。

不过,我首先想说的是,五胡乱华时代还没有“两脚羊”这个词语。

“两脚羊”的说法五胡乱华时期并没有,为后人杜撰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其实是源于此前网上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叫《五胡食人录》,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烧杀淫掠,甚至将老百姓抓来吃掉。这篇文章里面说羯人直接将掳掠的汉族女子称做“双脚羊”。

我不知道这个作者是从哪看来的资料,把“两脚羊”写成了“双脚羊”。其实,第一次提到“双脚羊”这个词的是北宋末年的一本笔记,叫做《鸡肋编》,作者是庄绰。

这本书里面写了一句很有名的一段话:“自靖康丙午岁,金狄乱华,六七年间……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登州范温率忠义之人,绍兴癸丑岁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这段话最后一句比较残忍和血腥,老瘦男子为什么叫“饶把火”,可能是男人的肉比较糙,因此必须加大火力,多添柴火。女性和小孩的肉比较好吃,“两脚羊”可能就是说如同羊肉一样鲜美(北方少数民族爱食羊肉,故如此说),小孩的肉比较鲜嫩,可能一烧就烂了。

或许是那个时候吃人太普遍,《水浒传》里面就有好几处写卖人肉包子。

古代那些吃人的故事:血腥残忍,触目惊心

其实,在北宋之前,虽然没有“两脚羊”这个称呼,但是人吃人的惨剧却史不绝书。

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将领苻登在外出打仗的时候,就从来不带粮草,而是以敌人的尸体为食。唐代末年,庐州刺史杨行密被困在广陵,就命令军士将老百姓抓到集市上,像屠杀猪马牛羊那样,杀掉他们。

隋朝末年的迦楼罗王朱粲,更是杀人和吃人成风。他曾经每攻打下一座城池,就让人抓捕妇女而儿童,然后杀掉分给部队士兵吃。

魏晋八王之乱期间,慕容鲜卑劫掠中原,抓走了数万汉族少女,每晚士兵们奸淫之外,就将其不断杀掉。

元朝末年,因为民不聊生,吃人肉也层出不穷。当时的人认为,最好吃的是小孩的肉,其次是女性的肉,最难吃的是男人的肉。对于烹煮人肉的方法也很多,有的直接用钎子插上烤,有的则像杀猪一样先用开水烫掉身上的苦皮,然后烹炒。有的则直接煮好,腌制起来,作为行军干粮……(手段太残忍,就不多说了)。

可见,中国人吃人的历史有多么源远流长,也多么毛骨悚然。我劝那些天天想穿越,喜欢看穿越剧的人,还是今天的社会更美好啊!


兮兮说事儿


“两脚羊”,顾名思义,也就是两只脚的羊。我们都知道,这羊都是四只脚,怎么会有两只脚的羊?

原来,在西晋末年,五胡祸乱中原之际,大肆屠杀中原的汉人,导致中原地区的汉人十不存一,剩余的汉人纷纷南渡江南。



不仅仅如此,以羯族石虎为首的一批人,还把汉人当作军粮吃掉,这就是所谓的两脚羊。据说石虎在行军过程中,会掳掠大量的汉人女子在军中,夜间供其淫乐,白天就杀了当食物。


石虎的长子石邃更是有个特殊的癖好,他喜欢奸淫寺庙中年轻貌美的尼姑,奸淫之后便杀了跟着牛羊肉一起煮熟,然后赐给身边的人吃,要他们猜测这是什么肉!(此事记载于《晋书·石虎传》)

石虎石邃绝对不是孤例,在战争时期,人吃人这事并不少见。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由于年年战乱,土地没人耕种,没有粮食吃。黄巢就命人自己士兵把捉来的俘虏当成食物给吃了,一天之内就吃了数千人,连骨头都吃了 。


《旧唐书》中对于这个事情是这么记载的:

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更变态的是,宋朝有一个叫做庄绰人编了一本叫做《鸡肋编》的书,里面详细的记载了各种类型人的口感:

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

又老又瘦的男子需要多烧点柴火才能煮的烂;年轻女子比较鲜嫩,连羊肉都比不上;小孩子最细嫩,连骨头都不用吐。

别看这书中描写的轻描淡写,但仔细想一想,令人不寒而栗。人吃人已经够恐怖了,竟然还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级,哪个好吃,哪个不好吃,简直是人性的泯灭!


胡史乱翔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所谓“两脚羊”,并不是羊,而是被用作食物的人类!因为人只有两只脚,又被用来当食物,所以被称为“两脚羊”。

“两脚羊”的称呼有见于史:

宋 庄绰《鸡肋编》卷中:“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一·人肉》:“古今乱兵食人肉,谓之想肉,或谓之两脚羊。此乃盗贼之无人性者,不足诛矣。

当代文豪鲁迅也提到过:

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 黄巢造反,以人为粮,但若说他吃人,是不对的,他所吃的物事,叫作“两脚羊”。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是华夏民族历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

频繁战争,社会动荡,治安纷乱,必定会影响粮食的收成,加上频发的屠杀事件,人口迁移,使得中国北方人口凋零,对粮食收成更是雪上加霜。


打仗需要成千上万的士兵,士兵需要吃粮,没有粮食就吃肉,普通的肉不够吃,吃什么,吃人肉。吃什么人?吃不能作战的人,流民、战俘、百姓。

在中华历史上,吃人并不仅在“五胡乱华”时期才有,其实很多朝代都有。也并不仅仅在战乱时才有,太平年间亦有,这种行为就更令人发指了。

比如北宋时的两个事例:

北宋初年,有个名叫王继勋的,专门以脔割奴婢为乐。他本是彰德节度使王饶之子、孝明皇后的异父同母弟,此人性情残暴,经常强行买得民间少年男女作奴仆,稍不如意,就把他们杀死,烹食其内。宋太宗时期,有人揭发了他的罪行,他供认共杀食婢女百馀人。因罪状确凿,被斩首于洛阳。
仁宗时期,广源州侬智高的母亲阿虎喜爱吃人肉,每顿饭都要杀死一名小儿供她食用。

关于“两脚羊”的问题就说到这里,说多了让人不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