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哲学诗画


中国父母为孩子教育操碎心,归根到底是因为焦虑,由焦虑引发的逃避心理、攀比心态,对孩子情况的误判,最终会导致孩子在成长中迷失方向。


我读书那会儿,很少有人说要“逃离应试教育”,大家还庆幸应试教育其实是相对公平的选拔。归根到底,是大家的心态开始有了动摇,应试教育开始失控了。就目前来说有多少没站稳的孩子开始识字启蒙;幼儿园的孩子学奥数、背单词、写作业;幼升小、小升初更是不见硝烟的战役……


现在的父母是比较都属于焦虑体质,从小孩还没有出生就已经开始各种胎教、乐教等,从高中、初中到小学低年级甚至学龄前,应试无孔不入。在今天这场始于童年的残酷竞争中,在这套单一维度的评价体系里,孩子牺牲了快乐,透支着童年。


有人说:“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喜欢自己,进而有能力欣赏和肯定别人” ,而这种品质,必须来自父母的影响。无法活出自己价值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对生命充满热情的孩子。

我觉这句话说的特别好,只有父母活出自己的人生,才可以给小孩做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开始做父母该做的事情,没有了自我,三十岁左右就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生活。这是错误的观念,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唯一的,包括天下所有父母的。


这是我的理解,希望对你有用,谢谢~


我在美国等你来


笔者认为,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以下三种:爱的教育、品格教育、劳动教育。笔者将从理论和实际出发,为您阐述。

一、父母恩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七种需要,当最基本的吃喝需要被满足后,将会有更好层次的需要——爱与归属感。

研究表明,孩子从小在父母恩爱和谐的家庭氛围下长大,潜意识里都能感到安全。心灵得到爱的滋润,犹如汩汩前行的小溪,心灵如小溪般清澈明快。


笔者的成长经历也印证这一点,父母从未在我面前红过脸,家中有重大决策时,父母会让我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每次做错事,爸爸会与我推心置腹地交谈,直到找出解决办法。每次我做出一点成绩,比如说第一次炒菜,第一次参加学科竞赛取得好成绩时,妈妈就会夸我“你真了不起,我为你感到骄傲!”同时,还会拉着我爸一起表扬我。

再为大家举个真实的例子。我的小姨希望女儿学有所成,不论刮风下雨,都要接送女儿去上学和补课,同时,也舍得花钱买许多书给妹妹看。可是小姨在家庭中,每天与公婆摩擦,言语冲突不断,家里总是不得安宁。嘴里也经常抱怨和不耐烦。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妹妹养成了乖劣的性格,脾气暴躁,最终读了中专学校,可是现在抛弃所学,整天在家游手好闲。我曾问妹妹:“你妈妈学习上对你那么好,可你怎么不好好学呢?”妹妹反问我:“假如你生活在一个充满硝烟味的家庭,你有心思好好学习吗?”


二、品格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品格教育,又称品德教育,一般用来指对孩子未来在个人和社会生存有帮助的教学。为培养良好的品格,而加以教育的训练。内容包括智慧的启发,良好的习惯养成等。一般包括诚实、仁慈、宽厚、勇气、自由、正义、平等和尊敬。

笔者小时候亲身经历过一件关于诚信的事,至今难忘。小时候,妈妈有零钱放在桌子上,我没有经过父母允许,拿了零钱去买了零食,将零食吃完回到家。

等待我的不是妈妈的一顿责骂,而是谆谆教诲。“你要用钱,得经过妈妈的允许,不经过允许,妈妈会伤心。你要记住今天的行为是不好的,不能有下次!”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未经允许就拿妈妈的钱。

诚信是一个人珍贵的品质。


三、劳动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劳动教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人都要劳动,才能获取生存的必要资料。因此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家务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研究表明,做家务活的孩子,其实践能力、思维能力高于不做家务的孩子。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有利于养成孩子自立自强的品质,也为学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结:

爱的教育,品格教育,劳动教育缺一不可,建议家长以自身实际,身体力行,为孩子搭建舒适的物质环境和温暖的心灵港湾。

结束语:

关于教育,看看古今名人的观点

孔子:对孩子点拨启发

曾子: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孟母: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

鲁迅: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冰心:教孩子学会爱

李开复:给孩子订立规矩

潘石屹: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鞠萍:赞美鼓励,让孩子自信

以上是笔者的浅见,若读者有补充,请在留言处不吝赐教!


桃李不言梦梦


我很认同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无痕教育这种理念。

我想这应该是教育模式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吧。

为什么说这是最高境界,因为当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却没有感觉到你在教育他。

而不是我们平时表现出来的那样,一举手一投足,还没张口孩子就已经能猜到你要说什么了。

其实这道理我们作为家长都懂,就是具体做起来真的很难,尤其是当熊孩子们发飚的时候,我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平时多多注意一点一滴的强化训练,不管孩子们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能始终保持心态平和稳定。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时每刻中,都不忘提醒自己这样去做:

(一)做一个好听众

   很多时候孩子们对发生的事情又自己足够的智慧去判断,他们心里已经懂得应该怎样去做,只是他们仍然是个想耍赖的孩子而已! 在孩子们耍赖撒泼的时候,如果斥责则关闭了与之沟通的大门,如果选择倾听则还有继续沟通的机会。

先静静地坐下来,听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为什么想要这么做?他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当你安静地听着,而孩子们感觉到自己正在被理解时,也可能反而会停止耍赖,乖乖按照定好的规矩来做。

   家长要改变自己的固有做法开始时总是困难,但是我们要想清楚,如果孩子总是被打骂、被威胁,刚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就被父母要求闭嘴! 他会不会觉得父母不愿意倾听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会不会觉得父母就是强权,根本不尊重自己?

这种压迫下孩子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选择妥协放弃,不声辩、不解释,老老实实按你的要求去做,以避免承受父母更大的怒火。二是变得更加叛逆,会更大声更激烈更无畏地向你抗议了。

只有孩子真正被尊重了,感觉被父母平等对待了,Ta才会表现出一种成熟懂事的状态。表现出值得父母尊重与之对应所应有的样子。


(二)定一个公平合理的规矩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是愿意讲规矩的,特别是男孩儿,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更愿意追求公平公正的。如果你能在各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前,先和孩子坐在一起,商讨出让Ta们心服口服的规矩,把规矩立好(惩罚措施要合理适度,孩子不排斥能接受),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就按照规矩执行。如果孩子耍赖不愿意执行规矩,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态度温和、绝不妥协、坚持原则。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态度,虽然我没有打骂你,虽然我看上去很平和,但是我坚持的原则是不可能动摇的,你若不照做肯定不可能完事。

(三)在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坚持不放弃,持续不断地给孩子信心

  大家都知道养成一个好习惯要21天,其实要固定下来一个好习惯,至少需要三个月以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战役是一场持久战,绝对不能半途而废。孩子们改变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一定是痛苦的、挣扎的。作为家长,这时候千万不要批评他,要不断地鼓励孩子,给Ta们戴戴高帽,让Ta们知道自己可以。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利用孩子们身上的不服输精神,对于Ta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可以给他找来一些同龄伙伴们和他一起做,当他看到别的孩子这件事情完成的很好时,可能自己也会比着去做了。如果Ta还是无动于衷,你可以说:“他是能做到,但是我一直认为你比他更厉害,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四)如果你希望孩子向某个方向发展,不要直接提要求,而是以身作则

很多时候,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一个榜样,孩子身上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多是父母自身缺点的影射。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改掉这些不好的地方,就先要我们自己以身作则去做到。往往我们自己做到了,不用多说,孩子自然会跟着去学,因为模仿父母是孩子们的天性。反之,比如你要求孩子做事要坚持,不要总半途而废,结果你自己干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没有一样坚持下来的。想想孩子会怎么想呢?Ta会不会想,连你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我呢?其实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是最能体现“润物细无声”这种教育思想的。

Ta默默地注视着你的背影,你用自己的行动教育了Ta,Ta却只以为自己是被你深深感动了,而绝不曾想到你是有心教育Ta而为之。


高考同期声


用我今天晚上准备发布的文章内容,恰好能够回答这个问题:1.不做某些老旧教育观念的奴隶,要以创新方式打好教育基础。

2.培养量入为出、储蓄及稳健投资的习惯,培养知足常乐的价值观,断绝儿子长大后成为啃老族或月光族的想法。

3.培养儿子的善心,鼓励善行,借此结交良师益友,为儿子的人生带来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4,不盲目参与竞争,引导儿子领悟合作共容远胜竞争。

5.尽力实践一万小时准则,放手让儿子自由发展的同时,引导他对自己所选的路专注投入,坚持到底。

6.儿子继承不了父母的任何物质财富,但能继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稳健理财的能力、知足常乐的心态、乐善好施的习惯及海量的良师益友。

因此,父母为孩子的成长发展设定一个大方向很有必要,然而在大方向之下,过程要如何执行,就需要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要做到这一点,父母要有远见十分重要。


少儿财商硕羽爸


首先是要孩子学会自立。学会独自面对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注重跟孩子之间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多鼓励少批评。懂得彼此尊重懂得自我批评。当然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那么一个温馨的家庭是必须的。夫妻的和睦家庭的温馨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种地的秀才


一、家长身教胜过言教;二、不要求结果只关注过程;三、重视品德性格的培育-合群/感恩/正义;四、寒门出贵子莫娇惯-要勤俭;五、家长切忌虚荣攀比-强求孩子服从“时兴”;六、授之以渔不授之以鱼;七、学经典读国学获精髓;八、熟读朗读诸子百家-儒释道-文史哲;九、尽早让其独立闯荡-面对人生的磨练;十、因材择教-无需过度的攀比名校名师。


精英留学伴你行


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充满慈爱,循循引导,逐步培养孩子认识自我修正自我的能力和习惯。最好的教育应该归纳为三大方面:

一,确定教育目标,孩子的教育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随心所欲,满嘴跑火车想到哪说到哪,要有一个长远的重点的教育目标。总目标应该是品德端正,行为规范,举止大方文雅,品学兼优的孩子。具体目标应该重视这几个内容的教育:爱国爱民,感恩孝顺,勤劳俭朴,谦虚好学努力上进,讲文明懂礼貌。目标明确后要渗透进日常生活之中,分阶段交叉实使。0——6周岁阶段重点进行品德上的认知培养,7——13周岁重点进行文明礼貌,勤劳俭朴,谦虚好学的行为教育,14——18周岁重点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与习惯培养。

二选择教育手段 ,教育的最终效果如何,取决于教育的方法。为了让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我们有必要精心选择有效的教育手段:1,以身说法,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亲的人最信任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须先做到。2,给孩子一个正能量的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应该熟悉 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她搬了三次家。家长平时要有意识的安排孩子做有益的事,接触有助的人,交有益的朋友,看有益的书报,有害无利的书报电视杜绝接触。家庭和睦融洽让孩子处于一个安全愉悦的氛围之中,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足以说明环境的重要。

三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多媒体等学习资料丰富他们的校外生活,适时安排一些有益的旅游,带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学习阶段, 有条件可以选择优质学校。

概括地说,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有优秀的父母,才能有优秀的孩子。


涂怀瑜77683979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恩爱!

第一,父母恩爱的家庭更温馨、稳定;第二,彼此恩爱的夫妻也会很爱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第三,有安全感前提下,更容易培养出高智商高情商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