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五胡乱华”如此凶残,是谁结束了五胡乱华?你怎么看?

与心灵同行


五胡是指西晋末年在中国内地相继崛起的匈奴、鲜卑、羯族、氐族、羌族,并特指他们建立的一系列政权。

五胡的统治(包括局部统治)是怎么结束的?

首先,是汉族的复兴和反抗。

在十六国前期,北方刘琨、王浚等藩镇仍在,司马保、陈安等西北汉族势力此起彼伏,河西凉州张氏则持续抵抗了几十年之久,南方的东晋在北方南下汉族和当地人支持下也顽强抵抗,保全了东南半壁,甚至多次反攻,河西张氏虽然被前秦攻灭,但末代主张天锡趁乱南投东晋,其儿子张大豫曾在淝水之战后力图再起,此后也有陇西李氏、河西段氏等相继崛起。东晋在祖逖、桓温、桓冲、谢安、谢玄、刘裕等的主持下多次北伐西征,先后攻灭过巴氐人的成汉、鲜卑人的南燕、羌人的后秦等,几次将势力范围恢复到黄河流域,东晋之后,宋、齐、梁、陈四个汉族政权先后崛起,虽然在和北方抗衡中日渐不利,但仍然保住了汉族的半壁江山,撑到了北方汉族恢复统治的一刻。在北方,隋朝皇族的弘农杨氏、唐朝皇族的陇西李氏虽然血统多少有疑问,但以汉族复兴者、保护者自居,最终夺回了舆论主导权,结束了五胡主导北方的几百年乱局。

其次,是部分少数族裔的自我弱化。

十六国前期大小少数民族政权都实行胡汉分治,即以类似汉魏的官僚体制管理汉人,以类似匈奴的单于台体制管理本族人,并且赋予本族人以各种特权。部分少数民族政权在前期就试图改变这一体制,以图建立能混一各族、为汉人和其它民族接受的“正统政权”,如前秦苻坚就曾任命汉人王猛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竭力淡化民族意识,甚至将自己所属的氐族分散到各处,但他未能审时度势,轻视了南方东晋的生命力、汉人的反抗意识,尤其被征服的鲜卑、匈奴、羌等民族的反弹,结果淝水之战失败后迅速丧失了政权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最终被淹没在又一次民族混战时代的滚滚浊流中。北魏崛起后孝武帝拓跋珪意识到凭借落后的鲜卑(北魏皇族还是鲜卑中文化相对落后的拓跋氏)文化难以统治庞大、复杂、人口众多的中原,就不惜以“强制性全面汉化”为代价,试图让鲜卑族和北魏全面“正统化”,尽管他的改革事与愿违,导致鲜卑族和北魏不到百年便同归于尽,继之而起的西魏、北周将之当作教训,一度逆向实行鲜卑化(孝文帝连国姓都从拓跋改成汉式的元,鲜卑贵族的姓氏也都汉化,风俗习惯甚至祖坟都要汉化,西魏则反过来将皇帝姓氏改回拓跋,还强行恢复三十六国、九十九姓等鲜卑旧制,甚至让汉族文武也改鲜卑姓氏,如杨氏和李氏就分别改为普六茹氏和大野氏),原本由胡化汉人建立的北齐,也一度将“沾染汉儿习气”视作洪水猛兽,但这股逆流很快就因不合时宜而走入死胡同,北周取代西魏后很快“托古改制”,模仿起了周礼,即便没有后来的杨氏篡立,北周君臣也开始重新汉化(皇帝改服汉魏衣冠)。尽管实施汉化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多,却都是强国、大国(因为自认为有望一统天下才会考虑汉化以争取人心的问题,弱势政权,如河西鲜卑突发氏,就在重臣安国将军𨱎勿仑的劝说下不建城池,竭力保持“旧俗”以免成为强敌的靶子),因此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五胡时代是被“五胡”自己帮助推翻的,鲜卑慕容氏曲折的汉化,为此后隋唐的复兴扫清了道路。

第三,则是“五胡”的自相残杀。

“五胡”许多政权破坏性极大,在给中原汉族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互相残酷杀戮。如前期羯族令消灭西晋最后两个皇帝的匈奴汉(前赵)势力毁灭殆尽,让北方鲜卑望族段氏凋零殆尽,而他们又被在东北崛起的鲜卑慕容氏趁冉闵之乱扫净,成为五胡中灭绝最彻底的一族;氐族在和匈奴、羌和鲜卑的血战中相互削弱,最终令羌族在这一时期唯一的国家后秦和鲜卑族的南燕被南方汉族政权消灭,自己也衰落灭亡;鲜卑族拓跋氏消灭了中后期北方几乎所有割据政权(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自己又在汉化相对滞后的六镇杂胡掀起的兵变中分崩离析,而“六镇杂胡”很快沦为新一批割据者的打手、炮灰,和十六国-南北朝时代同归于尽。可以说,“五胡”的自相残杀虽然加剧了社会灾难,却也在客观上让这个黑暗的时代更早结束。

顺便提一句,“五胡”作为民族尚有一个绵延至今(羌族,现代羌族是当年羌族部分苗裔的后代),而作为政权的“五胡国家”,也有一个存续到“五胡乱华”时代之后:鲜卑慕容氏(和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同源)建立的吐谷浑,正式建国为东晋成帝咸和四年(公元329年),直到公元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才被吐蕃吞并,此时不但“五胡乱华”时代早已结束,连取而代之并一统天下的隋朝都早已成为历史了。


陶短房


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正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但乱华的并不止这几个少数民族部落,他们对中华内部造成的破坏,几乎到了让汉族亡国灭种的地步。

此时的东晋朝廷偏安一隅,对将领们和民间的保卫国家收复土地拯救汉族的呼声不闻不问,也就是后来冉闵在北方建立了汉族的冉魏政权,在全国范围里发布“灭胡令”,也正是冉闵在这三年对五胡的大屠杀,才让中原的汉族民众有了更大的生活空间,也使五胡对汉族产生了恐惧之感,所以在冉闵的冉魏政权失败之后,汉族也没有被大规模屠杀。

冉闵举兵灭亡作恶多端的羯赵政权,此举顺应了北方汉人民众的正义呼声,数十万羯人在汉人民族复仇的怒火下被屠灭,也让后续统治中原的氐人、羌人、鲜卑人建立的各个政权,再也不敢如石勒、石虎一般,明目张胆地残虐汉民。但是经过漫长的撕杀战乱中,中原大地上占统治地位的人己经不是汉人了。

此时的北方汉人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残,已没有能力阻止异族的入侵了。同时,多年的战乱使中国的文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大量文化宗卷遭焚毁,华夏文明消失殆尽。在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侯,一代伟大帝王--隋文帝杨坚出现了。他代周建隋,在汉族面临灭族的最危险时刻成功取得当时中国大地上最强大的胡人政权,建立隋朝。

杨坚上位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停止了军界和政界胡化趋势,力行汉化。隋文帝勤理政务,对百姓实行宽仁的政策,杨坚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国力日渐强盛,汉族民族力量终于恢复,他又先后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大地恢复了平静,结束了五胡乱华的局面。


关河南望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个人感觉是北魏朝,前秦自从淝水之战后一蹶不振,随后更是四分五裂,鲜卑族拓跋珪趁机重建代国,随后改国号为代,两年后迁都平城,四十年后,拓跋焘统一北方。(439年)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北魏的统一并不像前秦。前秦的统一,各族只是臣服在前秦的武力之下,名为封建一统,实际上还是草原的部落联盟,一但前秦衰弱,各族就迅速自立。

而北魏之一统,就非常重视国家的封建化。拓跋珪刚刚进入平城,就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原本草原的奴隶主贵族也在拓跋珪的影响下迅速转变为封建大地主,不仅如此,拓跋珪还招募大批汉家士族进入北魏统治中心,国家迅速封建化。


拓跋焘统一北方后,继续推广封建化,使北魏逐渐变为一个封建化国家,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国内全面推广汉化,不仅是鲜卑族,在北魏统治下的各族都在进行汉化。此举大大推动了各民族的融合,民族之间没有了隔阂,国家自然稳定。

北魏此举,旨在消灭民族分歧,加强各族对北魏政府的认同感,并且直接套用汉民族的文化,建立封建帝国,不断强化和巩固国家。自此,五胡乱华的五胡空有其名,实则与汉人无异。


包括后来的北周北齐,乃至隋朝,都是在北魏打下的这块坚实的地基上建立的。


守仁看剧



中国上五胡乱华如此凶残,是准结束了五胡乱华,不是唐朝,不隋朝,不是李世民,不是杨坚。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在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而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是581年。

西魏恭帝的大丞相宇文泰,在早年时在果断下手毒死魏孝武帝元修。立南阳王宝炬为帝。新皇受制于他独掌朝政,三次战役大败东魏。



他名将人才尽得其用,智勇得以发挥。西魏强盛起来,大力提拔王罴,杨而,隋朝杨氏也此从此发迹显赫。

西魏攻陷成都,占有益川,549年梁将侯景攻陷梁都建康,长江下游为东魏占据,湘东萧绎兵败,投靠归附西魏,封梁王,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领中山公宇文护,进攻樊邓灭梁,梁元帝出降被杀。


将梁王公百姓,数万赶到长安,西魏占据长江流域全为西魏所有。宇文泰死了,长子宇文觉承袭大权更是握有国家大政,在于谨的支持下,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禅位于周,又杀元廓,建立北周。北周政枚在内讧中宇文邕,当上北周皇帝。

北齐皇帝们是中国最有明昏君,他们不理朝政,热中生活奢侈,宠臣美姬鬼混,到北齐后主,高纬更是有而无不及,为过度的混蛋。自弹琵琶,唱无愁之曲,称无愁天子,随意封官,连他狗马鹰鸡都有仪同,郡官,开府。政治上黑暗腐败。


北周武帝看到北齐腐败即将崩溃,乘机北齐混乱,出兵伐北齐。575平武帝令宇文纯,司马消难,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宇文盛,候莫陈琼,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杨坚,薜迥,李穆率军分道并行,自率大军六万,进入齐境内,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很得人心。

北齐高纬在周军进攻时侯,在天池打猎,飞马送急报三次丞相不理,到高平已陷,五妃还说再围猎一次。577年高纬逃住济州,青州为北周追兵所就获。给送往长安,次年被杀,周武帝宇文邕灭齐统一北方,它结束了长期五胡乱华的历史,为随朝全国统一奠定基础,大象三年(581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后,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代北周政权,改国号为隋,如果结束五胡乱华真正意义的英雄是宇文泰功劳最大。


早在北魏时,鲜卑族拓跋焘,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就逐步实施了改革,在冯太后辅佐下进行了大范围的汉化改革,把胡人记载了一百一十八胡改姓改为汉姓,拓跋氏为元姓,开六孤为陆姓,贺顿改贺姓,独孤为刘姓。

断胡语,通婚姻,重教育,祭祀孔

子,尊儒教,找古书,没立太学,小学。胡汉界限逐渐模糊不清。民族融合,从变胡为汉上说,又是冯太后和孝文帝元宏最为伟大。


ww3721


第一、结束五胡乱华的是鲜卑人,具体说是拓跋鲜卑,也就是北魏!

第二、五胡乱华造成大量的人口减少主要是国家太多战争比较频繁,造成大量人口减少!

第三、汉族人口大量减少主要还是内部战争造成的人口减员严重,才导致五胡乘虚而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衣冠南渡迁徙到长江以南!

第四、五胡建立的政权很多都是汉族门阀支持的,否则也没后来杨坚什么事!

第五、隋唐是胡风文化特别盛行的朝代,皇室贵族都有胡人血统,李白都是胡人,所以辉煌的隋唐不仅是汉族人创造的,是开放大气的汉文化造成的,反而现在自诩汉族的大汉族主义者心胸狭窄,老是唧唧歪歪的!


闻韶9471


实际上是五胡自身,

记得读史的时候,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族群相互之间就一个字;杀。

族群内部之间就两个字:残杀。

偶尔有个把想偃武修文,休养生息的国主,也因过于文弱,旋及被杀,刀把子说话,那真是人羯,才几十万人口,几乎被杀绝,

杀来杀去,都死的差不多了,实在无力再杀了,五胡融于华,

周世宗收拾乱局于前,杨坚得其利于后。

隨统一…


bindong1






领略非洲风情


隋文帝杨坚。五胡是谁呢?匈奴、鲜卑、羯、羌、氐。主要是羯人残暴。鲜卑一度统一了中国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拓拔宏迁都洛阳,鼓励汉鲜通婚,任用汉人官员,推动鲜卑汉化,促进了中华民族大融合。所谓五胡乱华之说是狭隘的汉族史学观,而五胡乱华时,根本就没有汉族,五胡也是后来汉族血脉的来源之一。当代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南、北方汉族人基因基本一致,实际上也证明了,汉族本身就是中华地区历史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全世界各大民族都是如此,纯粹血统的说法,纯属胡说八道,纳粹言论。


沉140769451


那么是谁结束了五胡乱华?个人以为,以朝代论是隋(虽然五胡乱华指的是东晋时期,但南北朝时期也是连年战争,民不堪其苦,所以南北朝其实是五胡乱华时代的延续,而且南北朝时期也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争斗,这些特征与五胡乱华时代,并无本质上的不同);而以人来论当然是隋文帝,以势力而论是以八大上柱国为代表的关陇集团。

只有这么多回答了。


白玉飞猪671


北魏文明冯太后和北魏孝文帝祖孙的汉化改革是五胡乱华结束的标志,五胡乱华自西晋八王之乱后刘渊举兵为标志性起点,至北魏冯太后改革为标志性结束,五胡最终或是灭族或是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冯太后改革后,五胡与华夏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对立对抗局面,民族问题不再是中国的主要矛盾,胡汉融合形成了新的中华民族。北魏少数民族主动汉化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次改革,冯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贡献的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