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五胡乱华”发生的真实历史原因是什么?

奇缘言语


这是一个好问题,特别是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友友们,了解这个问题,对于更好的了解三国历史,具有很大的启发。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在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政权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之乱,就是北方少数名族,在中原地盘上建立的不是汉人控制的政权。

五胡指的是从汉末三国到晋朝时期,迁徙到中原地区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五个胡人游牧部落联盟。

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新政权,国号晋,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掉了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国家重新统一。

但是,西晋统一中国以后,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西晋成立后,司马氏家族成为了庞大的权贵集团。西晋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从汉末三国开始,由于中原地区连年战乱,人口大量减少,北方游牧民族开始陆续内迁。到了西晋时期,内迁的游牧民族大量增加。关中、凉州地区已经占到了人口的一半。这为以后的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

西晋统一的局面,仅仅过了十多年,从291年到306年的十六年时间内,西晋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就发生了两个阶段的内乱。先是皇后贾南风干政引起内乱,后来是“八王乱政”。社会政治、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中央政权的控制力严重削弱。

趁此机会,内迁中原的游牧民族,开始独自建立政权,中国从此进入了近三百年的动乱时期。史称“五胡乱华”或”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逃到江南的汉族政权长期对峙,中国再度出现了更为悲惨的对峙分裂局面。

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建立政权开始,揭开了历史的序幕。

304年冬天,氐族首领李雄占领成都,自称“成都王”,建立汉政权,史称“成汉”;

同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山西离石),成立汉政权,史称“汉赵”。

这是五胡建国的开始。

310年,刘渊死后,其子刘聪杀死太子刘和继承了王位。

311年,刘聪命令部将攻占了洛阳,俘虏了晋怀帝,杀死太子、宗室、官员、兵士百姓三万多人,大肆发掘陵墓、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祸”。

313年,刘聪毒死了晋怀帝。晋怀帝的侄子司马业,在长安称帝,是为晋愍帝。

316年,匈奴建立的另一个政权前赵刘曜攻占了长安,俘虏了晋愍帝。

317年,晋愍帝被杀死。

当时的士族王导、王敦等,扶植晋朝远房宗亲司马睿,在建康登基,是为晋元帝,历时五十二年的西晋灭亡,东晋开始。

从西晋永兴元年(304年)“成汉”、“汉赵”立国,到北魏统一(439年),南北朝开始以前,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南到淮河、北至阴山、西到葱岭、东到大海,东北到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到澜沧江以东的地域内,相继由匈奴、鲜卑、羌、羯、氐等五胡,建立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建立的十六国分裂的外族政权。

此外,还有汉族建立的冉魏、西燕等。

这就是史称“五胡乱华”的历史真相。

五胡乱华,给华北地区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连年的战争导致社会经济严重的破坏,中国的人口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后,全国有249万多户,人口1616万多人。282年,人口调查到了大约1885万。

但是经过“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又导致了华北人口大量流失,所谓“十室九空”。

东晋建立后,中原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一共有六次南迁高潮,累计超过一百万。

五胡乱华,严重破坏了中原地区的政权和经济架构,但也促使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汉族的文化经济交往,形成了民族的大融合。经济中心也由中原地区向南转移,带动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就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人民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和平、统一、稳定的局势,才是人民的福祉。


豹眼看历史


西晋初年的五胡乱华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其意义不亚于欧洲的蛮族入侵,直接改变了中国历史日后的进程,甚至可以说没有五胡乱华,就不会有后来的隋唐帝国。这一切,请听朱言慢慢道来。

1.五胡及其内迁

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从东汉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迁徙。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汉王朝不断将降附的匈奴迁于塞内。同时,汉帝国又“恐匈奴与羌有谍”,在西北方面又向西羌和氐族地区发展;东北方面,汉朝政府又迁乌桓于辽东、上谷等五郡塞外,“为汉侦侯匈奴动静”。东汉王朝继承了西汉的政策,还乘匈奴分裂时机,招引南单于比率部内迁于并北数郡,为汉朝“扦御北虏”;并招引乌桓进入自辽东至朔方等北边十郡内,“为汉备击匈奴、鲜卑”。两汉政府企图通过将北边各族向塞内移徙以截断匈奴左、右臂,从而瓦解匈奴本身力量。但是,这种迁徙会改变塞内郡县的民族构成,为汉帝国及日后的汉人政权埋下隐患。

东汉末年,中原纷争,各个割据势力为了补充兵员和劳力,也迫使各族迁入内地。比如,曹操打败三郡乌桓后将其万余落迁入中原,“帅从其侯王、大人、种众与征伐”。以后曹操在与蜀汉争夺汉中失败之后,徙武都氐族人五万余落于关中。西晋建立之后,仍然沿袭两汉这种内迁蛮族的政策。 西晋统治时期,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的匈奴及所谓杂胡,在汉族的影响下,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胡汉文化相互影响渗透。

2.内迁胡人汉族政权的矛盾

从两汉开始的胡人内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胡人汉化在当时是一个趋势。譬如,魏晋时匈奴人已改用汉姓,用汉语,其上层贵族受汉文化影响日深。匈奴贵族刘渊研习四书、五经,“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刘渊的从祖刘宣“好毛诗、左氏传”。刘氏匈奴贵族已经完全汉化,甚至儒化了。不仅匈奴,其他杂胡的汉化水平也很高,当时氐族“姓为中国之姓矣。······多知中国语"。入塞较晚的鲜卑人,东汉末年也“颇学文字”,属于辽河流域的慕容部,在魏时“渐慕诸夏之风”。慕容廆在同西晋官吏交往中服“巾衣”,也就是穿着儒服,井懂得“抗士大夫之礼”。

当然,交融汇通是一方面,内迁胡人在内地有很大的势力,与汉人王朝之间也有很深刻的矛盾,而且对帝国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连续不断的胡族内迁引起胡汉双方的矛盾,严重动摇了西晋政权的统治根基,大规模的暴动有一触即发之势。

在这种背景下,西晋朝野很多人都提出了将胡人迁出内地,迁回塞外的建议。晋武帝太康初年(公元280年),侍御史郭钦请徙胡族于塞外,并以汉人实边以绝胡患,武帝不纳。惠帝元康元年,山阴令江统作《徙戎论》谓,若不立刻徙胡,晋室岌岌可危,西晋朝廷同样没有接纳。

朝廷不采纳这些建议其实也有原因,胡人内迁已经几百年,形势已积重难返,既无法徙胡,即使要他们“各附本种,还其旧土”也不可能。西晋朝廷和地方贵族还有一层私心,那就是利用骁勇善战的胡人当兵,充实军事力量。在用胡策略下,胡人尽知西晋国力虚实,只要时机一到,便起兵作乱。

3.五胡乱华与大分裂时代

西晋虽然也是大一统帝国,但根基不稳,是个泥足巨人。从西晋建国开始,就天灾不断,自武帝太康二年至惠帝太熙元年(公元282- 292年)10年间,几无岁不旱,关中大饥,以致“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进流移,不可胜数”,后又有蝗灾瘟疫,死者无数,流尸满河,白骨蔽野,遂有大规模的灾民流徙。在这种动乱背景下,胡人领袖趁机作乱也就顺理成章。

除了天灾不断,还有人祸,从291—306年,司马氏诸王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混战导致了西晋社会秩序的崩溃,内迁胡人领袖趁机作乱,甚至称王称帝。八王之乱后期,匈奴刘渊据平阳、氐族人李雄据成都,晋室已告分裂,羯人石勒、王弥,更率军队乘虚流窜,蹂躏大河南北。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汉化匈奴人刘渊叛晋,自称汉王,上尊汉高祖与昭烈帝。

怀帝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匈奴刘渊自立于平阳,建立汉国,以汉室继承人自居。两年后,其子刘聪继位,派刘曜率兵4万攻洛阳。永嘉五年,刘聪再派王弥、刘曜、石勒攻洛阳,城陷,杀王公士民3万余,并掳怀帝北去,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之乱后不久,怀帝被匈奴人所杀,其侄愍帝被拥立于长安。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匈奴刘曜陷长安,愍帝出降,被掳至平阳,西晋就这样灭亡了。

自永嘉乱后,开启北方五胡乱华的局面,内迁五胡相继建立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在北方形成大动乱的割据局面。南方则是由晋朝宗室司马睿建立了偏安江东的东晋政权,保持了局部的安定和平。关于十六国建立等细节,本题不做细致回答,网络查询都可以知道。

以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的淝水之战为界,五胡乱华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政权有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国和冉闵的冉魏不在十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五胡乱华造成了北方的大分裂,但是也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和发展。在十六国之中,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曾经短暂统一北方,甚至企图南下灭晋,大有再造一个大秦帝国的架势。但是,淝水一战败于东晋之后,前秦政权迅速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后来,在北方胡人政权中崛起的是鲜卑拓跋部,拓跋部几经迁徙,最后立国于代,并改国号为魏。

拓跋魏就是历史上的北魏王朝,北魏王朝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动荡,并对南朝政权形成了巨大压力,而且成为日后隋唐帝国的源头。这也是需要另一篇专文来讲清楚了。


朱言文史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悲惨的岁月,中国就像在那时候进入了人间炼狱。国家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生产严重破坏,道德极端沦丧,如此经历了四百年的漫长时光,一直到隋唐建立,中国人才算度过了这场浩劫,迎来了太平年代。

(五胡乱华)

那么,在中国之前的历史上,这样的情况,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为什么从西晋末年开始,突然就出现了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进入节点。

在西晋之前,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国家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对抗。这种对抗的根源,是中原国家已经产生了高度发达的文明,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形成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这一点,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极为羡慕的。而北方的游牧民族之所以不能得到这样的发展,主要还是地域所限,以及长期的互相内耗。

北方游牧民族自己不能发展出灿烂的文明,因此,便总是南下侵略抄掠中原国家。如果北方游牧民族没有形成强大的团体,中原国家也不怕这种侵略。但是,由于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内战,这就给了北方游牧民族壮大的机会,匈奴在这时候异军突起,成为北方一支强悍的力量。

不过,匈奴虽然异军突起,却也遇上了中原国家的乱世进入尾声。秦朝统一,大汉崛起。因此,汉朝与匈奴展开了百年厮杀。最后,因为汉朝的多次强势打压,匈奴衰落了。

匈奴衰落,同时也造成了北方多个游牧民族的崛起。这些游牧民族互相混战,没有消停。如果这时候,中原国家统一而强大,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国家根本构不成威胁。而且中原国家正好各个击破。可惜当时中原国家进入了东汉末年及三国乱世,无暇顾及,因此,北方游牧民族便在这时候纷纷壮大起来,形成了匈奴、鲜卑、羯、羌、氐这样的所谓“五胡”。

可以说,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乱世,是“五胡”壮大的一个重要的节点。

(司马衷)

二、西晋统一全国后的不作为给了“五胡”进入中原的机会。

大乱后必有大治,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

在春秋战国大乱以后,就进入了秦汉的大治时期。当秦汉在进入大治后,对北方游牧民族就进行了有效的遏制。这种遏制,包括打击与和亲相结合的政策。

但是,结束三国乱世后的西晋,却并没有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进入一个大治时期。之所以不这样,根本原因还是西晋统治者不作为。

西晋之所以能够统一全国,依靠的是门阀士族的帮助。西晋统治者实现全国统一以后,为了遏制门阀士族的势力,没有进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是把权力分配给司马家族的宗室,大肆地分封司马家族的后代为诸侯王。

但是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就造成了权力的更加分散。而恰好中央的皇帝司马衷没有统治能力,由此便造成了“八王之乱”。当中原国家进入了“八王之乱”的时候,哪还有能力遏制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呢?

更为奇葩的是,西晋统治者为了扩大自己力量,竟然“引狼入室”把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引进来,这也给了“五胡”祸乱中原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八王之乱)

三、中原国家没有采用“德化”的方式引领北方游牧民族。

中原国家之所以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中原国家之所以为北方游牧民族所向往,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中原国家采用了“德化”的方法,也就是“以德服人”。中原国家认为,江山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获得的,而是“有德者居之”。西周之所以能够替代商朝,就是西周“有德行”,这种观念已经在中原百姓中深入人心。

直到三国时期,这种观念依然是当时的主流观念。虽然大家都在抢夺天下,不过也必须打着“德”的旗号,才能服众。曹家替代刘家,也是因为“黄龙出现”,曹家有德,上天要刘家把皇位禅让给曹家。

但是,司马家族在获取皇位的过程中,却采用一味杀伐的办法。可以说,杀开了一条血路,最终获得了皇位。而司马家族在建立西晋以后,也没有很好地宣传司马家族的皇位是“上天赐予的”,司马家族是“有德行”的。而且,内部还因为争权夺利,闹得不可开交。

司马家族这样的做法,可以说给北方游牧民族提供了坏榜样。大家都明白,只要你武力强大,你就可以获取天下。这样一来,北方游牧民族便再也没有什么顾忌了,最终也就打成了一锅粥,苦了老百姓。


张生全精彩历史


晋朝时期,胡人已经居住到内地(中原)了,还有一些胡人在晋国取得了官职。晋朝八王之乱期间,胡人趁机发展并壮大起来,这时最大的胡人主要有五种:匈奴、羯、羌、氐、鲜卑。这五胡把晋朝扰乱的破裂不堪,历史上后来把这称为“五胡乱晋”,也称“五胡乱华”。

匈奴人刘渊占据河东,攻破平阳后建都于平阳,自称皇帝,国号为汉。刘渊是匈奴冒顿的后裔,跟着母姓也姓了刘,刘渊自称为汉朝的外甥。刘渊的儿子刘聪在位时把晋怀帝活捉了回去,在群臣中羞辱。后来刘渊的族子刘曜为帝后,国号改为赵,之后不久被羯人石勒替代。

石勒之后,他的儿子大雅继位,后被石勒侄儿石虎所杀,石虎自称为皇帝。石勒做皇帝没多久便死了,他的儿子继位后被汉人冉闵所亡。冉闵改号为魏,不久又被鲜卑慕容氏灭。

慕容皝为鲜卑人,攻破冉闵之后自称为皇帝,国号为燕。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要光复的燕国就是这个燕国。不过,燕国时日不长,便被秦苻坚所灭。

苻坚本是氐族,攻破长安以后,占据长安后,自称为皇帝,国号为秦。

胡人扰乱中国占据中原大都时日不长,称帝立国以后,便开始杀人争斗。只有苻坚重要汉人,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来想一并南下夺取东晋,统一中国。不曾想在肥水之战中战败,局势大变,苻坚死后,被部下乞伏国仁所灭,此人本是鲜卑人,淝水之战后占据陇西,自立为秦王,史称为西秦。淝水之战后,慕容皝儿子慕容垂又恢复了燕国,氐种人自称为凉王,羌人姚苌自称为秦王,史称后秦,匈奴人沮渠蒙逊占据甘肃一部分自称为北凉王。

可以说,这期间出现了十多个国,战乱数十年。后经鲜卑拓跋氏才把北方诸国统一,和南朝的汉族对峙起来,史称北朝。至此,五胡之乱结束。


书房记




三国时期分裂,但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乱,而晋朝作为大一统朝代,其统治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牢固。

先说说西晋吧,司马炎在统一全国之后,为了遏制已经不可收拾的士族势力,巩固皇权,先后分封了十几个皇室宗亲在各地作为诸侯王。而这些诸侯王的权力极大,可以自己任免官员,可以在其辖地征税,甚至征兵。司马炎在世时,可以凭借自己的权术、威望,将宗亲势力有效的整合起来,但是当他死以后,他的继任者不可能有威望有能力镇住这些叔叔伯伯们,何况司马炎还指定了一个白痴继位,还给这个白痴还找了一个祸害老婆。于是长达16年,动摇西晋统治的八王之乱不可避免的爆发,给了北方异族入侵的机会。

而三国时期的历史大家都很了解了,虽然有横扫整个河北的黄巾之乱,但汉王朝毕竟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庞然巨物,在各地的军力和有效统治不会快速消失,而是从反董卓联盟开始一点点松动。那么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从公元190年18路诸侯讨伐董卓,到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南下赤壁,总共也就18年的时间,算起来也就比八王之乱多了两年。

所以其实东汉末年北方动乱和八王之乱其实时长差不多,而且结果迥异。西晋在动乱发生时全国大乱,政府根本维持不了有效统治,动乱之后西晋政府奄奄一息、无力继续统治。而东汉末年,在边患最严重的东北和西北,有着辽东公孙和西凉军两股实力强大的军阀驻守,少数民族根本无法南下中原,同时在动乱结束后,诞生的其实是一个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人口和经济的强大的曹魏政权,而战争中历练出的精兵强将,更胜于东汉时期。在几次对外战争中战果辉煌,北方游牧民族更是一点便宜占不到。



而外部因素也有一些。三国时北方游牧民族处于主导地位的匈奴衰落,分裂,南匈奴甚至投靠了曹魏,整个北方处于势力重新洗牌期。而西晋时期,代替匈奴成为最强大游牧民族的鲜卑,正在上升期。

差不多就是这些了,欢迎大家探讨指正,无脑喷子和傻逼民粹绕行。


想和世界聊聊


五胡乱华的发生,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有长期积弊也有一时得失引起。从汉朝开始,便招拢异族守边,时北敌匈奴势大,朝廷便招致乌桓,让他们居住在上谷渔阳右北平等地为王朝御敌,待北匈奴败亡,鲜卑继起,与乌桓邻近发展,曹操袁绍交兵,乌桓(丸)帮助袁绍,曹操北定河北后一举击败乌桓袭破他们的大本营柳城,导致鲜卑的逐渐取代乌桓触及汉地。其他异族如匈奴在前期便内附,散布在并州境内;匈奴的别种羯族因居羯室而得名;氐族本来居住在武都之地,曹操怕被刘备方利用,把他们移到关中,与东汉时叛乱的羌人残余一同聚居在泾水渭水流域。


在三国争战时,异族忽顺忽乱,左右逢源。待到晋朝统一三国,便有识者提出用武力把他们赶到塞外,以免成为大患,比较有名的是江统和郭钦。其时陇西之地多次被氐、羌族侵扰。(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孟观西征捉了氐族主帅齐万年。江统深虑四夷乱华便作《徙戎论》上奏晋惠帝,提出将氐、羌等族迁出关中的主张,也指出在并州的匈奴部落也是极大隐患,应把他们发还其本域,“始徙之时,户落百数,子孙孳息,今以千计,数世之后,必至殷炽”,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未被采用。


而郭钦在晋武帝灭亡东吴后,便提出把异族迁到塞外的主张,说汉、魏以来,羌、胡、鲜卑降顺的人太多,聚居在边地塞内,时常不服教诲,乱事频起,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已经迁居到中原腹地京兆、魏郡、弘农,隐患严重,如果生事,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等地必全部沦丧,必须借天下初定的兵威,送他们回塞外“宜及平吴之威,顾问作了勇敢的尝试之略,渐徒内郡杂胡于边地,峻四夷出境进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此万世之长策也”,也不被晋武帝采纳。(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在这种大环境下,火药库堆积,就差火引子,晋武帝司马炎又下了两步昏棋,一是历来争论不休的罢州郡兵,所争的焦点在是否有全罢,但不论如何,州郡兵大减却是事实“吴既平,普减州郡兵……本七千余人,其见在者二千四百二十人。未宜约损,以示单弱。(晋武)从之”。二是分封至亲子弟为侯王,司马炎感于晋代魏之易,认为问题出在曹魏没有至亲封藩翼护,于是矫枉过正,一口气分封了二十七个诸侯王,而又让庸弱的惠帝上位,后宫贾南风妒悍,终于激起八王之乱,内战十六年,国力大耗,地方及朝廷均兵力空虚,遂为异族创造代起的机会。


南方鹏


五胡乱华是汉族的噩梦,后代的史学家在总结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将责任归属于西晋末期皇帝的不称职,以及贾南风大肆干政等。但是如果将目光扩大到西晋王朝的建立,就会发现,其实导致五胡乱华的开端是缘起于司马炎。

原因一,司马炎重视封王。司马炎之所以会重视封王,主要是因为司马炎在上位时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做到的,他在登基之后也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为了避免自己的统治地位被外姓推翻,他就刻意的扩大司马家族的势力范围,司马炎封了很多王驻扎在各个地区。这样看起来确实让司马家族的势力更加强盛了,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也容易让政权分散,司马炎的这个政策制度为后来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

原因二,司马炎裁撤军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军事实力至关重要,如果缺乏军事实力,势必会造成很大的纷乱和隐忧。而司马炎在登基后,他当时看到百姓生活困苦,就希望可以马上恢复民生,所以在司马炎的主张下裁撤了大量的军队,以此掀开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局面。虽然这样的政策是出于为百姓考虑,但是却因此导致西晋的战斗实力不断削弱,如果一直都相安无事还好,可一旦出现了战乱,势必会让国家陷于忧患中。而司马炎当时不仅裁撤了大量的军队,与此同时却增加了各个诸侯王的军事力量,这样的做法也为后来胡人作乱提供了条件。

原因三,司马炎提出的少数民族融合政策没能彻底完成。司马炎一直都注重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当然这一点无可厚非,也是出于对国家富强昌盛的期许。可问题在于司马炎在位时间太短,而后来登基的司马衷没有什么能力,无法将这一政策贯彻到底,所以在司马炎过世时,当时的胡人虽然已经在中原生活,但是却没有完全适应,骨子里的反叛意识没能被中原完全同化,加上当时胡人地位很低长期受到压迫,在这样的情况下胡人开始走上了造反之路。

原因四,司马炎的占田制加速了各个阶级矛盾的爆发。当时司马炎推行的占田制让很多百姓都可以分到农田耕种,但是也因此侵害到了一些贵族的利益,这样长此以往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也为后来的乱世局面做了铺垫,所以导致五胡乱华这样的历史局面,司马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江上孤舟


要追寻历史的真相,有些东西就会很滑稽、很残酷。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之一:五胡参加中原的战争大多并非主动,甚至是被晋朝当权高层强行给拉进来的

譬如五胡乱华的始作俑者,汉赵开国皇帝刘渊,他就是被西晋的邺都留守成都王司马颖拉进战争的,司马颖想让刘渊召集匈奴五部帮他争夺天下,可司马颖死了,刘渊就自己争夺天下去了。

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是个杀西晋高层不留手的人,原因在于在西晋的统治下,石勒等上党羯族人几乎就没有活路。有一年,并州饥荒,石勒甚至对晋朝的一位官员建议:“干脆把我们羯族都劫掠来卖到冀州当奴隶吧,冀州人得到了奴隶,至少我们也得到一口饭吃。”后来石勒等人当真被西晋高层掠卖为奴,一路上带着枷锁,因为枷锁不够用,甚至两人一枷。正因为生活如此悲催,石勒才义无反顾的投入了战争。

远在辽西、辽东的慕容家(后来建立了前燕、后燕等政权),远在漠北的拓跋家(北魏的前身),都被西晋的地方高层(幽州刺史、并州刺史)主动联合,请求他们出兵参与中原的战争,无外乎是为了满足这些地方高层争雄天下(有的是自称匡济天下)的野心。

成汉的李家、前秦的苻家(本为蒲家)、后秦的姚家等等,都是西晋的统治出现了巨大问题,地方饥荒或者兵乱,造成了这几家和他们族人的大迁徙,生活动荡不安而造成的。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之二:五胡统治者并非都只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人,恰恰相反,他们中的许多人汉文化程度很高

譬如说刘渊,史书记载他“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他儿子刘聪也大概如此。前燕的慕容皝、慕容俊、慕容恪等人,前秦的苻坚,后秦的姚兴等人,汉文化功底都很深厚,并非通常所认为的野蛮人。甚至他们许多人的行为做派,理想追究,都是很汉化的,其统治基础,是汉化的王霸思想加之以其民族的彪悍武力。即便是石勒这样当过奴隶的人,目不识丁,也让幕僚给他读《汉书》,虽然只是听听故事,也往往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之三:西晋末年,战乱的根源其实不在于五胡乱华,而是西晋的统治出现了根本性的问题,五胡的百姓和汉族的百姓都是西晋混乱统治的受害者

西晋统治的根本性问题,本源也不在西晋本身,早在西汉末年有的危机已经显现,然而晋武帝放任腐败、贪图奢靡,司马家的媳妇儿(贾南风)、王爷们(八王等人)为了争权夺利而导致的八王之乱,更加深加速了这种社会危机。

西晋统治的根本问题在于,当时的统一帝国,对百姓的压榨已经到了百姓们不能承受的地步,而西晋上层的腐败、清谈、不顾实际还在越发的厉害。

古代中国,最根本性的问题都在于王朝末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百姓耐以为生的生产生活资料被剥夺,皇帝不能解决帝国的赋税问题(钱都落入了大豪族手中),就想尽各种办法从百姓头上加大压榨,从而造成各地的动乱。

在这其中,生活在边地的五胡似乎受害更重,造成了大规模的迁徙。而汉族的百姓,同样是如此,只不过他们的逃亡没有五胡那样的部落组织,而显得零散罢了。

最终,天下乱了,这些乱兵,说到底是失去了生活基础的汉族、五胡的百姓,只能以力为雄,求取生存。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之四:五胡的暴虐,史书有记载,当时汉族军阀的暴虐,史书同样有记载。乱世就是暴虐的催化剂,其实无关乎哪个民族。但五胡乱华时期,表面上的民族矛盾因为实际上的阶级矛盾,表现得特别明显,五胡的暴虐就很显得突出

五胡将汉人视同为“两脚羊”,这是史书明确记载的。后赵皇帝石虎、胡夏皇帝赫连勃勃视人命如草芥的记载更显得突出。然而,史书中同样也记载了汉人将领张方、苟晞、王弥等人暴行,可以说,乱世中的血腥会让任何人都丧失理智,无关乎民族,只是弱肉强食。翻看任何乱世的记载,都是如此。项羽屠城、曹操屠城、黄巢把人肉当做军粮、朱温见天气不好就嫌杀人不够多,这就是乱世。五胡的暴虐因为掺杂了民族矛盾,尤为被人所注目。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之五:都说五胡乱华,其实五胡与华夏的交道极为长久,都没有乱华。后来五胡大多数消失了,他们都到哪里去了?

不说什么羌族里面的姚姓来源舜帝之类遥远的传说,只说一些确实的记载。

辽东慕容家的兴起,是因为慕容家的先祖帮司马懿平定了辽东的公孙渊。成汉政权李特的先祖,那是帮刘邦平定三秦立过大功的人。上党的羯族,多半是随着汉武帝开发丝绸之路后,从西域而来的。至于刘渊的匈奴族,更是与中原政权长期都有交道。

在那么长的时间内,五胡都没能乱华,由此可见,只有当中原帝国自己的机体出现了问题,乱才会产生,即便是五胡的乱民消失了,自然还有其他的乱民。幸好,历史没有把明末的乱局,归咎于李自成可能是党项人的后裔。

后来,五胡的匈奴、羯、氐、鲜卑都消失了,现代的羌族也应该和当时的羌族有巨大的差别,那么多人都到哪里去了?或许,你看看古代兵马俑与当代人长相的差别,再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搞点DNA研究,这答案就比较清楚了。从历史发展上说,民族的交流、融合终究是无法阻挡的,只是其中或许也有累累白骨。有学者喜欢把这称之为人类社会的螺旋形上升或者发展。


星火辰


五胡乱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现罗列如下,大家共同讨论。

1、西晋八王之乱,中原军力大减

西晋得国不正,因此国运衰微,代无明君。西晋传至晋惠帝时,这个皇帝是一个低能儿,智力与情商远不能跟其先祖司马懿相比。皇后贾南风不仅长得丑而且心狠手辣,淫欲深重,她当了皇后很快控制了晋惠帝。贾南风如果有秦宣太后或者武则天的才能,那怕只有慈禧太后的才能,也不致于导致八王之乱。

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为了争权皇权,进行了长达十六年的战争。这场战争十分残酷持久,不仅杀了不少西晋开国功臣,更是让国家政权几于崩溃,经济基础被严重破坏,百姓士兵伤亡惨重,大大的削弱了西晋的国家实力。

2、中原统治者对胡族的残酷压迫

五胡中的匈奴在东汉时代,一部分内附汉朝,成为了华夏子民。但是晋国统治者对匈奴族多有鄙视,官吏任意杀害匈奴人,抢夺匈奴人的财产,最终导致了深深的民族仇恨。所以当西晋实力衰退时,匈奴族率先发难,以汉朝后裔的身份攻灭了西晋皇室。而杀害汉人最多的羯人本是匈奴的一个匈奴部族,后来强大后攻灭了匈奴建立的后汉,自立为后赵国。

3、鲜卑等民族的崛起

鲜卑是一个游牧民族,本身战力就较中原汉人高,加上慢慢的接受了汉族的一些先进技术后,实力更是大涨。后来的北魏国与汉人相互融合,成了一个强国。原本以鲜卑族的实力无法入主中原,但是中原年年内战,加上匈奴与羯人为祸中原,中原的实力已不堪一击。因此鲜卑入主中原,打败了冉魏政权,慕容鲜卑建立了燕国;拓拔鲜卑则最终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大地,北方大地归于鲜卑魏国。


大秦铁鹰剑士


关于“五胡乱华”,整个北方汉族几近被屠尽,随后百年间,各个胡族在中原建立数十个国家,陷入无尽纷争的这段历史。很多人把原因归罪于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极大消耗国家实力,以致于让胡人乘虚而入。但事情真相确实如此么?

早在八王之乱发生之前,当初光武帝刘秀就在中原迁入了大量的胡族。换句话说,我们把“五胡乱华”归罪于西晋经历“八王之乱“后的国力下降,但西晋终究会衰落,它不可能永远都那么强大,更不可能永远压制着中原的胡族。换句话说,这些胡人早晚都是要作乱的,那么就根本不能怪“八王之乱”,而是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这些胡人要作乱。

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当时汉族对胡人的压迫,胡汉矛盾越发的膨胀,最终引发悲剧。从光武帝刘秀迁入胡族开始,在中原地界,胡人就被汉人当成低等人,女的世代为婢,男的世代为奴,形成一个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而通过努力获得一些成就的胡人,也不得不依附在汉族王侯上,成为其附庸品。如果说西晋足够强大的时候,还可以用军队镇压住这种矛盾,但是等“八王之乱”一发生,再加上八王引入胡人势力来争夺皇位,最终使得胡人有了足够反客为主的实力,继而引发“五胡乱华”这种悲剧。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