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没有看走眼的部下,誓死和玉帅共进退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一百四十三):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民国十年九月,秋意渐浓,鄂西阴雨绵绵。川系军阀熊克武、刘湘等人,麾下号称十万众,意欲攻鄂。湖北西大门宜昌首当其冲,驻防此处的为直系军阀赵荣华麾下两个混成旅及一团人马,赵荣华起初轻敌,接连丢掉鄂西几处要地,川军兵临宜昌城下。急得像热锅上蚂蚁的赵荣华,清楚吴佩孚的脾气,若弃城而逃,绝难宽贷,若坐守孤城,全军覆没,也是迟早的事情。不敢决断的赵荣华,遂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部署防守。会上众说纷纭,对防守议不能决。时任第十八混成旅炮兵营营长的于学忠,本没有资格参加,因为赵荣华知其勇谋兼备,而且对守城颇有见地,于是破例让他参加会议,于学忠留下一句:“镇守有责,无论胜负,均应作战!”

吴佩孚没有看走眼的部下,誓死和玉帅共进退

于学忠

其后,川军依靠人多势众,十二个团率先对宜昌发起进攻,直军在防守中据险而守,拖延时间。吴佩孚也急调三个师人马及四艘军舰水陆并进,驰援宜昌守军,且自己乘坐军舰,亲临火线指挥。是年九月十五日夜晚,两军已经血战十余天,吴佩孚亲率卫队挥师反攻。川军数次攻入宜昌城内,战况焦灼,吴身旁的一位副官,被流弹当场击毙,激战中两翼直军渐露颓势,不断从前线溃退,倒是炮兵阵地及一部分步兵始终坚守,指挥官正是位卑言轻的炮兵营长于学忠。吴佩孚问及防务,于学忠不仅对答如流且颇具见地。吴佩孚见他言语不俗,十分欣赏,其后采纳其反攻建议,由军舰封锁江面,炮兵不再置于一线,而是迂回包抄川军后路,毕竟川军已占据制高点珠宝山凭险固守。

吴佩孚没有看走眼的部下,誓死和玉帅共进退

北洋军机枪阵地

经过五个昼夜的激战,腹背受敌的川军,果然全线崩溃,直军乘胜追击,战至十月中旬,一直攻至四川巫山县。宜昌之战后,于学忠一战成名,在吴佩孚记忆中留下了有胆有识的好印象,战后即升任团长,其后又接任赵荣华任旅长。吴佩孚回到洛阳后,在一次会议上提及两湖督师的收获,有人奉承说是收复湖北,有人说此战打败川系军阀,南征有望。 吴佩孚哈哈一笑说:“这些都不足称道,川军是乌合之众,不值得与我交手。这次去湖北,发现一个将才,是一个叫于学忠的营长,此人不凡,可大用!”既然成为吴佩孚相中的部下,于学忠果然一路平步青云,吴佩孚东山再起时,任“十四省联军”扛纛人,于学忠升任师长,次年冬天升任第九军军长兼荆襄警备司令,此时仅三十六岁。

吴佩孚没有看走眼的部下,誓死和玉帅共进退

吴佩孚

最终,在民国十六年,吴佩孚于南北夹击中一败涂地,众叛亲离,从洛阳逃到南阳。于学忠立即率麾下六名师长,将吴佩孚迎接到驻节之地邓县,对吴没有改变态度,仍一如既往,执礼甚恭。南军与奉、冯联军闻风而至,环伺周围。于学忠麾下人马议论纷纷,甚至主张将吴佩孚礼送出境。于学忠拍案而起说:“玉帅今日正在患难,即属朋友也应援助,何况他是直军统帅,岂可落井下石。 诸位如坚持此意,我当自杀以谢玉帅!”吴佩孚听说后,知道自己当初没有看错人,对其厚谊深情深表谢意,为不给其惹麻烦,遂决定去四川投奔杨森,于学忠认为麾下三万余人马,入川无安身之处,遂决定辞职回山东蓬莱老家,以示和玉帅同进退的忠义之志。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菜根谭》、《吴佩孚与于学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