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富李河君:有人說我在賭博,其實我是在賭國運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但今年的經濟形勢讓民營企業面臨比較大的考驗。

我總認為,與國家共命運的企業才有未來。十多年前,我就說過,國運則我運。

幾年前,有人問我為什麼做兩件事?金安橋水電站和進入移動能源行業,認為我是在賭博,我曾脫口而出:我賭的是國運。

中國首富李河君:有人說我在賭博,其實我是在賭國運

自1796年開始,中國開始走下坡路,即使到1840年那個時期,中國的GDP佔全世界30%以上,但由於GDP結構有問題,當時我國的GDP主要是農產品,如茶葉,手工產品,如絲綢,那時的英美GDP主要是工業產品,如鐵路,蒸汽機,電話等。

一對決,中國很快就敗下陣來。

只談GDP的數量,不談結構和質量是沒有意義的。

因此,那時的國運,不要看GDP占上全球30%,其實是在開下坡路的。

縱觀歷史發展,國家的運承和人的運承其實是一樣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倒黴,也不可能總是好運,一般來說,少年得志者,老年必運承差。

就像天體運行一樣,而且每三年必有一轉。而對於一個國家,基本上180年左右一輪迴。看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特別是歐洲歷史,都可以證明這一點(三個甲子年)。

中國首富李河君:有人說我在賭博,其實我是在賭國運

中國其實在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已經開始觸底反轉了,而開始從盛轉衰可以追溯到乾隆年代,在乾隆清朝達到全盛。即公元1796年,從1796年開始,中國走下坡路,一直到1978年,約180年開始反轉,相信中國在2160年左右又到一個全盛時期。因此,處在2000年至2160年之間的中國人應該是十分幸運的,也是應該十分有作為的。

一個人如何轉運?我的觀點是必然把自己置於一個大運承的平臺上,才能轉運。

中國目前正處在大運時期,每個這個時代的中國人都應該把握好自己,運承在勢在,一切努力都是順勢而動,勢在天地同力,勢不在英雄不自由。因此,個人、國家都必須要努力,否則你就失去了這一輪大運承,國家不抓住這個機會,也就失去了強國的大好機會。

中國首富李河君:有人說我在賭博,其實我是在賭國運

中國首富李河君:有人說我在賭博,其實我是在賭國運

看美國在世界500強中,他們佔了超過30%,而且都是在核心領域的領導者,在全球53家千億美元銷售的公司中,美國佔了22家,全都是佔據在重要的領域,而我們雖有13家,但都是科技含量很低,主要是壟斷行業,如金融、電網、石油等企業,競爭力弱且結構十分不合理。我想什麼時候全世界人都想買中國生產的東西,中國品牌產品,那也說明國家強大了。所以企業是國家核心競爭力,它本質就包括著科技、金融等方面的競爭力。因此,科技、金融本質表現在核心企業的競爭力。什麼時間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擁有千億美元級企業超過美國,同時結構是相對應的,即各行業都全面超越,那才是真說明中國超越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