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首富李河君曾半小時丟千億 2年後帶來新故事

在一段唯美的中式舞蹈結束後,李河君在主持人春妮的介紹下緩步走到了舞臺的中央,兩小一大的三塊大屏在他身後,主屏上寫著《一片瓦,一棵樹》。在他的正前方,則是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多名“聽眾”。

李河君是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下稱“漢能”)。7月29日,漢能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下稱“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發佈了一款薄膜太陽能(000591,診股)新產品——漢瓦。

這款被李河君稱之為“顛覆創新”的產品被應用到建築屋頂,寄望於取代傳統的屋頂瓦。為了殺入分佈式這個藍海市場,漢能以這種的方式,走了一條與其他所有光伏企業都不同的路徑。

在發佈會現場,李河君公佈了漢瓦的售價,每平方米售價1390元。有業內人士測算後稱,漢瓦的價格達到16.35元/瓦,較晶硅產品7.5元/瓦(戶用系統全部投資價格),高出1倍多。

面對這個價格,一位專家在發佈會現場便委婉的表示,希望價格能夠降低些。但李河君並不以為然,在他眼中,他看到的是萬億市場,“國內市場每年的潛在市場規模達到1.4萬億人民幣”。

在業內,李河君擅於“造勢”眾所周知。當賈躍亭折戟汽車時,或許已沒有多少人記得李河君也曾講述了一個類似於賈的“造車夢”。

這個故事發生在2016年7月2日。當天,漢能在它的總部後院——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搭建了一個碩大的舞臺,李河君開著一輛頂棚裝滿由漢能生產的薄膜電池的太陽能汽車高調登場。

李河君有過很多頭銜,其中最響亮的是曾在2015年以1600億元個人財富被《胡潤財富》評為中國大陸首富。但也是在這一年的5月底,李河君遭遇了創業以來最大的坎,漢能薄膜發電被“做空”,股價一天之內幾乎腰斬。

當時,漢能薄膜發電仍舊處於停牌之中。但當所有人都認為漢能在劫難逃時,李河君卻在時隔一年之後重新出現在公眾面前,氣定神閒的宣佈漢能要“造車”。

李河君將外界對他和漢能的認識總結為“嘲笑、懷疑、相信、加入”四個階段。在他看來,現在嘲笑他們的人少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他,相信漢能。

在演講臺上,李河君總是自信滿滿。

新“故事”

《一片瓦,一棵樹》是李河君這次演講的主題。他的解釋是,漢能一片曲面瓦的功率是30瓦,安裝一片漢瓦,就多種了一棵樹。

他在舞臺中央來回踱步,操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慢調而自信的講述著他的“新故事”。和以前一樣,故事的開頭依然是金安橋水電站。

漢瓦是漢能將其柔性薄膜太陽能芯片技術與屋面瓦相結合在一起而研發出的一種能發電的屋面瓦。

目前,漢能擁有五條薄膜太陽能核心技術路線,研發效率、量產效率近年來取得重大突破,薄膜電池芯片的轉換率連續創造了五項世界紀錄,最高達到31.6%。

據瞭解,漢瓦芯片量產轉換率達到17.5%,漢能今年的目標是將其提升至18.5%,並且今後以這樣的速度不斷提升轉換率。

漢能之所以要做漢瓦,是希望藉助這個產品殺入分佈式光伏的藍海市場。一位光伏業內專家稱,受政策影響,分佈式光伏近兩年發展迅速。“2017年將是分佈式大爆發元年。”上述專家如是說。

受“630”政策影響,2016年分佈式光伏裝機同比增長200%,達到4.24GW,2017年有望接近8GW。所謂“630”,源自2015年底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杆電價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我國一類、二類資源區的地面光伏電站分別降低0.1元、0.07元,三類資源區降低0.02元。

通知還限定,2016年1月1日以後備案並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執行2016年光伏發電上網標杆電價。2016年以前備案並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

進入2017年,包括隆基股份(601012,診股)、保利協鑫、天合光能等光伏巨頭紛紛大肆挺進分佈式領域。數據顯示,2017年1-5月,全國新增光伏裝機量11.03GW,同比基本持平,其中集中式新增裝機7.06GW,同比下降27%,佔新增裝機總量的64%;分佈式光伏新增裝機3.97GW,同比增長161%,佔新增裝機總量的36%。

顯然,李河君不願錯過這個“風口”。但他選擇的路徑與同行不一樣。他將賽道入口鎖定在建材領域——替代傳統屋面瓦。

漢能稱,在這一市場中,漢瓦將主要面向新建商品別墅、城鄉公共建築、農村自建住宅、美麗鄉村或特色小鎮等建設需求,服務於房地產開發商、地方政府和高淨值人群等多領域客戶;同時,漢瓦在屋頂改造工程,如屋頂老化翻新和屋頂平改坡等市場也擁有競爭優勢。

中國磚瓦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總共銷出10.1億平方米的瓦,而且這一數字保持著年均20%左右的高速增長。

“按照漢瓦目前的售價計算,其國內市場每年的潛在市場規模達到1.4萬億人民幣。全球市場至少是中國市場的兩倍,每年的潛在市場規模可達2.8萬億人民幣。”李河君興奮的說。

漢能內部人士稱,為了佈局分佈式領域,漢能計劃在全國招募代理商。據悉,目前,漢能移動、漢能薄膜等各個事業部都單獨招募代理渠道。漢瓦經銷商將以地級市為授權單位,實行“一市一商”的渠道政策,計劃最多招募300家經銷商,覆蓋全國90%地級市。

挫敗

漢瓦能否成功不得而知,但李河君的創業經歷堪稱傳奇。

每次發佈會,他演講的開頭一直是金安橋水電站。這是一座迄今為止世界上自行建設的最大的私營水電站,也被外界認為是漢能的資金“奶牛”。

李河君回憶稱,在他二十多年的創業史中,漢能創造了兩個奇蹟。一個是前8年拿下了金安橋水電站;另一個是近8年整合了全球最先進的薄膜技術。

當時間回到20多年前,據稱李河君在1991年通過向自己大學老師借款5萬元開始創業。從2002年到2011年,李河君歷時10年,耗資超過200億元建起了金安橋水電站。

“該水電站裝機規模比中國葛洲壩(600068,診股)水電站大10%,比當年象徵美國實力的美國胡佛大壩大30%。”這是七年以來,李河君每次對外演講必說的內容。

金安橋水電站成功之後,讓李河君嚐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據他稱,金安橋水電站每年能給漢能貢獻幾十億元現金流。但他並不滿足,於是從2010年開始殺入到太陽能光伏發電領域。

不過,與其他光伏企業不同的是,李河君並沒有選擇已經成熟的晶硅技術路線,而是大膽選擇了被絕大多數同行避而遠之的薄膜技術路線。初入市場的漢能,隨即以“顛覆者”的姿態自居,李河君更是在多個公開場合唱衰晶硅。

之後的5年時間裡,從2010年到2015年,漢能開啟海外瘋狂併購模式,將全球最先進的薄膜技術競相攬入懷中。據說,漢能的投資規模超過500億元,將全球能買的薄膜技術全部都攬入懷中。

“我始終相信,當你帶著使命感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上帝或上天將賦予你神奇魔力,讓你正確處理每一件事,並讓你享有一切好運。”李河君接受採訪時說。

到2015年,李河君的事業達到了頂峰。憑藉著漢能薄膜發電,這一年,李河君憑藉1600億人民幣個人財富被《胡潤財富》評為中國大陸首富;同年,還以330億美元的淨資產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地區首富。

但同樣是這一年,李河君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挫折。兩年後的今天,向來高傲的他也承認,這是他和漢能經歷的一次“生死劫”。

在獲得了首富頭銜兩個多月後,2015年5月20日,當漢能股東大會開幕15分鐘後,漢能股價突然斷崖式下跌,短短半小時內,從開盤的7.35港元跌至3.91港元,跌幅高達47%。

這次大跌創造了當時滬港通股票的最大單日跌幅。開盤交易一個多小時後,漢能臨時緊急停牌,此時市值已經蒸發1442億港元。

李河君對外界的質疑聲十分氣憤,他將此次股價大跌斷定為國際做空機構惡意做空。在漢能公司的請求下,漢能股票暫停交易,除非公司向監管機構發表聲明對停牌進行解釋,否則漢能股票不能復牌交易。

“5˙20”暴跌後的第八天,香港證監會發表聲明稱,已就漢能薄膜的事務進行調查,但拒絕評論其調查的性質。

臨時停牌不久之後,漢能申請復牌,但一直未獲批准。令李河君始料不及的是,7月15日,香港證監會指令聯交所暫停“漢能薄膜發電”股票交易。

質疑之聲

直至今日,漢能薄膜發電仍在停牌。7月29日下午,漢能在宣佈進軍建材市場的同時,亦宣佈復牌事宜目前進展順利。

但圍繞上市公司的質疑聲仍不絕於耳。有投資者認為,作為上市公司的漢能薄膜發電,其絕大部分業務都是與其母公司漢能控股之間完成的,存在通過大量關聯交易來扮靚業績以抬高股價的可能。

對此,李河君曾坦言,漢能有關聯交易,並認為“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漢能作為漢能薄膜發電大股東,業務往來只是按照最初的業務模式擴大了規模。而且關聯交易均“合法合規,公開透明”。

除此之外,漢能從2009年開始大肆在全國佈局光伏基地。從2009年開始,漢能先後在河源、雙流、禹城、海口、南京、海東等地佈局九大光伏基地,計劃投資近2000億元。但現實中,上述各大項目的進展情況也遭到了質疑。

李河君向來以敢說聞名。他曾經經常在公開場合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往往高估一到兩年的變化,低估五到十年的變化。”

早在2015年初最頂峰時期,李河君曾強調過漢能的“121計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萬億,市值2萬億,盈利1千億人民幣。但這個目標隨著“520”大跌之後變得遙遠。

在蟄伏了近兩年之後,李河君於去年7月高調“迴歸”,正式發佈4款具有商業化前景的Solar(太陽光)系列全太陽能動力汽車。

李河君在接受採訪時稱,漢能是從3年前開始太陽能汽車的研發,並強調漢能做汽車並非頭腦發熱,而是中長期戰略。

但截至目前,漢能的太陽能汽車戰略仍未見成效,外界將其視為李河君講的一個“故事”。“目前,這塊(太陽能汽車)進展順利。”李河君輕描淡寫的說。

事實上,劫後餘生後,李河君也曾反思過。

在漢能21週年紀念日上,他反思漢能“步子邁得太快、快速擴張導致內部管理跟不上”,市場經營意識薄弱、過度強調規模,管理架構複雜、“大企業病”嚴重,缺乏專業人才以及開放度不夠等五方面問題,並提出了向移動能源戰略轉型、業務運營策略聚焦調整、股權開放、引入戰略投資者等一系列調整和轉變。

進軍太陽能汽車、研發“漢瓦”產品便是其戰略調整的具體體現。但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李河君每次對外發聲都會引來一片質疑聲,此次“漢瓦”亦不例外。

據李河君介紹,漢瓦設計功率30W/片,定價在1390元/平方米,目前已實現量產可供經銷商及消費者購買。

他舉例稱,以北京地區為例,一個50平米的屋頂,安裝漢瓦的功率為4.25kw,每年發電5100多度,可節省電費月1200元,賣電收入1000元,還可以拿到國家和北京市的電費補貼3670元,每年綜合收益約5870元。

但這個價格顯然“不便宜”。一位光伏業內人士稱,根據漢能提供的數據,按照功率折算該瓦片的價格達到16.35元/W,較晶硅產品7.5元/W(戶用系統全部投資價格),高出1倍多。

“你會為情懷買單嗎?”上述人士稱。

不過,在經歷了2015年那次“生死劫”後,不少接觸過李河君的人士稱,相比之前,他表現的更加沉穩些。

“很多人,他們先是嘲笑我們,慢慢地他們開始懷疑我們!然後他們開始相信我們!加入我們!”李河君說。

緊接著,他補充道,“現在嘲笑我們的人很少了,大多數人處於懷疑和相信之間,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我們,加入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