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为什么这么火?

爱问答人


剧本好,演员敬业,舍本投入。

1999年1月3日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推出的44集《雍正王朝》仅从收视率来看,几乎都在10%以上。并且还在此基础上不断攀升,一直到第37集的16.71%。仅从此点来看,就超过了1998年的《水浒传》和《有这样一群兵》以外的所有在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其次,从观众性别来看,是男性高于女性,且偏向年纪越大的人群。此外,受众基本随着文化程度升高而升高。

《雍正王朝》一改以往野史所谈论的“六笔矫诏篡位”和“吕四娘报仇杀帝”等无稽之谈,而以史实为基础,全方面地展现出封建王朝所特有的激烈的内部政治斗争以及治理国家的全过程。让观众重新审视这位以往各种作品中所谈论的刻薄君主。不同于以往你情我爱的清宫戏,《雍正王朝》力求全方位展现一个中国王朝的历史轨迹,上至官场百态、科举应试、宫廷秘闻,下至民生苦乐、市井风情、勾栏瓦肆,尽量展现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交替时的大环境。在一次清史座谈会上,曾有一位研究者评论雍正是中国三千年有史可考以来最勤政的帝王,超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且他极其痛恨腐败,并敢动真格的杀人,也抄了不少高官豪门的家。正是因为他为改革而施行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等一系列措施触动了豪门士绅,这些在古代掌握舆论的读书人才挥动笔杆子口诛笔伐。

在前期,《雍正王朝》的剧本被各路名家耗时两年多改写、重写,才打磨出最后的蓝本。这也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雍正王朝》:凝练的语言、生动精辟的对话,丰满的人物形象,紧凑的节奏感。而且,许多演员正是读了《雍正王朝》的剧本后才被打动,甚至有人提出不计报酬也要演这部戏。

当然,《雍正王朝》的演员的敬业精神也堪称业界楷模(这里给个赞)。没有对口型的1、2、3流水线,有的只是苦功夫。当剧组请求擅长演中西帝王的话剧演员焦晃老师来做康熙的扮演者时,焦晃老师一听,回了一句话“对不起,本人不演电视剧,尤其不演剃光头说现代化的清宫戏”。剧组二话不说,把剧本寄给焦晃老师。随后,焦晃老师不出十天就到了剧组。为了演好康熙,焦晃老师准备了一套长达万字的文案,并常在脑子中梳理中国古代皇帝与西方名君的不同之处。

雍正是个抢手的角色,但是剧组却挑中了刚从长征戏中下来的唐国强。唐国强看罢剧本说了一句话,“在我二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最难的角色终于来了!”随后,为了揣摩雍正这一角色,唐国强反复阅读由二月河写的《雍正王朝》原著。同时,他又闭门谢客两个月,大量搜集阅读了相关清史著作以及名家论文。随后他说出了自己两个月读书的心得,他说雍正是“在人格上孤独,在精神上古都,在感情上孤独,在行为上孤独,在追求上孤独的极端孤独者。他从康熙手中接过了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的大清江山,他被迫跟着说‘大清盛世’,他不得不打掉牙齿吞肚里替皇阿玛收拾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烂摊子。他咬着牙推行新政,干的尽是劫富济贫,损害本阶级集团利益的事。平常我们概念中天子皇帝广有四海、富有天下、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而雍正只占一个字,就是‘苦’。”

此外,为了演好雍正冷酷的一面,唐国强尽量日常说话使用清代白话,并整天在剧组板着脸,同时又削减自己的饭量以达到体型削瘦的目的。有一次,采访的记者正好碰到顶着大光头的唐国强在北京大观园外的寒风里背台词。正是因为唐国强下的一番苦功夫,每次到了康熙与雍正的对手戏时,面对长达五六百字,甚至上千字的论述时,唐国强完全不用别人提醒就可以做到了然于胸。

当然,演员敬业也离不开好设备。剧组拍摄的设备是两台日本最新研制的数码显示摄像机。这种摄像机在当时的中国不过十几台。此外,剧组还花费近百万人民币足用台湾阿荣公司的整套灯光设备,这种灯光设备用起来特别柔和、清晰,并且全套设备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都不会出问题。此外,在大雨倾盆的气候之下,技术高超的灯光师还能用他们制造出夕阳斜映在门槛上,或明月高挂在树上的美景。


大福读史


《雍正王朝》是1999年春节前后开始播出的,距今已经整整19年了。

先说一下自己对这部剧的热爱程度,也许能触动很多人当时的感受。

起初,我对《雍正王朝》是抗拒的,尽管央视开播前也做了很多广告进行宣传,但丝毫没提起我的兴趣,潜意识里我认为,雍正这样一个弑父篡位、心狠手辣的封建帝王有什么可演的,而且一提起这个名字,我的脑海中就会很自然地出现“血滴子”三个字,所以,一直演到第八集时,我都一眼没看过。

但从第九集开始,事情有了转折,记得当时有朋友打电话跟我闲聊,极力向我安利这部电视剧,说拍的如何如何好云云,于是,当晚,我坐在电视机前,开始了我的雍正之旅。

谁知,这一看下去,竟是喜欢的不能自拔。

记得当时有几个朋友经常晚上来我家打麻将,可自从看上这部电视剧后,每到晚上8点左右,我雷打不动,告诉那几个哥们必须停下来看电视,起初他们还不解,但我不玩了它们又凑不成局,只好也一起陪我看,谁知看着看着,他们也被成功圈粉,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来我这里玩,一到电视剧播出时间,大家就很自然地停下来,全凑到了电视机前。

光看剧还不过瘾,我又专门去了书店,把二月河的原著《雍正皇帝》买了下来,1999年的那个春节,就是这套书伴我开心愉快地度过的。

此后,一直到现在,不论在哪里,只要一听到《雍正王朝》电视剧开头那段旋律响起,我都会忍不住驻足观看,在电脑上更是把这部剧翻来覆去重温了不知多少回。爱屋及乌,此后二月河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全都买了下来,以致于第一套《雍正皇帝》翻烂后,马上又买了一套全新的。

那么,《雍正王朝》的成功之处到底在哪里呢?

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四点:

一是刷新了很多人的历史观。《雍正王朝》里的故事情节虽然并完全符合史实,但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基本上真正还原了雍正皇帝时期的那段历史,不戏说、不胡说、不乱说,这三不符合人们探究历史真相的基本要求,让人们对过去很多电影、书本中描绘的雍正形象有了一个全新认知,而且,电视剧制作的严谨态度,也让人们相信这就是历史真相,开始重新检讨自己对历史的掌握程度。

二是情节紧凑,跌宕起伏,绝不拖泥带水。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里面的诸多剧情,江南赈灾任伯安桀骜不驯、过江下镇床下暗藏杀手、追讨亏空皇太子邀买人心、承德避暑撞见太子偷情、胤禛设计火烧百官行述、刑场康熙救下张五哥、十阿哥大闹皇帝生日宴、八王机关算尽布置周密只等康熙咽气、十三阿哥夜闯丰台大营、九王夺嫡、八王议政……等等等等,这些桥段及时现在再回过头去看,让然感觉惊心动魄,心里跟着着急。

三是演员演绎到位,人物刻画精准,形象生动。一部剧,一个角色,让很多观众记住了里面的演员,比如焦晃老爷子演绎的康熙,被很多人誉为“千古一帝”,至今无人超越,而在此前,其实在观众眼里,焦晃并没有多大名气。再比如名不见经传的王辉,演绎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拼命十三王,不但豪侠仗义,而且赤胆忠心,让人至今难以忘怀。杜志国饰演的年羹尧、杜雨露饰演的张廷玉、王绘春饰演的八王爷……一个个都成为经典,更不用说皇帝专业户唐国强饰演的雍正了。

四是充满政治斗争智慧,令人受益匪浅。《雍正王朝》整部剧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围绕皇位之争,后半部则主要是围绕皇权之争,还掺杂着诸多人性、社交、治国理政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各个方面都是套路满满,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甚至连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看完这部剧,可以领略到很多人生、社会、职场等方面的经验智慧,尤其张廷玉一直遵守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信条,让其成为康雍乾三朝政坛不倒翁,对今天的我们来说,非常具有借鉴和学习意义。

还有重要一点,这是一部纯爷们剧,分分钟刺激着观众的荷尔蒙,所以,能成为经典,火到现在,不是没有道理的。


红枫文史娱


  1. 关于这部剧为何从播出到现在还那么的火,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因素:


  2. 首先该剧演员包括一些配角全部是实力派,演技这点不用多说,最主要的是对每个角色的拿捏非常的到位,这点我觉得只要看过“雍正王朝”的都不会有任何的质疑。

  3. 其次,九子夺嫡这个故事本身对于国内观众们来说都是比较有兴趣的话题,再加上对四阿哥这个在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人物的关注程度,这部剧不火都难。尤其是剧中有很多的细节确实非常的吸引人。

  4. 该剧的所有歌曲都与该片故事内容环环相扣,让人听了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的值得一听。

  5. 该剧讲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会了怎样识人用人,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不仅好看,而且从中还能学到不少东西,这就厉害了,综上所述,该剧确实是一部精品,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娱乐最精华


导演和编剧真实再现了历史,演员把历史一幕幕通过精湛的演技来呈现给观众。现在在回头看看,虽然当时的制作团队根本与现在比不了,但是全靠演员撑起了整部戏,每一个演员都是不可多得,无论是斯情高娃,还是陈道明等主演,对影视作品的奉献都是巨大的。不仅演出了人们心目中的雍正,爱与恨表达的淋漓精致,还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作品,值得人们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